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 劉一麟
彭鎮(zhèn)老茶館里面的茶博士“硬橋硬馬”的沏水功夫
合上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一書,心想忽必烈與馬可·波羅未嘗不是現(xiàn)代人的一體兩面。
忽必烈代表著強大的慣性思維,在這位帝國締造者的頭腦中,帝國是由沙粒一樣短暫易逝的、能互相更換的數(shù)據(jù)所構(gòu)成的荒漠。任何城市都可以樣板化,因為任何城市都必須包含符合常規(guī)的一切東西,不多不少,萬事萬物仿佛最后都可以拆成一堆如同樂高玩具般的定制模塊。
而馬可·波羅的城市觀正好與之相反,他認為城市不是由一些恒定的基本元素構(gòu)成,而是由許多例外、不確定、不合邏輯和自相矛盾組成。城市的變化更沒有規(guī)律可循,而是想象、偶然、機緣巧合之下的產(chǎn)物。他用諸如“記憶、愿望、標志、細小、貿(mào)易、眼睛、名字、死者、天空、連綿、隱蔽”這樣的標題作為敘述的起點,再由此開枝散葉,為城市的無限可能性打開窗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看不到的城市,并不是我們目力上的難以企及,只是某種程度的視而不見和熟視無睹。
就像我長年逗留的成都,這座城市的發(fā)展與變化有目共睹,但是每每有外地朋友讓我推薦一下成都哪里值得一游,我都會變得猶豫不決。成都適合當成四川“三九大”注的中轉(zhuǎn)地,也是前往迤邐川西和絕美西藏的前哨,而當它成為主角時,成都又似乎拿不出某種標志性的唯一來。我想,或許這些美好就藏在日常里,讓我們習(xí)以為常,所以,不如換一種角度來細細發(fā)掘,細細品味。
遇上好天氣,成都市區(qū)便可重現(xiàn)杜工部筆下“西嶺千秋雪”的美景
今月曾照舊時人,那今日之輩又能不能看到古人眼里的成都呢?
城市景觀日新月異,在成都這座包容的城市里每天都有無數(shù)新鮮美景被創(chuàng)造、被發(fā)現(xiàn),雖然新鮮網(wǎng)紅層出不窮,但成都的美由來已久,從杜工部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那時起,就已經(jīng)給后世留下了眾多線索。
有一群攝影愛好者自建了一個逾千成員的微信群,就叫“在成都遙望雪山”。如果遇到一個好天氣,群里一大早就會熱鬧起來,勤快一點的話,按照他們的指引,找一個制高點就可以向城市西邊望到連綿不斷的雪山,從“蜀山之王”貢嘎到“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座座雪山都在千呼萬喚后撩開神秘面紗而來。
尤其在日出日落時分,極目遠眺,視野的最上方是彩霞滿天,遙遠的天邊是巍峨高聳的四姑娘山,它披著雪衣高高站在城市之巔,近處是燈火闌珊的城市在靜靜地呼吸明滅。綿延的群山和萬家燈火交相輝映,果真煙火人間。原來古人誠不我欺,多少行色匆匆的都市人,一抬頭就能看到這天空的盡頭,澄凈了內(nèi)心,心下明了整個成都平原正為群山所庇護,一如既往、自始而終。
飛速發(fā)展的城市交通網(wǎng), 換一個角度看起來充滿了美感
囿于平原的地貌特征,成都自古以來便缺少那種高低起伏的層次之美,但從空中俯瞰下去,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就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它宜居的一面,大片的城市綠肺和市內(nèi)水域點綴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之中,為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提供了片刻的閑暇。從空中看成都的建設(shè),看雪山下的城市,看“大運會”火熱在建中的場館,這些景觀都不常被看見,但又擁有驚人之美。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眾所周知,成都是古蜀國的都城,歷史源遠流長,可是當你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卻只能遺憾地發(fā)現(xiàn)——這里遺留的古地名遠比古建筑來得多。
直到有一次,聽成都圖書館的肖平館長解惑后才知道,成都原本古跡繁多,奈何在太平天國時期張獻忠的荼毒之下,十室九空,民間財富和延續(xù)多年的城建都被毀于一旦,所以才有了傳說中充滿神秘色彩的“江口沉銀”。如今“累億萬,載盈百艘”的沉船終于被發(fā)現(xiàn),然而后人只能透過這些財寶遙想當年成都的富庶之景,扼腕當年的兵燹之禍。
歷史遺存有限的成都,也造就了成都人倍加珍愛古跡的個性,當然,也因少了厚重歷史的牽絆,成都人形成了豁達開朗的性格。
不過,無論城市再怎么發(fā)展和擴大,最終起作用的還是它的根。記得當時肖平館長一邊遺憾成都的古建筑偏少,一邊遞給我一冊他的心血之作——《地下成都》。
