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楓艷
統(tǒng)編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除了加強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fā)展梯度,統(tǒng)編教材還著力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lián)系,使各板塊內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發(fā)展。筆者結合統(tǒng)編三年級上冊教材,談談單元整體教學的優(yōu)化與整合,以提高教學整體效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一、讀懂教材,認識整合的重要性
從三年級上冊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讓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方法能夠快速提煉,有些單元的“詞句段運用”和“習作”部分,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方法進行實踐,各部分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配合,使每個單元形成一個系統(tǒng)。由此可見,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教學的優(yōu)化與整合尤為重要。
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有趣的童話”,學習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單元安排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中外童話,教材運用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單元安排的課文、習作、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各部分內容,圍繞童話主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二、關注導語,明確單元學習重點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在每個單元前都編排了篇章頁,即單元“導語”。篇章頁由文字和插圖組成。上部分的文字提示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下部分的文字提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插圖精美,與單元學習內容有關,學生對教學內容一定充滿期待。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篇章頁上部分的文字“金秋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這句話好似一首清新的小詩,點明了本單元人文主題一一“金色的秋天”;下部分文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學習寫日記。”則提示了單元的語文要素。插圖描繪的是兩個孩子騎著自行車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畫面,視野宏闊,意境深遠。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篇章頁上的文字,感受秋天的美,并明確本單元學習重點,激發(fā)學生對本單元學習興趣。
三、整合教學,提高單元學習效率
統(tǒng)編教材每單元教學主題相同,單元學習語文要素相同,安排到課文、習作、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的具體學習目標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各部分相互融合。為了提高單元學習效率,鞏固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綜合理解、運用,需要教師根據(jù)單元教學重點靈活整合、優(yōu)化單元教學內容。
1.閱讀教學與“交流平臺”整合
語文園地設置的欄目“交流平臺”,是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學習收獲,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進行歸納、梳理、總結。多數(shù)呈現(xiàn)的是與學習伙伴交流的方式,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學習方法進行梳理,總結提升,加深學生對本單元學習重點的理解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筆者根據(jù)單元教學重點、單元教學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交流平臺”學習,與閱讀教學整合。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圍繞對童話這一體裁的初步認識展開交流,呈現(xiàn)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童話中的植物、動物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思想、有情感;二是童話充滿了豐富的想象;三是閱讀童話,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習,在前面四篇童話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就應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總結。其中“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在前面四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展開想象走進賣火柴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體會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畫出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并復述故事;了解圍繞一塊奶酪展開的故事。同時,應將“交流平臺”學習提前到習作教學之前,學生討論明白了童話擬人、想象豐富的特點,方能完成習作編寫童話。
2.“詞句段運用”與課后習題整合
語文園地中設置的“詞句段運用”欄目對本單元突出的、有價值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集中綜合的練習。筆者在理清了編者的單元編排意圖后,要整合“詞句段運用”教學與課后習題教學。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第五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課后習題第二題是交流如何理解“明朗”“凌亂”兩個詞語。語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引導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這是對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詞語的一個練習。教師在教學時應整合“詞句段運用”與課后習題教學。
教學第五課課后習題時,理解“明朗”一詞引導學生總結出三種理解詞語的方法:第一,找近義詞替換, “晴朗”;第二,聯(lián)系上下文,課文中的“一個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藍天”等詞語也解釋了“明朗”的意思。理解“凌亂”則聯(lián)系上文的“并不規(guī)則”,明白文中是指落葉在水泥道上排列得并不整齊,沒有秩序。
教學“詞句段運用”第二題理解“憧憬”“忐忑不安”時,引導學生回顧第五課課后習題所運用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思考“憧憬”“忐忑不安”的意思。理解“憧憬”可以運用以上學習到的兩種方法:第一,用近義詞替換的方法理解為“向往”;第二,聯(lián)系句中的“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等加以理解,即對某事物充滿了向往。理解“忐忑不安”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因為沒有做作業(yè)怕被老師責備,所以內心很不安定。另外,可以根據(jù)“忐忑”的字形理解為“內心上下不定”,也可以直接根據(jù)“不安”理解成“內心不安定”。
“詞句段運用”第二題的教學,既回顧了第五課課后習題習得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實踐運用了這些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還拓展了理解難懂詞語的其他方法。舉一反三,讓學生真正學會了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
3.“詞句段運用”與習作教學整合
在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有“寫完以后小聲讀一讀,看看句子是否通順”的要求,“詞句段運用”欄目第二題的要求是“能了解改正、增補、刪除三種修改符號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習作時嘗試使用”,可將兩者的教學進行整合。
先教學“詞句段運用”欄目第二題,引導學生認識三種修改符號,聯(lián)系生活經驗識記符號形體,理解三種修改符號的使用方法,并指導學生練習用三種修改符號修改。初步掌握了修改符號修改病句的方法,在學生完成本單元習作后,再次指導學生鞏固并學會運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教師可以出示一篇學生習作,先讓學生讀讀這篇習作,說說有哪些地方不通順,教師相機運用改正、增補、刪除三種修改符號示范修改。教師示范以后,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找出自己習作中不通順的地方,嘗試運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初步形成修改習作的意識。
4.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整合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要求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處身邊的美景,話題和要求與本單元閱讀教學聯(lián)系緊密。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領悟表達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小練筆練習,并在習作教學時,以課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習作教學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習作難度。
《富饒的西沙群島》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學生關注關鍵語句?!逗I小城》的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從段落中找出關鍵語句。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閱讀方法在習作中的運用,形成了“由讀到寫”的學習路徑。在習作教學時,回顧課文典型段落的寫法,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五自然段、《海濱小城》第五、六自然段,作為學生習作模仿的典范,整合閱讀和習作教學,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單元整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大語文”學習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實行整體觀照,熟悉每單元各部分教學內容以及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嘗試對這些內容進行整合與優(yōu)化,讓各個板塊的內容能夠合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傊瑢嵤┱Z文單元整體教學比單篇教學更有優(yōu)勢,這種教學方式為教學爭取了更多時間,教師對文本內容和形式的整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得教學效益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