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jié)伞な┨蒯吕铡∨烁偰芯幾g
幾年前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時,我擠在酒店樓梯上,努力聆聽德國第一位女總理的無聊發(fā)言。有位德國高級官員恰好蹲坐在我身旁,我問他:“為她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他用贊賞的口氣回復我:“她就像一個核電站,運轉不停歇,永遠在奔跑?!?/p>
9月大選后,默克爾的第四個任期就結束了。在德國總理中,只有推動東西德合并的赫爾穆特·科爾,任職時長超過默克爾。去年一項民調顯示,默克爾是當今世界最值得信賴的領導人。她連續(xù)十年蟬聯《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2009年,美泰玩具公司還制作了默克爾芭比娃娃。一些英美評論家一度對其領導人感到失望,轉而稱呼她為“自由世界的領袖”。不過,默克爾的嚴謹作風卻讓一些人感到不滿和生氣。這些人期望德國在自由世界的形象更加突出,在捍衛(wèi)和塑造自由秩序上承擔更大責任。
早年間,誰也沒料到默克爾日后會成為德國總理。1989年柏林墻倒塌時,默克爾時年35歲,離婚后的她在東柏林的一家科研機構從事量子化學工作。她加入了基民盟,被科爾任命為婦女青年部部長。彼時的她并不耀眼矚目,被忙于政務和鏟除政敵的科爾稱為“小姑娘”。
1999年,科爾深陷政治獻金丑聞,默克爾在保守派報紙《法蘭克福匯報》上發(fā)表文章,要求科爾辭去黨內榮譽主席一職。這個勇敢的“弒父”行為助推她成為黨內領袖。六年后,來自東德的默克爾成功當選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默克爾任期之長令她得以在歐盟、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內促成多項協議,并在國內四次組成聯合政府。盟友、合作伙伴和政治對手都不敵她的謀略。疾病、疲倦甚或滑雪時摔傷盆骨,都沒能阻礙她前進的腳步。
東德女孩默克爾
1991年,默克爾擔任婦女青年部部長。
1999年,默克爾要求科爾辭去黨內榮譽主席一職。
從表面上看,默克爾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處變不驚的堅定性格。默克爾的聲音清晰而輕快,自帶柏林西北部勃蘭登堡鄉(xiāng)村那種從容不迫的語調,她的父親曾是那里的一名路德教會牧師。
在穿衣打扮上,她喜歡舒適的平底鞋、黑色長褲和各種顏色的西服上衣。默克爾和她的丈夫住在柏林舊公寓里,而非官宅,唯一可見的安保人員是公寓門口的一名警察。市民有時會在市中心或超市偶遇默克爾。
可以說,默克爾的謙遜低調本身就是一種權力表達。曾有德國人跟我說,她就是行走的權力場,“當你跟她對話時,你會一直處于安靜的全方位審查之中”。
默克爾的職業(yè)素養(yǎng)非常出名,她要求掌握簡報,對信息和論據具有強烈的渴望。一個美國人曾親耳聽到她和奧巴馬總統的幾次電話會談,“聽起來像是研究生的研討會”。她的部長們擔心被盤問工作細節(jié),包括復雜的科技問題,如數字技術、新冠疫情等。不過,真正讓默克爾脫穎而出的是她對權力的絕對掌控。
默克爾風格的第一個特點是,拒絕使用評論家和外交官慣用的演講手段。但如果她愿意,她能在議會辯論或采訪中妙語連珠。
第二個特點是下放職責的同時不予以信任。她的核心圈子由少數同她共事多年的效忠者組成。從內閣成員到政黨官員,每一個人都受到嚴格的控制。工作出色會贏得她的肯定和信任,辦事不力則可能被踢出圈子。
第三個特點是妥善評估并回應選民的情緒。2003年,默克爾在一次黨代會上熱情洋溢地發(fā)表了一場追捧自由主義經濟的演講,首次明晰她作為德國領導人的政治抱負。但當經濟改革的步伐過大,議會的微詞影響到總理之位時,她又迅速調轉方向,拋棄了原來的政治同盟。《明鏡周刊》幾年前披露,總理辦公室平均每周會做三次民調。她的兩次大膽決策——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宣布未來十年內徹底放棄核電和2015年拒絕對百萬難民關閉德國邊境——均是根據民調結果作出的。
默克爾與涌入歐洲的難民合影。
不過默克爾也有逆風而行的時候。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民調表明德國人非常反對救助歐盟成員國。但她無視基民盟和民眾的反對,推出了歐盟救助方案,堅持要求希臘留在歐元區(qū)。難民政策也頗具爭議性,并致使極右勢力崛起。荷蘭前首相呂德·呂貝爾斯表示,即便遭遇阻礙,默克爾仍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他看來,對于堅定的路德教徒來說,這是“一個深刻的道德信仰問題”。
有關默克爾的一個簡單事實是,當實際問題尚未解決時,這個頭腦清醒的經驗主義者對幻象毫無耐心。為了權力,她曾在不同原則之間徘徊;為了內心深處的信念,她也曾心甘情愿付出代價。
德國戰(zhàn)后的八位總理中,有三位配得上“偉大的總理”這個稱號。他們分別是加入北約、同法國與以色列和解的康拉德·阿登納,尋求緩和德蘇關系、以一跪贏得東歐諒解的維利·勃蘭特,以及推動兩德統一、采用歐元的赫爾穆特·科爾。
毫無疑問,默克爾改變了冷戰(zhàn)后的德國政治,基民盟自由化的同時,德國的綜合實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她本人為捍衛(wèi)歐洲利益亦作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她的功績尚不能就此定論,這或許是因為其中的大多數成就都伴有負面效應。
默克爾的經濟政策明顯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卻沒能推動關鍵行業(yè)迫切需要的技術升級,以及實體行業(yè)和數據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從汽車行業(yè)操縱排放數值到支付公司欺詐性破產,一連串丑聞揭示了德國企業(yè)的嚴重缺陷和它們對問責機制的抗拒,這意味著德國經濟極易受到非法資金的影響。
