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提要:上海電氣被騙后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涉訟對象包括北京首創(chuàng)、哈爾濱工業(yè)投資、南京長江電子、富申實業(yè),訴請該4家國企賠償44.63億元。
最近,隋田力這個名字把中國資本市場給炸暈了!從今年5月30日上海電氣爆雷,可能造成83億元的凈利潤損失,到8月2日康隆達發(fā)布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相繼有13家上市公司被騙,資金規(guī)模超過900億元!
它們中包括:上海電氣損失83億元,中天科技風險金額37.54億元,凱樂科技風險金額37.28億元,中利集團(含參股公司中利電子)風險金額29.39億元,瑞斯康達風險金額11.95億元,匯鴻集團風險金額5.51億元,宏達新材風險金額3.72億元,國瑞科技風險金額2.65億元,康隆達歸母凈利損失3.02億元。
這些爆雷的上市公司有3個共同特點:
一是所騙業(yè)務均與“專網(wǎng)通信”有關。所謂專網(wǎng)通信,是指為政府與公共安全、公用事業(yè)和工商業(yè)等提供的應急通信、指揮調(diào)度、日常工作通信等服務。據(jù)凱樂科技年報,專網(wǎng)通信主要用于政府、軍隊、武警、鐵路、軌道交通、石油、公安等特殊行業(yè)。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公司利用“軍工涉密信息披露豁免”,信息披露往往處于隱秘狀態(tài)。
二是上市公司必須向隋田力指定的上游供應商采購原材料,并預付80%、甚至100%的定金,而向下游客戶預收的貨款僅有10%。為什么向上游預付款高達100%、向下游應收款僅10%?原因就在于使用“專網(wǎng)通信”的下游客戶均為國企,而且是大國企,這些大客戶包括:普天信息、南京長江電子、航天神禾、首創(chuàng)集團、哈爾濱工業(yè)投資集團、環(huán)球景行等。
例如,上海電氣被騙后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涉訟對象就包括北京首創(chuàng)、哈爾濱工業(yè)投資、南京長江電子、富申實業(yè),訴請該4家國企賠償44.63億元。
三是明面上從事“專網(wǎng)通信”,實際是空手道的融資業(yè)務。還是以上海電氣為例。其從事“專網(wǎng)通信”的系持股40%的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電氣通訊”)。該子公司凈資產(chǎn)不過13億元,按40%公司持有權益僅5.2億元,然而為其提供的股東借款竟高達77.66億元;另一方面,該子公司表內(nèi)應收賬款也就3.89億元,而應收款項融資竟達55.25億元,應收賬款表外融資27.75億元。試想一下,如果僅僅是“電氣通訊”被騙,充其量上海電氣40%的股權清零,也就損失5.2億元,何至于一下子巨虧83億元!
更何況,據(jù)今年一季報,上海電氣應收賬款為415億元,預付貨款209億元,二者合計達624億元,而同期公司凈資產(chǎn)為699億元,應收+預付竟高達凈資產(chǎn)的90%!
同樣,上述“風險敞口”居前的上市公司,如中利集團,應收賬款32.66億元,預付賬款10.23億元,凈資產(chǎn)56.67億元,應收+預付為凈資產(chǎn)的76%。凱樂科技,應收賬款5.34億元,預付賬款62.12億元,凈資產(chǎn)68.28億元,應收+預付為凈資產(chǎn)的99%。中天科技,應收賬款93.82億元,預付賬款43.69億元,凈資產(chǎn)240億元,應收+預付為凈資產(chǎn)的57%。
隋田力利用國企背書,大肆詐騙國有資產(chǎn)和股民利益,固然有國企信譽較好、“軍工涉密信息披露豁免”打掩護,但相關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是否存在漏洞?
據(jù)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日前公告,自今年7月底開始“失聯(lián)”的實控人隋田力“目前因涉及案件,正在被公安機關偵查之中”。可以相信,隨著隋田力被查,與之相關的一系列謎團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