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
摘 要:新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英語合唱教學可發(fā)展學生合作素養(yǎng)與審美素養(yǎng),應根據(jù)新時期新要求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诖?,文章從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要求入手,分析目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人音版教學案例,總結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落實新課程改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合唱教學
一、 引言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下,小學音樂普遍被忽視,學生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效果欠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提高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根據(jù)新要求,改進缺陷,落實新課程改革目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幫助。就此,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的研究具有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二、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是為適應社會環(huán)境對人才的需求,調整課程教學中的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而言,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新課程改革,產(chǎn)生的影響體現(xiàn)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三個層面。
在課程目標層面,教師應落實如下三個維度的目標:(1)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了解合唱基本知識與演唱技巧;要求低年段學生在合唱時,根據(jù)指揮表現(xiàn)出正確的姿勢,并應用自然的聲音和表情演唱;要求高年段學生在合唱時,在低年段學生目標基礎上,以正確的音調和節(jié)奏,進行輪唱或合唱。(2)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模仿、合作、體驗、探究等方法,理解合唱知識,掌握合唱技巧,具備合唱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合唱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多聲部的魅力,豐富學生合唱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
在課程內容層面,在人音版教材中,除一、二、三冊外,教材內容均涵蓋合唱曲目,為教師的課程內容選擇提供詳細指導,教師應根據(jù)教材要求,選擇合適合唱曲目,引導學生進行合唱學習。同時,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師注重音樂實踐,在課程教學時組織學生參與多項實踐活動,將實踐學習納入課程內容中。
在課程實施層面,要求教師依托于聽覺藝術感知規(guī)律,深化學生的音樂感受;根據(jù)學生特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引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廣度;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以學生體驗為合唱教學導向;合唱教學以輪唱為切入點,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開展多聲部合唱。
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問題
基于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部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課堂仍存在一定不足,難以落實各項要求,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全面發(fā)展。具體而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一)理論基礎薄弱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音樂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一方面,受應試教育影響,音樂課時安排有限,教師和家長以學生專業(yè)課成績?yōu)殛P注重點,音樂課程的理論教學不全面,影響學生對合唱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在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音樂合唱教學以歌曲學唱模式為主,很少對學生進行合唱理論的講解,使學生缺乏理論基礎,不利于合唱技巧、能力的培養(yǎng),阻礙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合唱體驗。但實際教學中,部分音樂教師能力素養(yǎng)不足,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由教師進行演唱示范,學生根據(jù)聲部分布,逐一學習,自主練習,再共同練習,整個學習過程由教師主導,不僅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yǎng),合唱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
(三)演唱技巧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程目標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受合唱教學方法單一影響,學生普遍存在演唱技巧不足的問題,表現(xiàn)為不能正確呼吸和發(fā)聲、識譜視唱能力薄弱、多聲部節(jié)奏能力偏低、低聲部演唱音準不佳,影響合唱效果,使學生喪失合唱學習的自信心,難以落實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課程目標要求。
(四)缺乏教學實踐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實踐教學提出明確要求,但受教學理念、教學安排等因素影響,小學音樂教師存在缺乏教學實踐的問題,學生僅在課堂上進行合唱學習,很少參與實踐活動,不能將音樂知識和合唱能力展示給更多人,影響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難以為學生提供合作機會,使合唱教學作用發(fā)揮受限。
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諸多缺陷,影響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本文結合人音版教學案例,探究如何創(chuàng)新應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改進不足,提高合唱教學質量,為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奠定基礎,發(fā)揮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在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方面的作用。
(一)注重學生概念構建
對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問題,建議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時,注重學生概念的構建,深化學生對合唱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合唱體驗,使學生對合唱時自身的表現(xiàn)有更準確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合唱思維的培養(yǎng),強化音樂學科素養(yǎng),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目標。具體而言,在學生基礎知識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注意以下兩個概念:
第一,音高概念。學生對音高的認識,有助于學生音準的提升??紤]到學生在概念文字方面的理解難度,建議小學音樂教師通過柯爾文手勢或歌曲旋律線,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音高,結合具體歌曲理解音高概念,提高學生音準。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的《兩只老虎》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相對熟悉,可用于引入音高概念,教師向學生介紹柯爾文手勢的含義,引導學生根據(jù)圖譜中手勢的位置,理解音高,降低識譜難度,強化學生聽覺;在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的《柳樹姑娘》教學中,教師將旋律線設計為柳枝形態(tài),向學生展示歌曲中音高的變化,深化學生對音高的認識,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學生視唱能力。
第二,和聲概念。和聲概念是學生合唱的基礎,為強化學生和聲體驗,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年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練習方法,使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和聲概念,深化認識。在低年段學生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音階練習、旋律音程練習,也可組織學生在縱向練聲時,感受立體和聲效果。例如,在《柳樹姑娘》教學中,教師將歌曲分為春風和春雨兩類聲音,學生分小組演唱,為其提供春風及春雨的聲音曲譜與二聲部曲譜,組織學生分小組練習、二聲部合唱練習,培養(yǎng)和聲聽覺能力。在高年段學生中,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合唱歌曲特點,創(chuàng)編配套練習曲,組織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也可指定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創(chuàng)編練習曲,利用音樂創(chuàng)造深化概念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