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300140)夏然
毒蛇咬傷屬于急診科較為常見的一類危急重癥,具有發(fā)病急、進展迅速、病因復雜等特點,如不予以及時有效的救治,可能引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多臟器功能肝衰竭以及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等,病情嚴重患者甚至死亡[1-2]。毒蛇咬傷后,患者局部傷口往往會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腫脹,且腫痛隨著病程朝四周逐漸擴散,常累及咬傷處以上數(shù)個關節(jié),甚至累及整個患肢,帶給患者極大的痛苦[3]。因此,對毒蛇咬傷傷口局部進行準確有效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不但能緩解毒蛇咬傷導致的組織腫痛,亦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三黃散主要是指由黃柏、大黃以及黃連按照1∶1∶1比例研制而成的制劑,具有清熱解毒以及化瘀消腫的功效,應用于毒蛇咬傷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價值[4]。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以三黃散為基礎的濕敷護理對急診毒蛇咬傷患者局部腫痛的作用效果及滿意度影響,以期更好地服務臨床,現(xiàn)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將醫(yī)院從2018年1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120例急診毒蛇咬傷患者納入研究。將其以電腦隨機數(shù)字表法等分成三黃散組及常規(guī)組。三黃散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19-72歲,平均(46.22±10.96)歲;毒蛇咬傷類型:眼鏡蛇咬傷18例,蝰蛇咬傷5例,蝮蛇咬傷4例,銀環(huán)蛇咬傷5例,竹葉青咬傷20例,其他蛇咬傷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31例,高中或中專20例,大專及以上9例。常規(guī)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20-75歲,平均(46.31±10.95)歲;毒蛇咬傷類型:眼鏡蛇咬傷19例,蝰蛇咬傷4例,蝮蛇咬傷4例,銀環(huán)蛇咬傷4例,竹葉青咬傷22例,其他蛇咬傷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29例,高中或中專20例,大專及以上11例。各組上述資料差異較?。≒>0.05),可比性較高。入組標準:①所有入組對象均符合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蛇咬傷急救學組《毒蛇咬傷臨床分型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5]中所制定的毒蛇咬傷診斷標準,且入院時患肢局部組織腫痛;②均為成年人;③意識清晰且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標準:①入院24h內(nèi)死亡者;②外院治療≥3d后再轉入我院治療者;③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者;④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發(fā)生嚴重病變者。入組人員均于同意書上簽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知悉并批準。
1.2 研究方法 (1)治療方式:所有受試者入院后均予以靜脈輸液抗感染,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保護胃黏膜以及改善細胞代謝等治療。同時,若患者有毒牙遺留予以取出,同時以生理鹽水和雙氧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并予以碘伏消毒。常規(guī)組予以常規(guī)外科換藥處理,三黃散組則予以三黃散干預,即取三黃散加入蜂蜜和冷開水調(diào)制成糊狀,均勻涂抹在肢體腫脹部位,隨后采用牛皮紙包扎環(huán)繞肢體。服藥時切忌中藥遮蓋傷口,范圍應超出腫脹部位3cm以上,且不敷于皮膚破潰以及水皰處,維持局部皮膚的濕潤,每日換藥3-5次,換藥前務必將患肢徹底清洗干凈。(2)護理方式:①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及患肢腫脹范圍、程度、蔓延趨勢,局部皮膚顏色。準確記錄患肢腫脹以及疼痛消退時間,維持二便通暢。②告知患者臥床靜養(yǎng),維持肢體功能位,飲食以清淡、富營養(yǎng)、易消化為主,嚴禁攝入辛辣刺激食物,多飲水。③維持傷口局部清潔,進行換藥操作時務必保證動作的輕柔,避免擦傷皮膚。④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促使其明白治療護理操作的目的和對疾病康復的積極作用,并與其分享既往成功案例,通過注意力轉移法等穩(wěn)定患者情緒。
1.3 評價指標 分析兩組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滿意度情況、救治時間,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等方面的差異。采用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實現(xiàn)對受試者滿意度的評估:主要內(nèi)容涵蓋基礎護理,護理技術,護理服務3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預示滿意度越佳。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實現(xiàn)對受試者情緒進行評估,上述兩項兩項各有評價項目20個,其中SAS每個項目評分1-4分,SDS每個項目評分1-3分,評分越高反映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顯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判定標準即P<0.05。
2.1 兩組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評價 在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方面對比,三黃散組短于常規(guī)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評價(±s,h)
