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藍薇 夏 丹 葉煒婷 胡燕姿
葉圣益,浙江省龍泉市竹垟鄉(xiāng)人,1948年出生。浙江雙益菇業(yè)有限公司前董事長、現(xiàn)技術顧問,龍泉香菇產業(yè)發(fā)展帶頭人,先后獲得5項國家專利,獲得浙江省星火發(fā)明企業(yè)家、全國星火先進工作者、省首屆優(yōu)秀發(fā)明企業(yè)家、省首屆新農村建設優(yōu)秀帶頭人等榮譽。
30多年前,葉圣益和香菇結緣。上世紀80年代,他毅然辭去龍泉八都區(qū)副區(qū)長一職,投身食用菌產業(yè)。從探索袋料香菇培育到攻克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技術難題,他推動了龍泉食用菌產業(yè)走向規(guī)?;?、標準化生產,帶領當?shù)毓睫r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位于龍泉的雙益菇業(yè)廠區(qū),年過七旬的葉圣益正蹲在地上,測量一塊即將搭建倉儲點的空地。見記者走過來,他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塵說道:“走,我們一起去生產基地轉轉?!?/p>
葉圣益?zhèn)€頭不高,清瘦,眉眼間精神氣十足,記性尤其好。說起上個世紀和食用菌結緣的事兒,他依然能精確到年份、月份,甚至具體的日子也記得清楚。上世紀80年代的龍泉,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yè),為推動食用菌生產走上擴量提質之路,開始試種袋料香菇。但首批26個試驗戶因為摸不透種植技術、缺少領頭人,全部虧本。
時任八都區(qū)副區(qū)長的葉圣益責任心強,動手能力強,很受當?shù)馗刹亢腿罕娬J可。于是,有人找上門來請求他幫忙解決食用菌的種植難題。
軍人出身的葉圣益,帶著一股子不服輸?shù)膭艃?。“我就想著一定要把這個事給解決?!本瓦@樣,他跟著農藝師開始摸索香菇種植,還找來相關書籍填補食用菌方面的知識。
學著學著,他居然“上頭”了:1987年,他決定辭去八都區(qū)副區(qū)長的職務,“下海”種菇?!案戕r業(yè),就得365天一心撲在上面?!彼f。
放著“鐵飯碗”不要,去種靠天吃飯的香菇,家人都“不干”了??伤軋远ǎ骸?6歲的時候,我就跟著父母插秧、耕田,什么農活都做了。農民一點一滴的辛苦,我都體會過。如果現(xiàn)在我能種好袋料香菇,讓大家少受一點苦,也算是為家鄉(xiāng)做一點事情?!?/p>
在一片質疑聲中,葉圣益抵押了房子,貸款3萬元,帶著6位農民回到家鄉(xiāng)竹垟鄉(xiāng),籌辦了當時麗水市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香菇場。那時,38歲的葉圣益躊躇滿志。
沒想到一開始,葉圣益就栽了個大跟頭。
一萬多菌棒,剛種上菌種不到一個月,就感染了鏈孢霉。請來的老專家,都搖頭說救不了。這種病菌傳染速度非???,還會造成生產環(huán)境惡化、菌袋大量報廢,只能將菌棒銷毀處理。而銷毀,意味著30%的菌棒都將報廢,之后霉菌也可能卷土重來。
“想帶領農民致富,結果碰到這樣的事?!比~圣益一籌莫展,體重從110斤一下子掉到了89斤。
發(fā)愁,但不服輸。他一點點摸索解決辦法,先將已經“生病”的菌袋放到別處隔離,再給菇棚反復消毒。沒過多久,他竟“碰了個巧”!
葉圣益在部隊里曾跟著師傅學習工程機械方面的知識,退伍后回到龍泉,是當?shù)仄嚲S修方面的一把好手,因此也常備柴油等廢棄機油。一次,他順手給染菌的菌棒注射了柴油,本意是為了防止霉菌的孢子四散傳播,沒想到第二天菌棒的感染部位竟成結脫落,菌棒也漸漸“痊愈”。
香菇場“得救”了!1987年底,大豐收“登門造訪”,包括葉圣益在內的7位農民每人年收入高達8 000元。而在當年,中國農民年平均收入僅400多元。于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都打趣說,跟著葉圣益種香菇,能成為響當當?shù)摹叭f元戶”。
之后,他帶著村民推廣袋料香菇栽培技術、研制新農機、培育新品種……他逐漸成了菇農口中的“老葉”。2002年,老葉在老家竹垟鄉(xiāng)金田村成立了浙江雙益菇業(yè)有限公司,當年就吸納了60多名當?shù)剞r民就業(yè),每人平均年收入為2萬多元。
近年來,雙益菌菇與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多個農業(yè)經營主體組成聯(lián)合體,將新技術、新品種免費傳授給聯(lián)合體成員,試種后的收益歸種植戶所有,且相關技術會在龍泉多地推廣。
“我研究了4年的靈芝工廠化生產,終于有了新進展,這項技術推廣開來,菇農又可以增加收入啦?!闭f著,笑容爬滿了老葉臉上的每一道“溝壑”。
實現(xiàn)菌菇工廠化生產,改變菇農們靠天吃飯的宿命,是支撐老葉這些年堅持下來的根本原因。
新世紀之初,有采購商來到龍泉,想找到能全年穩(wěn)定供應的香菇貨源。但在龍泉種菇,要根據(jù)氣候分淡季旺季,淡季時無法保證供貨。采購商掉頭就去了國外,還扔下一句話,“國外一些地區(qū)實現(xiàn)了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產出的食用菌質量好,還能全年供貨?!?/p>
“我也是有點民族情懷和抱負心的,不能把上門的生意拱手讓出去?!比~圣益又一次不服輸了。他四處打聽,了解到當時全國在食用菌工廠化這方面的發(fā)展幾乎是空白,個別涉足的公司卻要從國外引進機器設備,費用高昂,老板直呼“一直在虧本”。
想到在部隊里學的工程機械的那兩把刷子,葉圣益決定“努力一下”——自己研發(fā)設備、搭建生產線。他將那段研發(fā)經歷歸結為“慢慢嚼出來的日子”。日夜盯機器、畫圖紙、忙施工,好不容易長上去的體重又十幾斤地往下掉。功夫不負有心人,投入研究的4個月后,他初步搭建了生產線,所有設備全部自主研制。這些年持續(xù)不斷改進優(yōu)化。
“時至今日,雙益菇業(yè)已經實現(xiàn)了金針菇、鹿茸菇、白靈菇等多個菌種的工廠化栽培;新的栽培工藝,采用玉米芯、茅草等廢棄農料為育菇原料,實現(xiàn)無木化栽培,不耗費龍泉的林木資源。食用菌標準化栽培技術也在龍泉逐漸推廣。”老葉的女兒、浙江雙益菇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松梅說。葉圣益的“努力一下”,推動了整個龍泉食用菌產業(yè)的轉型升級。
正聊著,葉圣益手機上的“食用菌賊船俱樂部”微信群里又來了消息,群成員都是全國各地食用菌行業(yè)的大咖?!白隽耸秤镁@一行,就像是上了‘賊船’,人一頭扎進去,再難回頭。”他用親身經歷解釋了這趟“賊船”之旅,雖一路艱辛,但樂此不疲。
當記者問到以后會不會再研究其他菌種的工廠化生產,老葉笑著說,“能做一點就多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