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斌
所謂“同課異構”,簡單而言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實際、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構思和設計。由于執(zhí)教教師在教學理念、專業(yè)背景、教學技能以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樣態(tài)和教學效果。
“同課異構”的運用有2種途徑:運用于各級各類教研活動、校本研修或教學比武中;基于教師自身的自我“同課異構”。筆者結(jié)合《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基于單元的視角,談談對于“同課異構”的再認識和再思考,以及實施策略。
一、“同課異構”中的“同”中求“異”、“異”中存“同”的辯證關系
在“同課異構”中,“同”是前提,即為同一教學內(nèi)容。“同”又是相對的,以球類教學為例,從球類中的某一項目(如籃球),到籃球中的某一項技術(如雙手胸前傳接球),再到雙手胸前傳接球中的某一課時等,都可以作為同一教學內(nèi)容的“同”。顯然,“同”的范圍有大小之別,同一教學內(nèi)容范圍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異”的靈活性、選擇性和可比性。范圍太小則受限制,范圍太大則影響可比性?;趩卧_展“同課異構”,點面結(jié)合,能夠較好地兼顧教學內(nèi)容范圍“大”和“小”的關系。
在“同課異構”中,“異”是關鍵,核心是“同”中求“異”,重點就在于除常規(guī)教學方法之外,如何“異”出精彩。同樣,“異”也是相對的,“異”中存“同”?!爱悺睉稀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理念和要求,符合教學規(guī)律及學科特點的“異”是合理的、有效的,而偏離《課標》、違背教學規(guī)律、罔顧學情等的異想天開的“異”則是不可取的?!巴n異構”的方法和過程等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和實施的,最后的落腳點仍應在課堂教學的效果上。
二、基于單元計劃開展“同課異構”的思考
(一)設計好單元計劃是開展“同課異構”的前提
依據(jù)單元計劃開展課堂教學,是《綱要》提出的基本要求。單元教學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多樣性、高效性等特點,使課堂教學更具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開展單元教學能較好地避免體育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得不深、學得不透以及教材簡單重復的問題,實現(xiàn)教師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有效轉(zhuǎn)化。因此,課設計得如何、上得怎樣應依據(jù)單元計劃設計,由此來看,“同課異構”應不僅僅是一個課時的“同課異構”,而應該是建立在單元之上、基于單元的“同課異構”。
(二)“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使“同課異構”更具選擇性和指向性
《綱要》提出了以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構建單元,改變以往以技術為主線構建單元的方法,使單元教學更加系統(tǒng)全面,學生的技術、體能得到融合,興趣、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練方法更加豐富。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可分為3個小單元,合并后則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單元。在教學研討、教學比賽等活動中,這些維度為教師“同課異構”提供了多種選擇,組織者可從整個單元或單元中的某個維度或某個維度的某個課時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同課異構”,使課堂教學更具選擇性和指向性。如,小學教材中的“跪跳起”教學內(nèi)容,教師A從技術維度開展課堂教學,采用分解教學的方法,從擺臂制動到伸髖提腰再到壓墊提膝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教師B則從體能維度開展教學,采用完整教學法,讓學生在保護與幫助下直接嘗試“跪跳起”技術動作,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驗證了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技術動作可以直接用完整教學法進行學練的觀點,為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供了較好的范例。
三、基于單元的“同課異構”教學策略
(一)根據(jù)不同學段、不同項目精準把握學練內(nèi)容及學練標準的策略
“同課異構”中的“同”和“異”既相輔相成又對立統(tǒng)一。在設計單元時,對學練內(nèi)容及學練標準應從宏觀上加以把握,具體來說就是要把握好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墩n標》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和要求。以小學為例,《課標》在運動參與方面明確指出:“課程強調(diào)通過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形式多樣的方法,在小學階段注重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1]”。在運動技能方面:“在小學階段,要注重體育游戲?qū)W習,發(fā)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所以,在“同課異構”時應從教學目標、教法、學練方法等方面給予充分體現(xiàn)。如,以《綱要》中“水平二排球多種形式的(拍)擊球練習方法單元[2]”的教學內(nèi)容為例,教師A過分強調(diào)預備姿勢、手型、擊打球的部位等技術動作,講解過多,學生練習過少,導致學生對排球拍(擊)球動作體驗不足,未掌握動作方法,運動能力也未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教師B則以排球為載體,通過各種擊打球的游戲,讓學生充分體驗排球運動的特性,同時借助擊打球,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快速反應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平衡能力等,最后再將排球技術進行滲透,課堂效果較好。由此可見,在“同課異構”中,對于《課標》的宏觀理解和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在以上案例中,教師A沒有擺脫技術本位的桎梏,教師B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排球為載體,深入挖掘教材的鍛煉價值和育人功能,值得學習和借鑒。