表1 兩組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評價(±s,h)
組別 例數(shù) 腫脹開始消退時間 腫脹完全消退時間 止痛時間三黃散組 60 47.38±11.05 97.41±20.16 13.05±2.35常規(guī)組 60 66.49±14.62 138.67±31.29 17.82±4.11 t-8.077 8.586 7.804 P-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滿意度評價 在基礎護理、護理技術、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方面對比,三黃散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評價(±s,分)
表2 兩組滿意度評價(±s,分)
組別 例數(shù) 基礎護理 護理技術 護理服務三黃散組 60 94.11±3.15 95.26±3.26 96.18±3.36常規(guī)組 60 84.02±2.97 83.05±4.11 87.10±3.87 t-18.053 18.029 13.723 P-0.000 0.000 0.000
2.3 兩組救治時間評價 在入院處置時長、機械通氣時長以及住院康復時長方面對比,三黃散組(21.92±6.24)min、(6.42±1.36)h、(4.22±1.01)d均低于常規(guī)組的(36.20±7.16)min、(10.06±2.55)h、(6.37±1.56)d(t=11.646、9.756、8.961;均P=0.000)。
2.4 兩組SAS、SDS評分對比 在干預后SAS、SDS評分方面對比,三黃散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三黃散組 60 54.22±10.30 31.40±7.41 43.11±4.23 30.05±6.24常規(guī)組 60 54.07±10.28 38.55±8.23 43.04±4.18 37.14±7.56 t-0.080 5.001 0.091 5.602 P-0.937 0.000 0.928 0.000
毒蛇咬傷的中醫(yī)辨證主要涵蓋火毒型、風毒型、風火混合毒型,患者主要局部癥狀包括腫脹或(和)疼痛,且會出現(xiàn)患肢局部淋巴管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繼而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進一步導致患肢腫痛逐漸加劇,并對神經(jīng)末梢產(chǎn)生壓迫。若不予以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導致神經(jīng)末梢以及淋巴系統(tǒng)損傷加劇,導致患肢功能出現(xiàn)障礙,甚至危及生命。相關研究報道顯示,蛇毒及其代謝產(chǎn)物均會引起局部血管的痙攣、阻塞,肌肉導致局部缺血、缺氧,進一步導致代謝產(chǎn)物積聚,繼而引發(fā)粘連和硬化,攣縮功能出現(xiàn)嚴重障礙。單獨依靠內(nèi)服活血通路中藥以及功能鍛煉,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6]。因此,尋求一種操作簡便、經(jīng)濟易行的有效治療手段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三黃散作為我院院內(nèi)制劑,主要成分包括黃連、大黃、黃柏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符合毒蛇咬傷早期局部肌肉組織的病變機理,可能發(fā)揮較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腫脹開始消退時間,腫脹完全消退時間,止痛時間方面對比,三黃散組短于常規(guī)組。這提示了以三黃散為基礎的濕敷護理對急診毒蛇咬傷患者局部腫痛的作用效果較佳。原因可能是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以及瀉火解毒的功效;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以及逐瘀通經(jīng)的功效;黃柏味苦,性寒,亦可發(fā)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諸藥共用于局部外敷,加以蜂蜜和溫開水調(diào)配,可達涼血止血,瀉火解毒的功效[7]。此外,在基礎護理,護理技術,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方面對比,三黃散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究其原因,可能與該護理方案有效促進患者腫痛消退有關。此外,在入院處置時長、機械通氣時長以及住院康復時長方面對比,三黃散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分析原因,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黃連有效成分包括小檗堿以及黃連堿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降血糖、血脂的作用。大黃有效成分包括蒽類衍生物以及苷類化合物等,具有抗炎、降壓、止血、利尿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降低血管通透性,具有明顯的對抗急性炎癥作用。黃柏有效成分包括小檗堿、黃柏堿以及藥根堿等,具有抗細菌、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同時可發(fā)揮抗消化道潰瘍、收縮等作用[8]。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改善微循環(huán)、抗炎、利尿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繼而為患者的早日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此外,在干預后SAS、SDS評分方面對比,三黃散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這提示了三黃散組干預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三黃散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且有效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以三黃散為基礎的濕敷護理應用于急診毒蛇咬傷患者中,可有效促進局部腫痛的消退,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縮短救治時間,保證心理狀態(tài)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