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曦,孫秀榮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 產科,廣東 深圳 51800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屬臨床常見病,好發(fā)于妊娠中晚期婦女,起病因素臨床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雌性激素、環(huán)境等有一定關聯(lián)性,臨床表現(xiàn)多為膽汁酸升高、皮膚瘙癢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腺苷蛋氨酸(adenosylmethionine,SAM)、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為臨床針對ICP患者常用治療藥物,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病情,但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2]。故臨床需積極優(yōu)化治療方案,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多烯磷脂酰膽堿(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可從大豆中提取,具有修復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效果[3]。但在SAM、UDCA治療ICP患者基礎上,加用PPC能否進一步提升療效,仍有待進一步探究?;诖耍狙芯窟x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2例IC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PPC、SAM聯(lián)合UDCA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2例IC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各51例。研究組年齡23~36歲,平均(29.64±2.45)歲;孕前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7.9~26.8 kg·m-2,平均(22.38±1.62)kg·m-2;孕周33~36周,平均(34.53±0.34)周。常規(guī)組年齡22~35歲,平均(28.91±2.32)歲;孕前BMI 18.1~27.2kg·m-2,平均(22.61±1.63)kg·m-2;孕周33~37周,平均(34.61±0.36)周。兩組年齡、孕前BMI、孕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深圳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4]診斷標準;②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③出現(xiàn)皮膚瘙癢等癥狀;④γ-谷氨?;D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均升高;⑤膽酸水平升高;⑥首次妊娠。(2)排除標準:①嚴重惡性腫瘤;②依從性差;③嚴重器質性疾??;④過敏體質;⑤認知障礙;⑥精神疾病史;⑦重型肝炎;⑧多胎妊娠;⑨免疫系統(tǒng)疾??;⑩凝血功能不全。
1.3 治療方法
1.3.1常規(guī)組 接受SAM(浙江震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03)聯(lián)合UDCA(Dr.Falk Pharma GmbH,國藥準字H20100502)治療,取SAM 1.0 g溶于50 g·L-1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UDCA口服,8~10 mg·kg-1,每日2次,持續(xù)治療10 d。
1.3.2研究組 接受PPC(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84)、SAM聯(lián)合UDCA治療,SAM、UDCA用法用量同常規(guī)組;取PPC 20 mL溶于50 g·L-1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持續(xù)治療10 d。
1.4 療效評估標準兩組均于治療1 d后進行療效評估。顯效為GGT、TBIL、AST、ALT水平改善(較治療前)>50%,皮疹、皮膚瘙癢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GGT、TBIL、AST、ALT水平改善(較治療前)30%~50%,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為GGT、TBIL、AST、ALT水平改善(較治療前)<30%,上述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5]。
1.5 觀察指標(1)總有效率。(2)治療前、治療10 d肝功能指標。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GGT、TBIL、AST、ALT水平。(3)治療前、治療10 d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變化。取晨起空腹靜脈血4 mL,室溫凝固,以3 000 r·min-1的轉速離心10 min,半徑10 cm,分離上層血清,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試劑盒購自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療效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肝功能指標治療前,兩組血清GGT、AST、TBIL、AL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兩組血清GGT、AST、TBIL、ALT水平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10 d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3 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治療前,兩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兩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10 d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比較
ICP為妊娠中晚期常見并發(fā)癥,多是因性激素、遺傳、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臨床以膽汁酸、GGT、AST、TBIL、ALT水平升高、皮膚瘙癢等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為0.8%~12.0%,若未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可危及母嬰安全。故一經發(fā)現(xiàn),需盡早治療。
臨床針對ICP患者多采用SAM、UDCA聯(lián)合治療,其中前者具有轉硫基、轉甲基效果,可協(xié)助機體肝細胞分泌膽汁,具有一定解毒、抗氧化效果,后者屬親水性膽汁酸,可改變機體膽汁酸池內疏水膽汁與親水膽汁酸比例,從而促進內源性膽汁酸排泌,緩解臨床癥狀,但臨床實際應用時發(fā)現(xiàn),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6]。故仍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PPC屬磷脂類似物,具有修復受損肝細胞膜、促進肝排毒效果,臨床多用于治療肝損傷,效果顯著[7]。但在SAM、UDCA聯(lián)合治療ICP患者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PPC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仍有待進一步探究。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常規(guī)組高,治療10 d血清GGT、AST、TBIL、ALT水平較常規(guī)組低,由此可見,在SAM、UDCA治療ICP患者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PPC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效果,改善肝功能。PPC主要成分是自大豆提取的二亞油酰磷脂酰膽堿,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可增強機體肝細胞膜流動性,同時可替代內源性磷脂酰膽堿,和肝細胞膜相結合,從而修復肝受損細胞膜,并促進肝細胞再生,進而有效改善肝功能,與SAM、UDCA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療效,改善肝功能。
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sICAM-1、sVCAM-1在ICP患者機體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可促進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浸入肝臟實質,進一步損傷肝細胞,加重病情[8]。故下調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對改善ICP患者病情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0 d研究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較常規(guī)組低。由此表明,在SAM、UDCA治療ICP患者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PPC治療可通過調節(jié)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促進患者病情恢復。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作為后期研究重點,做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在SAM、UDCA治療ICP患者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PPC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效果,改善肝功能,促進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