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麗娟 朱利紅 費家堡
摘要:本文將支架式教學運用于我校田徑教學的挺身式跳遠技術教學中,探究其存在的意義,用教學實驗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取長補短。通過SPSS17.0等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利用支架式方法將多媒體功能用于實際教學中,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工具的結合,同時為改進體育院校田徑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支架;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475(2021)12-071-02
1前言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強國”的建設中,同時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手段和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學內容也愈加豐富,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本研究結合前人在支架式教學與教學實踐研究方面的成果,對支架式教學法的教學內涵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與分析,結合挺身式跳遠項目的特點以及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體育專業(yè)的大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實驗研究,將支架式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分別運用于挺身式跳遠的課堂中,檢驗支架式教學法在高校體育專業(yè)挺身式跳遠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傳統(tǒng)教學法與支架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中學生身體素質、達標成績、技術動作掌握水平等方面的差異變化,找出支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優(yōu)勢與不足,為體育專業(yè)教學的發(fā)展以及挺身式跳遠教學和訓練提供借鑒。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兩個班級學生挺身式跳遠技術及達標成績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以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為主要查閱途徑,搜集國內外教學模式、教案及體育教學設計等相關文獻資料,并查閱國內官方公布的相關體育文件,了解了支架式教學法在體育學科及其他學科中的應用與研究現(xiàn)狀。
2.2.2實驗法
以沈陽體育學院2020級體育教育大一的4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1)班20個學生為實驗組;(2)班21個學生為對照組,減去第一周的前測和最后一周的后測,實際實驗干預周期為8周,每周2次課,時間是90分鐘。
結合挺身式跳遠的運動性質,全面了解兩組組員的速度、彈跳和腰腹等基本身體素質,為支架式教學在挺身式跳遠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提供參考依據(jù)。在實驗開始前對兩組學生進行測定,包括立定跳遠、30m跑、1分鐘仰臥起坐,結果顯示兩組實驗對象的素質不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立定跳遠、30米跑、仰臥起坐等數(shù)據(jù)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值:實驗組和對照組的P值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不具備顯著差異。
2.2.3數(shù)據(jù)分析法
對實驗前所測的身體素質數(shù)據(jù)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Excel等進行深度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將實驗前測試的數(shù)據(jù)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
3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
3.1支架式教學法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支架式教學法是在維果茨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1997年,何克抗教授勾勒出支架式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師提供學生學習工具(支架)→設置獨立探究的任務→集體進行探究性學習→整個教學過程及時進行評價[1]。
3.1.1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步驟,教師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與知識框架,比如在挺身式跳遠技術的騰空動作階段,騰空動作要求后擺動腿下放、蝽部前移、挺胸展髖,這時教師在恰當?shù)臅r機給出“圖紙動畫支架”,通過圖案的形象幫助學生完成技術。
3.1.2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
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挺身式跳遠屬于跳躍性技術項目,課堂內容的設置以游戲引入,例如摸高比賽,學生之間進行摸高比賽以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習技能。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平臺,師生、生生達成互動環(huán)節(jié),對學習情況相互評價及反思,進而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提高挺身式跳遠的教學質量。
3.1.3自主探索過程
給學生提供可探索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活動課堂、帶著問題去觀看教學視頻,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讓每組至少一名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如在學習騰空技術動作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蹲踞式跳遠與挺身式跳遠騰空技術的視頻,查找動作技能的不同點,然后分組討論,最后歸納出“蹲踞式跳遠起跳騰空后,起跳腿去找擺動腿;挺身式跳遠起跳騰空后,擺動腿去找起跳腿?!睂W生在觀看視頻時,讓其學會總結,加深學習印象,在形成動作記憶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3.1.4合作學習
體育項目多采取團體游戲進入教學主題,在知識技能的搭建過程中,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技術學習的多方面基礎特征進行小組討論,組內成員在合作中相互交流,集思廣益,利用所學概念的屬性達成共享思維,最后達成高凝聚力的團隊,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3.1.5教學效果評價
評價是教師理念的指揮棒[4],是對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參與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的評價。其中對結果的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出勤率、課中練習的頻率及練習時間,以及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如在對挺身式跳遠技術做出評定時,要評價的內容包括:擺動腿積極下壓、起跳腿向擺動腿靠攏,當騰空步達到最高點時,身體是否做到充分伸展,達到“挺胸展蝽”的動作姿勢,雙腳著地后,及時屈膝緩沖,蝽部迅速向前移動,雙臂快速前擺,特別是將臀部迅速移過落地點。
4結果與分析
4.1實驗后各項指標分析
田徑運動技術是指人們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運動能力協(xié)調規(guī)范地完成各項運動[5]。技術評價和達標成績在田徑運動的主要技能考核中都是核心部分,需要對專業(yè)技能的成績以及專業(yè)技能的能力進行評定,即學生的技能成績、技術達標成績。
4.1.1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對比分析(表2)
表2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分別對兩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立定跳遠、30米、仰臥起坐做了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P>0.05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實驗。
4.1.2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技術評定得分對比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組學生挺身式跳遠的技術平均得分為84.3±6.17分,對照組學生挺身式跳遠技術平均得分為73.6±17.9分,兩者相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為0.039,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通過支架式教學后,實驗組學生的挺身式跳遠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4.1.3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挺身式跳遠達標成績的對比分析
由表4可知,教學實驗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跳遠達標成績經(jīng)過了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的達標成績均值為3.79 ±0.15米,對照組的達標成績均值為3.65 ±0.22米,P值為0.047,實驗組達標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呈顯著性差異,說明支架式教學法相比傳統(tǒng)教學法在促進學生的成績方面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挺身式跳遠運用支架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時學生的技評成績和達標成績均有提高,但采用支架式教學的學生技能水平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
5.1.2支架式教學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5.1.3支架式教學創(chuàng)設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5.2建議
5.2.1加強支架式教學法的組織力度,提高教師對新型教學模式的認知,并結合傳統(tǒng)式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5.2.2要求教師對教材做細致的分析,并進行科學的教學行程安排,搭建運動技能各步驟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2.3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組織引導的作用,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意識和學習興趣,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做到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42(05):74-81.
[2]高穩(wěn).支架式教學模式研究[J].校長閱覽.2005(12):30-34.
[3]劉洪俊.挺身式跳遠中運用“四步全息法”的教學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1):46-48.
[4]范運祥,馬衛(wèi)平.體育教學評價中幾對范疇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1.35(04):70-73.
[5]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修訂版)[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