黃滿英
摘要:高中是整個學生時代通往社會的堅實橋梁,都說在高中階段的知識儲備量是這一生中最多的時期,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動教育,對高考進行改革,對學生的要求有了新的側重點,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本文通過新高考改革帶來的利與弊著手,更深入的了解中國高考新政策,做出相應的改變。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目標
引言:
高中是一個通向社會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牢,房子才不容易塌下去,經歷了小學、初中后的學生,對學習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本文了解,在新高考環(huán)境巨大轉變下,怎樣快速的適應新的教學思路。
一、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教學轉變的重要性
(一)了解中國新高考政策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tǒng)的數學,語文和英語,加上文綜(地理、政治、歷史)理綜(化學、生、物理),把人才分為技術類人才和學術類人才。但是,隨著社會革新發(fā)展,兩類人才太過籠統(tǒng),不能夠完全適應中國國情,于是提出3+3的新模式,而在新模式下,語文依舊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評考試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高中測評考試是對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的一個總結,更加全面了解自己學科欠缺和學科的薄弱點。結合新高考,這也是對中國教育的一個巨大提升,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思路,對學生也提出了全面結合生活的學習目標。
(二)傳統(tǒng)教育下語文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體系下,大多教師的教學是以讓學生掌握應試教育技巧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積累的文化素養(yǎng)。而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容易忽略學生的主觀感受,教學理念相對有點落后,無法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人才的著重方面太過于單一化。除了難以適應新高考對學生的新要求之外,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厭學的想法,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遲遲不能得到提升。單一的教學質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導致需要在校外補習的人員數量逐年增加,本應可以在學校45分鐘課堂下學到的知識,現在需要花費2個多小時,這是對財力、物力、人力的大大折損。
二、深入研究高中語文的教學策略轉變
(一)整合學習資源,開拓學生眼界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師授課活動中,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要求全身心結合學習,高中生語言積累不足,作文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讓學生們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增加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這不僅僅對高考有幫助,也對今后的接人待物,談吐交流有著深遠影響。
(二)多元化學習
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絕不僅僅局限于漢字的聽說讀寫,它是一門綜合學科,需要結合各個學科之間的豐富內涵來相互學習的。通過發(fā)展豐富的教學課堂,滿足新高考政策下對學生的新要求,我們需要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產生轉變。比如,通過情景課堂模擬的方法,讓學生深處當時代背景,感受當時作者的所聞所見、所感所聽。例講述《勸學》這篇文章時,在了解文章背景后,讓學生深刻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可以通過故設疑問的方法,通過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關注政策,豐富文章內涵
現階段高考命題作文是一大趨勢,應該對當今時代政策和國家政策有一定了解,不能夠閉門造車,只埋頭苦學于書本知識,這樣的教育是死的,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充分打開學生的眼睛和耳朵。例如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個很好地著手切入點,了解如何防控疫情,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各自身處位,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一起為國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學習得真正含義,也是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
(四)聽說讀寫做好積累素材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把興趣和學習相結合,所聞所感進行記錄,為寫作打好基礎,在記錄的同時,對字詞的揣摩,對語句的通讀理解都有著很好地基礎作用。引發(fā)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理解、勤于思考的能力,如“如何寫好景物”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掌握與大自然互通有無,共情的能力,才可以寫真正有價值并引發(fā)人思考的文章,而不是所謂的流水賬。這樣語文成績也隨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高考教育政策。
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體系也越來越完善,更加適應學生全面穩(wěn)定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更要立足于高考的實際,把學生的教育發(fā)展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文學積累和學科素養(yǎng),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要整合學習資源,做到多方面學習。
參考文獻:
[1]司水玲. 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01):46.
[2]高聳. 新高考制度引導下的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研究[J]. 文教資料, 2015, 000(008):49-50.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第一中學 4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