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云
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小學古詩教學現狀相當不樂觀,一位老師對其所在學校539名五六年級學生背誦古詩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其結果是:能背誦10首的占57.3%、背誦20首的占28.6%、背誦30首的占10.8%、能背誦40首的占2.5%、能背誦50首的占0.8%、60首以上的為0;看到此數據后,我也對我班學生古掌 握情況進行了一下簡單了解,全班42名同學,到目前為止前三年半教材內共學習了22首古詩,教材外掌握量平均不足6首,且涉及到的古詩類型也非常少,現階段四年級學生古詩積累量遠遠不夠課標要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1-6年級的學生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錄中列出70首《古詩背誦推薦篇目》,也新增了許多優(yōu)秀詩詞從數量中我們也可以清醒的認識到,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有義務盡快摸索出小學生的古詩拓展延伸策略,增強小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古詩學習能力,增加古詩積累量。經過三年的研究,探索出在語文教學中古詩拓展延伸的一些策略。
一、課堂教學中鋪開“拓展之路”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古詩拓展延伸也理應從課堂教學入手,做課堂教學中的“有心人”。
1.古詩為載體課堂導入激情
2.依托文本借勢拓展
3.古詩教學歸類整合——古詩新講
4.嵌入式拓展
二、古詩評價中搭建“友誼之橋”
所謂課堂評價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課堂評價不僅具有激勵功能還具有導向功能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我們班一個學生她的寫作能力強,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但平時學習不刻苦,日記經常性的完不成。這時我就在他的日記中批上“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保ㄜ髯印秳駥W篇》)讓她認識到只有平時的努力,才會有秋天里的收獲。好的作文是靠平時點滴積累而成。同時我還批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竹石》)讓她明白理想的實現是需要一個艱辛的歷程。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也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詩“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泵繉W期末的學生評語也經常用古詩來寫。
三、作文指導中開出“拓展之花”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會學生閱讀和寫作,這么多年的作文指導中,會系統(tǒng)的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我都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訓練(教學生如何開篇,開篇的方法有哪些;如何結尾點題,結尾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進行人物肖像描寫,方法有哪些;如何進行動作描寫;如何進行及你景物描寫,有哪些方法……)。以運用古詩為例:每節(jié)課都會有訓練點,例如:本節(jié)課我們的訓練點就在于如何在文章中運用古詩使文章更具魅力。方法有很多,古詩可用在開篇、可用在文章中間,更可用在結尾處錦上添花。講課前我就會提出明確要求: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如何用精美詩句寫作(當然本次作文內容一定是適合運用古詩的類型),目標明確后,學生就會自主進入研究狀態(tài),會想出各種可行的方法,教師順勢加以引導并舉出實例讓學生感受文章運用古詩詞前后的不同,感受古詩詞對文章表達的升華,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有實例的引領同學們也躍躍欲試,在自己的文章中小試牛刀。在此次作文的講評中也會以訓練點運用的情況為主進行評價,扎實的完成一個系統(tǒng)的訓練,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四、班級活動拓展中“妙筆生輝”
語文教學中每個單元都會有語文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文化陣地進行古詩詞的拓展、實踐。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需知此事要躬行?!笨磥恚o學生自我實踐、自我學習的平臺和空間,讓他們身體力行的在實踐中、活動中拓展和感知古詩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到了中高年級學生出小報的水平日益提高,語文實踐活動中就可以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學生以一主題為依托進行研究制報。
五、利用碎片時間拓展中“藝海拾貝”
當碎片化的時間被定義為越短的時間單位,我們對于時間的重視程度就越高,單位產出的成果就越多。當提到碎片化時間時,浮現在腦中的是多長時間?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我把碎片化定義為一分鐘。
在古詩拓展中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延伸也是繁忙的學習中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前一分鐘”背誦或學習一遍一首古詩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不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既加強了對古詩的記憶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心神拉回到課堂學習,何樂而不為呢?放學路隊行進中,背著書包邁著輕快的步伐“和著古詩”走出校園見家長又是怎樣一種“看我學習了一整天收獲滿滿的“小傲嬌!呢!”
六、和著流行來拓展做“國風美少年”
古詩詞是可歌可泣,可吟可唱的。這一兩年,國風悄悄地流行起來,穿漢服、唱國風歌曲、電視臺也制作了像《經典詠流傳》這樣的節(jié)目向青少年一代宣傳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教育者的我更不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閑暇的休息時間我就會把實現錄好的節(jié)目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領略古詩的另一種輕松地別樣的呈現,當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偶像和著音樂吟唱古詩時,他們興奮的尖叫、捂臉……而后和偶像一起唱起來……自然一首詩(歌)很快便不知不覺進入了自己的腦海。于是,這一屆學生的畢業(yè)典禮上就有了穿著漢服的小姑娘和小男孩兒,手持星星彩燈跳著整齊的手勢舞和著音樂,口里吟唱著《春曉》和《苔》……
疫情期間,有線電視里的“空中課堂”中有一個欄目叫“國學誦讀”發(fā)現后推薦給同學,看了以后他們也模仿著朗誦者的語氣吟誦,有的還拍成音頻、視頻與同學們分享。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古詩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文學樣式,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歌謠傳唱、延續(xù)下去,讓我們借用詩的甘霖去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詩海之中,讓他們的心智沐浴在詩風里,使他們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讓學生從多彩的古詩文中去諦聽到落葉的嘆息、感受溪水的歡暢,探尋春花的芳蹤!讓孩子們在古詩文的百花園中深情誦讀唇齒留香,看盡那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