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園中 高建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圍繞某一挑戰(zhàn)性任務或問題而開展的學習活動,其過程一般較長,且大多是學生自主開展的。教師運用任務驅動、范例助動、問題推動、情緒鼓動、展示牽動等策略,對學生的項目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保障項目學習的持續(xù)推進。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過程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110-03
【作者簡介】1.屠園中,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學(浙江平湖,314201)校長,高級教師;2.高建,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學(浙江平湖,314201)副校長,高級教師。
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中,通過任務驅動、范例助動、問題推動、情緒鼓動、展示牽動等策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保障項目學習的持續(xù)推進。下文,筆者以“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為例,談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的過程指導策略。
一、分解·細化·形成——任務驅動策略
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圍繞某一挑戰(zhàn)性任務或問題展開的。教師在策劃和組織項目學習的活動時,要緊扣學生學習的具體任務。當下,不少教師在制定項目學習方案時,由于缺少對任務的分解、細化,使得大多方案比較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開展項目學習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運用分解、細化、形成等方法,指導學生完善學習方案,這樣才能用任務來驅動項目學習。
如在“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的項目學習中,“野菊花”小組圍繞“社區(qū)垃圾分類調查”方案,設計了三個任務:任務一,社區(qū)居民問卷調查;任務二,垃圾分類設施調查;任務三,垃圾運輸和處理調查。根據這個方案來開展項目學習,學生無從下手,其原因是方案中的任務比較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為此,筆者進行了指導,見表1。
教師指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解、細化,從而形成具體的行動方案。這類指導,主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展開。
二、借鑒·模擬·歸納——范例助動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參與和體驗的學習,也是基于學生實際而開展的學習。但現實情況是,小學生學習能力弱,很難獨立地開展項目學習。因此,在設計好項目學習活動任務清單后,教師要通過交談、詢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和實際水平,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范例,同時運用借鑒、模擬、歸納等方法,幫助和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能力、提升水平。
如在“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學習中,“百葉草”小組圍繞“全鎮(zhèn)垃圾分類調查”主題制定了“鎮(zhèn)垃圾分類辦訪談”“環(huán)衛(wèi)所考察”兩個任務。在詢問學生后,我們了解到學生在三、四年級就已經分別考察過農貿市場、社區(qū)的環(huán)保情況,對實地考察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訪談提綱設計、訪談技巧運用等方面卻需要學習提升。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指導,見表2。
以上案例是教師基于學生學習需求而進行的關于“訪談提綱設計、訪談技巧運用”的范例指導。這類指導屬于前置性的學習活動過程指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運用借鑒、模擬、歸納三大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案例、演練交流、總結提煉。這樣的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訪談提綱撰寫的水平和訪談技巧運用的能力。
三、提示·探究·生成——問題推動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一種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跨學科學習。在項目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會讓不少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導致整個學習活動停滯。為此,教師可就該問題,運用提示、探究、生成等方法,引導學生實時解決問題,推動項目學習的開展。
如在“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學習中,“藍箭”小組圍繞“家庭垃圾分類調查”這一主題開展了家庭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等的調查。在討論空牛奶盒如何分類時,小組成員發(fā)生了爭論:有的認為這屬于易腐垃圾,有的認為應該是可回收垃圾,而有的則認為是其他垃圾。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影響學習活動的進程。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指導:
提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提示學生陳述理由。三方學生都陳述了理由:因為是吃剩下的廢棄物,屬于易腐垃圾;這是紙盒,所以是可回收垃圾;好像都不是,就算其他垃圾。對此,我們提示學生再次學習垃圾分類標準。
探究。圍繞空牛奶盒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指導學生開展探究:用剪刀將牛奶盒剪開,用水洗干凈盒內殘余物,將清洗干凈后的牛奶盒晾干。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經過處理的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
生成。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學生思考: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混合型垃圾?學生說還有外賣快餐盒、過期食品等。學生通過實踐探究,不僅解決了問題,還生成了混合型垃圾的處理辦法。
四、陪伴·疏導·激勵——情緒鼓動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一種學生自主參與實踐的學習,且學習過程一般較長。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弱,他們較難長時間地持續(xù)開展一項學習活動。為此,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情緒變化,運用陪伴、疏導、激勵等方法,及時調動他們參與項目學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開展好下一階段的學習。
如在“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學習中,“飛翔”小組成員圍繞“學校垃圾分類調查”這一主題開展“班級垃圾分類”“食堂易腐垃圾調查統(tǒng)計”等研究?;顒娱_展一段時間后,組長反映:大家都不愿意去統(tǒng)計,理由是天氣比較熱,易腐垃圾很臭,并建議老師同意他們小組更換研究內容。如果同意他們更換研究內容,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指導:
陪伴。在“飛翔”小組成員統(tǒng)計易腐垃圾時,教師陪學生一起參與研究,了解學生研究的實際問題。當學生看到老師一起參與易腐垃圾統(tǒng)計時,原本安排每天2人參與統(tǒng)計,結果小組全體成員都一起參與了。
疏導。在與學生一起參與垃圾統(tǒng)計的過程中,教師還及時地疏導學生:只有堅持統(tǒng)計,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在教師的疏導下,學生終于克服了消極情緒。
激勵。針對“飛翔”小組成員出現的情緒問題,教師在陪伴和開導的基礎上,通過評價激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每次統(tǒng)計后,教師給予表揚,對認真統(tǒng)計的學生發(fā)放學分卡等。
五、交流·反思·整改——展示牽動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是一種學生自己收集資料、自主整理成果的學習。項目學習的資料是整理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且其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成果。為此,教師要在項目學習某一個階段結束后,運用交流、反思、整改等方法,開展該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在上一階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如在“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學習經歷一個階段后,全班四個小組大多完成了任務。在活動中,各組也收集到了很多資料,有觀察日記、統(tǒng)計表、問卷表、錄像、照片等。但我們也發(fā)現,由于活動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星期,有的小組丟失了一些資料。如果不及時利用這些階段性學習成果,會影響后續(xù)的成果總結和展示。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指導:
交流。圍繞“生活垃圾分類的調查”項目學習,我們安排了一節(jié)階段性成果展示課,讓各小組展示交流前一階段研究的經歷以及收集到的資料。各小組通過交流,梳理了本小組的研究資料,也了解了其他小組的研究進程。
反思。在階段性成果展示課上,我們引導學生對本小組的研究進行反思,也對其他小組的研究提出建議。如對“全鎮(zhèn)垃圾分類調查”訪談記錄資料不夠全面的問題,我們提出了觀看采訪錄像,完善資料的建議。
整改。針對學生在階段性展示時提出的問題,我們引導學生進行整改。如“家庭垃圾分類調查”組,由于組內學生家庭情況相似,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于是增加了其他類型的家庭,使調查結果更加完善。
總之,關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學習過程,進行過程指導,有利于項目學習的有序推進。文中列舉的過程指導五大策略,教師可以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麗蓮·凱茲,西爾維亞·查德.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項目教學法[M].胡美華,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孫紅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跟隨式指導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1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