(二)針對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的“同課異構”策略
1.技術維度側(cè)重教法、學練方法的開拓性和創(chuàng)新性
技術維度的課一般相當于新授課,新授課在“同課異構”的重點主要體現(xiàn)在教法、學練方法的開拓創(chuàng)新上。除常規(guī)教法外,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項目特征,采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如,調(diào)整教學順序、改變學練環(huán)境、改進教學器材、引入多媒體、挖掘教材價值功能等。以水平二“肩肘倒立”教學內(nèi)容為例,教師A按照常規(guī)教法開展課堂教學,從后倒翻臀、舉腿壓墊立腰等教學內(nèi)容層層展開教學。教師B則在“后倒翻臀、舉腿立腰”這2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后倒傳球比快、后倒“搭房子”比高、后倒“石頭、剪刀、布”游戲、后倒“騎自行車”、后倒擺字母造型等練習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體驗了在非正常體位下的時空感以及對肢體的控制能力,提高學生的本體感覺,同時也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了鋪墊。如,后倒傳球是為了解決后倒翻臀的問題,后倒“搭房子”(2名學生1組,背向后倒,雙腳兩兩相抵)比高,是為了解決舉腿立腰的問題等。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就學會了肩肘倒立動作。
2.體能維度側(cè)重教法、學練方法的選擇性和針對性
體能維度重點在改進和提高技術動作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體能。此處的體能主要是指通過該技術的各種練習,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提升,或?qū)W好該技術動作所需的體能。因此,體能維度“同課異構”的重點在于對學情的了解和把握,在于教法、學練方法的選擇性、針對性。在此維度中,學生處于技術動作形成的分化階段,錯誤動作較多,如何針對學生的易犯錯誤“對癥下藥”,或根據(jù)學生能力開展分層教學是“同課異構”時首要考慮的問題。如,在“跳山羊”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基本能跳過“山羊”,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分腿騰躍時,分腿幅度不足,動作質(zhì)量不高。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A在“山羊”兩側(cè)用橡皮筋綁上毽子,采用條件限制的方法要求學生分腿時盡量不要觸碰到毽子上的羽毛,為學生設定了1個明確的目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練興趣和挑戰(zhàn)欲望,較好地解決了分腿不足的問題。教師B則通過自制器材,用高低不同的舊汽車輪胎固定在特制鐵框上代替“山羊”,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選擇不同的高度練習,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運用維度側(cè)重教法、學練方法的結(jié)構化和情境化
運用維度是更高層次的鞏固和提高,是學生所學技術在生活或比賽中(模擬比賽)的實際運用。因此,運用維度的“同課異構”的重點在于學練方法的結(jié)構化、情境化。以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為例,教師A在學生較好地掌握單一技術后,采用多種組合的形式,從“傳+投”到“運+傳+投”等組合,使學生的學練方法由單一技術向結(jié)構化技術轉(zhuǎn)化。而教師B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設比賽情境,結(jié)合“傳+投”“運+傳+投”等組合開展“2vs2”或“3vs3”的模擬比賽,在“傳+投”“運+傳+投”等組合練習中,增加了攻防和對抗的元素,使練習更加貼近比賽情境和籃球項目特征,讓學生在賽中學、賽中練,到達會比賽的目的,教學效果更勝一籌。再如,實心球擲遠技術動作可與足球中擲界外球的情境相結(jié)合;障礙跑練習可與模擬“跑酷”情境相結(jié)合;各種滾翻動作可與生活中發(fā)生意外時的自我保護的情境相結(jié)合,等等。通過結(jié)構化、情境化的模擬練習和比賽,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同課異構”精彩紛呈。
四、評課與教學反思
評課與教學反思是“同課異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評課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對“同課異構”的“解構”的過程,是對不同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呈現(xiàn)進行深度對比和剖析,從影響“同課異構”的不同因素,如,教學理念、教材理解、教法學法、教學對象、場地器材、安全衛(wèi)生等各方面逐一進行分析研討,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實質(zhì)上是一個“重構”的過程,就是對教學內(nèi)容在評課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構思和設計,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螺旋上升的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教師在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及個人的領悟之下,教學理念得以轉(zhuǎn)變,教法學法得以豐富,對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更加精準。值得一提的是,評課和反思同樣要基于單元,從單元的角度整體考慮,評判得失,而不能讓課堂游離于單元之外,同時還要結(jié)合《綱要》精神,體現(xiàn)《課標》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