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摘 要 通過連續(xù)2年進行玉米最佳收獲期試驗,研究了不同收獲期對強盛101、先玉335和農華206(對照)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試驗表明,在甘肅省廣河縣的自然條件下,隨著收獲期逐漸后延,產量逐漸增加,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生產上延遲收獲,產量可增加8%左右。
關鍵詞 玉米;收獲期;效益分析;旱作區(qū)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17
正確掌握玉米的收獲期,是確保玉米優(yōu)質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進一步摸清甘肅省廣河縣玉米最佳收獲時期,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通過田間試驗,掌握不同收獲時期對玉米生長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選擇
選擇廣河縣城關鎮(zhèn)十里墩村6社進行玉米品種的收獲期試驗,該地塊具有區(qū)域代表性、肥力差異較小、水平梯田平坦。海拔2 184 m,年降水量395 mm左右,無霜期137 d,土壤類型為黑壚土山地黑麻土。
1.2 作物品種
選擇當?shù)刂髟宰魑锲贩N,玉米選擇了具有高產、抗病的強盛101、先玉335兩個品種,農華206為對照。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5個收獲期處理,用Q代表當?shù)厥斋@期(9月30日),分別設置-5(9月25日)、Q(9月30日)、+5(10月5日)、+10(10月10日)、+20(10月20日)5個處理,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每667 m2播種6 500株,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為60 m2[1],設置3次重復,如圖1所示。試驗地每667 m2施農家肥2 500 kg,尿素40 kg,普通過磷酸鈣50 kg。
小區(qū)東西走向為長邊,南北走向為寬邊。試驗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栽培種植技術,每小區(qū)種植5壟,每壟種植117株,每小區(qū)種植585株,大壟70 cm,小壟40 cm,株距18.7 cm。4月9—10日施基肥并覆膜。
1.4 主要農事和施肥時間
本試驗于4月15日播種,按照設計分別在-5(9月25日)、Q(9月30日)、+5(10月5日)、+10(10月10日)、+20(10月20日)收割?;试诟材r施;追肥做攻穗肥施。
1.5 檢測指標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記錄各玉米品種的生育期(播種期、出苗期、拔節(jié)期、抽雄期、成熟期和收獲期)、株高、穗位高、穗長、莖粗和禿頂長[2]。在收獲期進行考種,測量百粒質量和小區(qū)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玉米播期對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收獲期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長、莖粗等性狀沒有明顯的變化[3],強盛101百粒重隨著收獲期逐漸后延有增加趨勢,但10月10日收獲的百粒質量最高[4],是22.86 g,比9月25日收獲的22.14 g高0.72 g。
2.2 不同玉米播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收獲期產量變化比較大,強盛101在10月5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收獲比當?shù)厥斋@期每667 m2增產28.4 kg、50.5 kg、47.3 kg;先玉335在10月5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收獲比當?shù)厥斋@期每667 m2增產28.0 kg、60.4 kg、65.2 kg;農華206在10月5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收獲比當?shù)厥斋@期每667 m2增產26.2 kg、59.9 kg、63.1 kg,同時參試的3個品種比當?shù)靥崆笆斋@的處理每667 m2產量低14.3~24.6 kg。
3 結論
本試驗的結果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長、莖粗等性狀隨著收獲期的不同沒有明顯的變化,但產量變化明顯,隨著收獲期逐漸后延,產量逐漸增加,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生產上延遲收獲,產量可增加8%左右[5],廣河縣玉米最佳收獲期應該在10月10—20日。
參考文獻:
[1] 胡柯,秦濤.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2007(18):20-21.
[2] 劉占東,肖俊夫,南紀琴,等.播期對夏玉米生育期、形態(tài)指標及產量的影響[J].西北農學報,2012(6):91-94.
[3] 杜亞斌,楊建太.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不同密度試驗報告[J].甘肅農業(yè),2010(8):86-87.
[4] 王桂云,張瓊,王桂霞.玉米覆膜栽培要點[J].農村科學實驗,2009(2):16.
[5] 劉浪.玉米直播不同模式與播期對比分析[J].農技服務,2010(4):445-447.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