這或許也是時常被人們忽略的成都吧,千年古都雖然面貌日新,但是地下的遺存和寶藏卻一點都不少。每日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聽著饒有韻味的四川話,一定不要忘了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所以,若是來到成都,一定要勻出時間去看看金沙博物館,這里有令人大開眼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文物,也有令人驚艷的金面具和太陽神鳥;如果喜歡看探險小說的朋友,也一定不能錯過永陵和十陵,這兩個國寶級的景點一樣充滿神秘色彩,是打開四川這本歷史書最好的一把鑰匙。
為了迎接大運會,成都興建了一眾造型別致的場館
金沙博物館中上演時空交錯
全國唯一一座地上皇陵——永陵,其中的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鑿技藝精湛傳神
當然,還有鼎鼎大名的成都市博物館與四川博物院,其中藏著大量的古文物和故事,值得一一品讀。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多老成都早已習(xí)以為常的生活,在外來者眼中就會變成令人艷羨的美好,無數(shù)外地人曾流連于成都悠閑無比的生活和極具地方特色的風(fēng)土人情。記得一個北方朋友在成都的時候由于太愛《成都》那首歌,點名想去玉林路走走。時值七月,仲夏未央,夜闌十一點的城市里,沒有一點倦鳥歸巢的疲乏,依舊一派熙熙攘攘的熱鬧氛圍,好吃的好聽的比比皆是、應(yīng)有盡有。北方朋友羨慕之下嘆道,好久沒有看到過這么有煙火氣的城市。
原來這也是一份看不見的成都,我們習(xí)以為常,但是并不能淡化它的美好,而這些美好的塵世生活濃縮成一份眷戀,成為城市與人共同釀就的一份甘醇、一份煙火人間的滋味。
順著煙火氣去尋找成都的脈絡(luò),就算找準了成都吸引力的原點,那些散布在生活中的、市井里的、民風(fēng)中的成都本色。
來成都就不能不提茶館,這是成都人最基本的社交空間和生活場景。從茶客平均年齡接近七十歲的彭鎮(zhèn)觀音閣老茶館,到遍地開花的街區(qū)茶坊,再看看陳錦茶鋪門口掛的那副對聯(lián),就能通曉成都人的生活態(tài)度,聯(lián)云“余生很長,何事慌張”。
成都這個城市歷來充滿包容,除了傳統(tǒng)的茶館,成都也從不拒絕新事物。幾年下來,成都已經(jīng)成了一處可以實現(xiàn)“咖啡自由”的地方,獨立咖啡館遍地開花,各種有態(tài)度、有品位的咖啡館在城市的角落里面葳蕤而出。據(jù)咖啡愛好者們不完全統(tǒng)計,成都的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已有近四千家,這還不包括那些被年輕人用后備廂改造成的咖啡作坊……
成都擁有不少賞析傳統(tǒng)劇目的好去處
美味火鍋總是令人垂涎欲滴
變臉絕技在成都簡直是小菜一碟,年輕藝人將木偶戲和變臉組合在一起又有了新意
吃吃喝喝仿佛就是成都人生活的全部,在這里再沒有比生活更重要的事情了,連地震也只值得在朋友圈里面彼此戲謔一番。生活總是充滿了樂觀和向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美食無法解決的,實在不行就再吃一頓。
哪家蒼蠅館子好吃,哪家火鍋值得排隊兩小時,這些都會在本地人的圈子里口口相傳。成都美食太多,從市井美食到殿堂川菜樣樣都拿得出手。抓住一個人的胃,幾乎就掌握了鄉(xiāng)愁的話語權(quán),走再遠也盼望著回到故鄉(xiāng)的餐桌邊。
茶館是成都人最基本的社交空間和生活場景
成都年輕人把后備廂改造成咖啡作坊
好吃好喝的自然都集中在活色生香的各種街市。唐宋以來,成都每個月都會在當年最繁華的大慈寺一帶舉行商品集會,這就是今天成都“十二月市”的起源了。所謂“正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僅僅是十二個名稱已經(jīng)可以瞥見成都當年的繁華和精致。
年復(fù)一年,十二月市慢慢成為成都的文化符號,在聚焦中衍生,如今初具規(guī)模的燈市便是其中之一。逛燈市自然要沿河看燈,順著東門大橋碼頭,夜游錦江的兩岸,處處張燈結(jié)彩,光華映照在江面的紅船上,不知今夕何夕。
更抓人眼球的是打鐵花、舞火龍。即便到了寒冬臘月,人們的熱情不會消減半分。每到春節(jié),打鐵花的匠人就會出現(xiàn)在江心的浮橋之上。他們從燒得通紅的火盆之中舀起一勺鐵花,然后在空中猛力一擊,剎那間迸發(fā)出璀璨奪目的金光,頓時火樹銀花焰火四濺,一朵朵鐵花周而復(fù)始。接著上場的就是舞火龍,師傅們精神抖擻地舞著金光粼粼的龍,走上河心浮橋。看客的雙眼頃刻之間就被鐵花和龍身抓住了,在鐵花的襯托下,火龍也越發(fā)閃亮,點燃了整個成都的春節(jié)氣氛。
成都就是這樣鮮活而繁復(fù)。對于生活于此的人,因其廣闊深遠,也許鮮有人真正看盡、看透。但當你細細體會時,會恍然悟出原來成都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一種活法。
每逢春節(jié),打鐵花的表演總是令人大呼過癮
編輯/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