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郭素艷,周靜,李培培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7)
膽石癥是指膽道消化系統(tǒng)出現結石,是一項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1]。膽石癥患者多數無癥狀又或表現為右上腹疼痛[2],有癥狀者需經手術取石消除痛苦。目前治療膽石癥常采用微創(chuàng)取石手術,該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和手術時間短等優(yōu)勢[3],可滿足患者需求,但是術后可能出現出血和膽漏等并發(fā)癥,加之患者出現疾病后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焖倏祻屠砟畹淖o理干預對于提升患者術后康復效率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故本研究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98例膽石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在膽石癥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接受ERCP手術的98例膽石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23~64歲,平均(49.88±3.42)歲,病程6~17個月,平均(1.12±0.11)個月,膽石癥類型為膽囊內結石28例,膽總管結石11例,肝內結石1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21~65歲,平均(50.14±2.58)歲,病程5~18個月,平均(1.15±0.08)個月,膽石癥類型為膽囊內結石27例,膽總管結石12例,肝內結石1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膽石癥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參考《膽石癥診療的薈萃分析進展》診斷標準[5]:(1)患者存在右上腹腫塊、疼痛又或經按壓疼痛狀況;(2)患者膽囊壁厚度≥5 mm,膽囊周圍出現液體,又或當探頭推向膽囊時,患者產生壓痛感;(3)經X線、超聲、CT等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有膽石癥。
1.3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膽石癥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接受ERCP取石手術;④治療依從性較好。(2)排除標準:①有認知障礙;②對碘對比劑過敏;③心、肺、腎功能不全;④術前存在其他系統(tǒng)感染。
1.4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控和按照醫(yī)囑用藥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快速康復理念干預患者,具體如下。(1)組建專門術后護理小組,組員4人,對小組成員進行快速康復理念指導,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膽石癥術后康復護理措施培訓。(2)發(fā)放膽石癥健康知識手冊,配合手冊為患者講解膽石癥發(fā)病原因和術后注意事項等知識,并在講解中加入以往優(yōu)質案例,為患者建立治療信念,每天1次,每次5~10 min。(3)每天與患者溝通,從而了解患者負面情緒根源,進而有針對性進行疏導開解,每天1次,每次20~30 min。(4)術前禁食6 h,禁飲2 h,術后遵循醫(yī)囑口服400~500 mL 100 g·L-1葡萄糖注射液,減輕患者口渴、饑餓和焦慮等狀況。(5)術后控制患者補液量和進食時間,術后當天補液量為1.5~2 L,并隨飲食增加而遞減,患者術后6 h方可進食,飲食采取流狀食物。(6)術后麻醉消退后給予患者肢體適當按摩,以防止患者肢體麻木。(7)術后安全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并按時擠壓引流管,術后1 h擠壓1次,按時更換引流袋。(8)術后第1天清晨根據患者癥狀拔除患者尿管,并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和床邊進行翻身、活動腳踝和抬臀活動,每3 h活動1次,每次5~10 min。(9)術后患者狀態(tài)穩(wěn)定后,協(xié)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開始活動時間控制在20 min,隨后根據患者病情逐漸延長至2~3 h,以患者感到不適為準,若患者出現疼痛,給予適當的鎮(zhèn)痛藥物。
1.5 觀察指標在入院時和出院時,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問卷主要涉及4個區(qū)塊: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其中20條目為軀體功能,20條目為心理功能,20條目為社會功能,14條目為物質生活狀態(tài),每個條目的評分制為1~5分法,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評估,評估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AS表50分,SDS表53分,評分越低,患者情緒狀態(tài)越好;記錄兩組患者的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記錄患者術后出血、膽漏、少尿、切口感染和營養(yǎng)失調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在入院時和出院時,調查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該表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個等級,共20條目,總分100分,總分≥80分為滿意,總分≥60分并且<80分為一般,總分<60分為不滿意。
2.1 生活質量入院時,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入院時和出院時生活質量比較分)
2.2 SAS和SDS評分入院時,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SAS和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入院時和出院時SAS和SD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2.3 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和下床時間護理后,觀察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和下床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和下床時間情況比較
2.4 并發(fā)癥術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3例,其中出血0例,膽漏1例,少尿1例,切口感染0例,營養(yǎng)失調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12%;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10例,其中出血4例,膽漏2例,少尿2例,切口感染1例,營養(yǎng)失調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41%。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滿意度出院時,觀察組滿意17例,一般27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率為89.80%;對照組滿意13例,一般22例,不滿意14例,護理滿意率為71.43%。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石癥是常見的消化道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6],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膽石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喜靜少動、飲食不規(guī)律、飲食不健康和餐后體位不當導致的膽道系統(tǒng)發(fā)生結石[7]。喜靜少動指患者運動量減少,膽囊肌收縮力下降,從而膽汁排放量下降而淤積,膽固醇呈晶體析出,進而易形成膽石;飲食不規(guī)律指患者不吃早餐,體內膽汁濃度升高,膽汁濃稠度增加,從而易形成膽石;飲食不健康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食用高膽固醇類、高脂肪類的食物,會增加消化道負擔,使體內膽固醇水平升高,從而體內易形成膽石;餐后體位不當指餐后患者處于蜷縮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不利于膽汁排泄和膽汁酸重吸收,膽汁淤積于肝臟、膽管,加之體內膽汁酸、膽固醇比例失調,膽固醇沉淀析出,進而易形成膽石。
常規(guī)護理可以監(jiān)測膽石癥ERCP術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從而做好防范工作,但是缺乏細致護理和溝通,患者負面情緒難以緩解,進而影響患者康復進程??焖倏祻屠砟钜越档突颊呤中g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為核心,在患者康復進程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8-9]。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設立專門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知識培訓和實操訓練,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每天由心理咨詢師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疏解患者的焦慮、抑郁,以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患者進行膽石癥健康知識宣傳,并樹立優(yōu)質案例,增加患者對膽石癥了解,并且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從而減輕患者對疾病的困惑和畏懼;術后控制患者補液量和進食時間,可以減輕患者口渴、饑餓等狀況,并且采用流食,方便患者消化吸收;術后麻醉后對患者肢體按摩,可以幫助患者肢體血液流動,防止患者肢體麻木等;術后24 h后,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或床邊適當運動,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術后對患者引流管進行系統(tǒng)性管理,防止引流管堵塞、滑脫和扭曲等,從而保證患者治療安全;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身體狀態(tài)允許時,可協(xié)助患者下床進行簡單的活動,促進患者胃腸功能和其他身體機能恢復,促進術后切口處血液循環(huán)加速,從而促進切口愈合,進而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張鑫等[10]研究表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減少術后發(fā)生不良反應,使患者恢復健康的進程加快,利于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與劉紅粉等[11]研究相似,這說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與孫靜等[12]研究相似,這說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觀察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和下床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與曾純等[13]研究相似,說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者盡快康復。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與呂娟等[14]研究相似,這說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降低,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減輕患者痛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對照組高,與湯海燕等[15]研究一致,這說明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讓護理質量得以提升,使患者住院時間縮短,滿足患者需求。
綜上所述,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可以促進膽石癥ERCP術后患者盡快康復,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