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丘崗,翟展藝,李寧寧,馬玲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晚期肺鱗癌的癌細胞易發(fā)生擴散轉(zhuǎn)移,手術切除病灶有限,因而多選擇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案。其中鉑類聯(lián)合化療是較為常用的方案,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的化療方案臨床總緩解率不甚理想,腫瘤擴散與轉(zhuǎn)移仍無法有效解決[1],因而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恩度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加快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轉(zhuǎn)移、擴散,且毒副作用較少[2]。本研究旨在探討恩度聯(lián)合多西他賽和順鉑(docetaxel and cisplatin,DP)方案治療晚期肺鱗癌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選擇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肺鱗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1)納入標準:①符合肺鱗癌相關診斷標準[3];②腫瘤分期為Ⅲ期或Ⅳ期;③肺部至少有1處可評估的病灶;④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且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體力狀態(tài)(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4]評分為0~2分;⑤完成上述方案治療,且治療后定期接受電話或門診方式隨訪,隨訪1 a,至患者病死或至隨訪截止日期結束隨訪。(2)排除標準:①既往進行抗腫瘤治療;②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與觀察組(60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42~78歲,平均(65.22±5.14)歲;TNM分期[5]ⅢA期18例,ⅢB期22例,Ⅳ期20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4~83歲,平均(64.26±6.17)歲;TNM分期ⅢA期20例,ⅢB期21例,Ⅳ期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化療前1 d開始口服地塞米松片(河南省廣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329),每次3.75 mg,每日2次,連用3 d;法莫替丁[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425]口服,每次10 mg,每日2次,連用3 d?;熐?0 min采用3 mg格拉司瓊[華潤雙鶴利民藥業(yè)(濟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048]溶入生理鹽水10 mL靜脈推注預防嘔吐。DP具體方案:第1天、第8天采用75 mg·m-2多西他賽(Aventis Pharma S.A,注冊證號H20150133)溶于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時間為1 h;第2~4天采用75 mg·m-2順鉑(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372)溶于生理鹽水500 mL靜脈滴注3 h。治療期間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止吐、水化等處理。以21 d為1個治療周期,需治療4個周期。
1.2.2觀察組 采用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化療治療:接受DP方案時(化療前用藥與DP化療方案與對照組一致),于第1~9天采用15 mg恩度(山東先聲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88)溶入生理鹽水250 mL,使用DPfusion VP1輸液泵(長沙迪普美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靜脈泵入,速度為每小時11 mL?;熎陂g不良反應處理與對照組一致。以21 d為1個治療周期,需治療4個周期。
1.3 評價指標治療4個周期后,比較兩組近期療效、腫瘤標志物及藥物毒副反應。(1)近期療效:治療4個周期后,參照RECIST 1.1[6]評估實體瘤治療效果。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為病灶消失且維持≥4周;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為病灶縮小>30%,且4周內(nèi)無新病灶;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為介于PR與PD之間;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為病灶增大>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總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為CR例數(shù)與PR例數(shù)之和與總例數(shù)之比。(2)腫瘤標志物:治療前、治療4個周期后,于清晨7:00—9:00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2~3 mL,以離心半徑13.5 cm,3 5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貝克曼庫爾特UniCel DxI 8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檢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3)藥物毒副反應:參照《臨床腫瘤學手冊》[7]評估治療期間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數(shù)目減少等情況。(4)生存情況:全部入院患者治療后均獲得隨訪結果,存活對象隨訪時間為從治療開始至隨訪結束(2020年11月);病死對象從治療開始至終點事件發(fā)生(全因死亡)。隨訪人員每1個月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患者每3個月到院復查。
2.1 近期療效治療4個周期后,觀察組ORR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對比(n,%)
2.2 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兩組CEA、CA125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周期后,兩組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對比
2.3 藥物毒副反應治療期間,兩組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數(shù)目減少及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藥物毒副反應比較[n(%)]
2.4 生存情況所有患者均獲得1 a的隨訪,隨訪時間至2020年11月,對照組存活33例,病死27例,總體生存時間為11.250個月(95% CI:10.651~11.849個月);觀察組存活44例,病死16例,總體生存時間為11.283個月(95% CI:10.928~11.638個月),觀察組患者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9)。見圖1。
圖1 治療1 a后Kaplan-Meier生存曲線
對于一般狀況良好的晚期肺鱗癌患者,通過化療可改善其臨床癥狀,其中DP方案中多西他賽可阻斷細胞的有絲分裂,抑制腫瘤生長;順鉑可影響細胞的DNA功能,干擾其復制,進而控制腫瘤增殖,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化療方案。但部分患者臨床療效較差,因而需選用更有效的方案。
腫瘤的生長、增殖依賴于新生血管,可通過新生血管而獲取營養(yǎng)成分,同時可通過血管達到其他部位并繼續(xù)生長,導致腫瘤擴散,因此應用抑制血管新生藥物可減緩腫瘤生長、抑制或阻斷腫瘤擴散[8]。恩度屬于血管內(nèi)皮抑制素,在提高療效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個周期后,觀察組ORR高于對照組,提示了晚期肺鱗癌應用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可提高近期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恩度可誘導內(nèi)皮細胞的程序化死亡,遏制腫瘤內(nèi)血管生成,進而抑制腫瘤增殖[9]。恩度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后,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同時提高藥物在組織間的滲透性,利于化療藥物的吸收,提高藥物的殺傷作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腫瘤標志物與病情程度、化療療效具有一定的關系,而CEA、CA125是較為常見的腫瘤標志物,故觀察其水平變化可評估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個周期后,觀察組CEA、CA125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降低CEA、CA125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恩度具有廣譜抗血管生成活性,通過抑制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生長及遷移,促進其凋亡,阻斷腫瘤細胞營養(yǎng)供應,加快細胞凋亡,且與DP方案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加快癌細胞凋亡進程,進而降低CEA、CA125水平,改善患者預后[10]。此外,本研究中兩組藥物毒副反應發(fā)生率之間無差異,可見聯(lián)合方案治療晚期肺鱗癌未增加藥物毒副作用,具有可行性。且對患者隨訪1 a發(fā)現(xiàn),觀察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晚期肺鱗癌應用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治療可降低1 a內(nèi)病死率,其遠期效果相對較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較單純DP方案可進一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加快癌細胞凋亡,且聯(lián)合用藥毒副作用與單純DP方案無明顯差異,因而可降低患者1 a內(nèi)病死率。
綜上所述,晚期肺鱗癌應用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治療可提高近期效果,降低CEA、CA125水平,且不增加藥物毒副作用,可降低1 a內(nèi)病死率,該治療方案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