激進的氣候政策很早就為默克爾贏得了“氣候總理”的頭銜,但德國國內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卻不斷受阻。2011年的“棄核”政策只會加重德國對煤炭的依賴。盡管德國給予可再生能源大量補貼,但仍難以實現對國際社會承諾的減排目標。
更受爭議的是默克爾的歐洲行為。柏林在歐元危機時期實施的財政緊縮政策令南歐國家相當不滿。一些節(jié)儉的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則要求將希臘逐出歐元區(qū)。東歐國家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感到憤怒,并拒絕分攤整個歐盟范圍內接收難民的任務。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她不愿為留住英國付出任何代價,這令英國首相感到失望。而令法國總統馬克龍深感失望的則是,默克爾對他深化歐洲一體化的宏偉藍圖不以為然。
多數情況下,默克爾都在耐心地彌合歐洲分歧。她反對英國“無協議脫歐”。2020年5月,默克爾一反基民盟幾十年的政策,首次允許歐盟在資本市場上發(fā)行共同債券,以此籌措總計8260億美元的“復蘇基金”。在很大程度上,這能阻止歐盟解體。
默克爾的一句“我們能做到”奠定了2015年“歡迎難民”的政策基礎——這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也是當時唯一負責任的做法。然而,國內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面對突然涌入的難民潮,德國很多城市苦苦掙扎了數月。鄰國也很不滿。為了讓土耳其阻擋難民“借道入歐”,歐盟同土耳其簽署了高達數十億歐元的協議。事實上,德國最后也不得已恢復了邊境管控。
最糟糕的是,難民危機讓整個歐洲的種族民族主義愈演愈烈。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立之初只是一個質疑歐洲一體化的小黨,之后卻轉變?yōu)橛乙順O端主義政黨。短短四年內該黨異軍突起,不僅進入了德國聯邦議院,還成為了最大的反對派勢力。2017年大選中,默克爾再次當選總理,但其直接領導的基民盟只得到了33%的普選票數,是二戰(zhàn)以來的最低值。
如何平衡與其他大國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默克爾面對的最棘手問題。德國的戰(zhàn)略選擇比較單一:能源進口依靠俄羅斯,出口市場有賴中國,安全防御仰仗美國。這種對盟友和對手的平衡之術,在德國外交史上根深蒂固,默克爾也無法打破這種傳統。
默克爾時代的謝幕
柏林在十年前就認為,莫斯科和北京在政治和經濟領域都能成為德國的戰(zhàn)略伙伴。這種理念促使雙邊經濟飛速發(fā)展。德國重要游說團體東西方商務協會在俄羅斯政界影響巨大,致力于幫助德企在俄羅斯市場發(fā)展壯大。很多商界大佬都希望加入默克爾的年度訪華之行,以致有時需要三架飛機才能裝下整個代表團。但與此同時,默克爾卻在大使館會見中國或俄羅斯的異見人士。
默克爾支持歐盟對俄羅斯高級官員實行制裁,但還是頂住了美國施加的巨大壓力,沒有叫停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該項目旨在繞過烏克蘭和波蘭,將俄羅斯的天然氣直接輸送到德國。
德國計劃對電信設備供應商實施新的限制政策,這將阻止中國華為進入德國的5G市場。越來越多的議員要求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即便如此,在2020年下半年,默克爾還是不顧大西洋兩岸的強烈反對,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
默克爾對拜登的當選表示熱烈歡迎。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同她的想法一致,認為德美關系非常重要,并主張增加國防開支,實施更具前瞻性的國防政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的國防預算的確嚴重不足,而這削弱了歐洲和北約的安全。
地緣政治環(huán)境的惡化和極右勢力的崛起似乎激起了默克爾內心的一些擔憂。根據《明鏡周刊》的報道,她在2018年就同黨內人士談到歐洲宗教改革后的血腥戰(zhàn)爭。默克爾說,60多年的和平曾讓歐洲陷入錯誤的安全幻想中,導致他們對后來的“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年)毫無準備。為了強調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她補充道:“如今距離二戰(zhàn)結束,已經過去70多年了?!?/p>
默克爾正在國內遭遇重大失敗。德國忽視了第二波疫情的防控。井然有序的富裕德國在2015年尚能接納百萬難民,如今卻在核酸檢測和新冠疫苗上苦苦掙扎。
就連德國人也認為,國內政治辯論傳遞出了自滿情緒,這與他們當下面臨的挑戰(zhàn)格格不入。與此同時,默克爾看起來越來越沮喪和缺乏活力,她沒有耐心再繼續(xù)耗下去,旺盛的談判精力也在消逝。
或許有一天,德國人會意識到默克爾的獨一無二:她沒有那三位“偉大的總理”的性格缺陷,也不會像他們那樣灰溜溜、不情愿地離開政壇,她的正直和奉獻精神毋庸置疑,她將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動放棄權力的政府首腦。
[編譯自美國《外交》]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