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夢健
家庭教育如果不當,國家對其可進行干預。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都彝ソ逃ú莅浮诽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是實施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政府、學校、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進家庭教育。必要時,國家可對家庭教育進行干預。
有關專家稱,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家庭內(nèi)部事務,也事關公共福祉。因此,國家制定家庭教育法很有必要。必要時對家庭教育進行國家干預,利于加強家庭教育的價值引領和教育功能,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家庭教育法草案》包括總則、家庭教育實施、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干預、法律責任、附則,共6章52條。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毅亭在向會議作相關說明時介紹,隨著我國社會轉(zhuǎn)型速度加快,傳統(tǒng)的家庭結(jié)構和功能發(fā)生深刻變化,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監(jiān)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導致部分農(nóng)村留守未成年人受到傷害的極端事件屢有發(fā)生;不少父母缺乏正確的成才觀,“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廣泛存在;很多父母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有的甚至將毆打虐待作為家庭教育方式。這些問題,影響了許多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改變這種狀況,《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國務院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修訂并及時頒布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結(jié)合當?shù)貙嶋H,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不同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讀本,制定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規(guī)范和評估規(guī)范??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jié)合當?shù)貙嶋H,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設立或者推動設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學生的特點,定期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何毅亭介紹,對于家庭教育,既要充分尊重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自主性,也要有效發(fā)揮政府、學校和社會的促進作用,必要時進行國家干預,從而加強家庭教育的價值引領和教育功能,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拒絕或者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實施家庭教育不當,導致未成年人行為出現(xiàn)偏差或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已經(jīng)意味著家庭教育實施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應當予以必要的干預。為此,《家庭教育法草案》賦予學校、村(居)民委員會、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所在單位批評教育和督促的權力,明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干預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對強制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作出規(guī)定。
眾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成長和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如今,家長們卻大呼“家家都有難唱曲,教子各有難念經(jīng)”。針對這種情況,《家庭教育法草案》為家庭教育困境提供了紓解之道。《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家庭教育實施”一章中明確了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對其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提出要求,對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和方法作出指引和規(guī)定。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蕪湖中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主任張榮珍意識到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立法建議?!啊渭乙彩菄抑卫眢w系現(xiàn)代化的應有之義。從法律層面對家庭教育予以規(guī)范和指導,促使家長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有助于國民素質(zhì)的提升和國家的長遠發(fā)展?!睆垬s珍說。
當然,對《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也有人提出質(zhì)疑,認為:“教育孩子是自己家的事,國家這都要管,公權力的手是不是伸得過長了?”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認為,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培養(yǎng)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私事,因為一個國家未成年人成長的總體狀況也關系著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至于公權力是否介入過多,苑寧寧解釋,《家庭教育法草案》充分尊重了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以促進其健康成長為目的的引導和影響,政府、學校、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進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法草案》在規(guī)定父母實施家庭教育的時候,并沒有進行強制性規(guī)定,而是倡導性規(guī)定,公民可以自主選擇教育孩子的方式。”苑寧寧表示。按照《家庭教育法草案》規(guī)定,政府介入一定是有邊界的,這也為家長教育孩子劃出了一道底線——如果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拒絕或者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或者實施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孩子行為出現(xiàn)偏差,以及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這時候國家才會介入家庭教育,進行相關干預。
如今,社會對教育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來自家長、家庭教育的棘手問題也越來越多?,F(xiàn)實生活中,從“小皇帝”到“熊孩子”再到“神獸”,折射出父母對于孩子教育問題的無措與無奈。加之,近年來離婚率不斷攀升,單親和重組家庭增多;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普及,孩子與父母溝通時間減少;網(wǎng)絡信息良莠不齊,而孩子接受力與分辨力不對等;家長素質(zhì)參差不齊,家庭教育知識欠缺,家庭教育缺位。近年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發(fā)社會關注,本應純凈的未成年人心靈開出惡之花,回溯其成長歷程,大多是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偏差……這些都給家庭教育帶來諸多難題。而《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制定,為解決此類難題發(fā)揮以下作用:
一是讓“不及格”的家長“補補課”。2020年12月14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公安局發(fā)布一則警務通報:2020年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17歲男生楊某因不服家庭管教,與其母徐某(46歲)發(fā)生爭吵,進而在肢體沖突中致其母死亡。據(jù)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李思瑤介紹,從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來看,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偏頗的情況能達到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一般有一個漸進過程。在違法犯罪之前,多數(shù)有年幼曠課、作弊、逃學、離家出走的現(xiàn)象,或是欺凌同學、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行為。
二是給“家長輔導班”立規(guī)矩。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不斷遭遇挑戰(zhàn)。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各地“家長輔導班”大量出現(xiàn)。但是,此類機構體制不健全、發(fā)展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也時有出現(xiàn)。同時,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責機構不明確、部門責任不清晰,也影響家庭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實現(xiàn)家庭教育服務有效供給,是當前家庭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規(guī)范和保障的。基于此,《家庭教育法草案》設立的“家庭教育促進”一章,明確了政府、居(村)民委員會、學校、其他有關社會公共機構等不同主體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對家庭教育服務機構的設立和管理等作出了規(guī)定。
三是為家長教育孩子劃明底線。近年來,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在密集的制定和修改過程中,司法界正在搭建一個相對健全和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國家專門制定家庭教育法這樣一部預防性法律,更是針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當,將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的根源性問題解決得更徹底,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織得更加嚴密。每一個孩子,最重要、最早期的教育都源于家庭。好的家庭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對未成年人有性別、身體狀況等歧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德的活動。針對一些家庭中難管的“熊孩子”,家長應該怎么管呢?家長不使用暴力教育,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简灱议L的能力,家長如何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呢?
首先,需要家長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面對孩子時,很多父母往往理所當然地覺得,孩子就該聽自己的,一旦“不聽話”就氣不打一處來,情緒一爆發(fā),理智就缺席,各種形式的家庭暴力就隨之而來。其次,家長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育,需要家長有良好的溝通理解能力。比如,“熊孩子”亂發(fā)脾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弄清楚這一點,并不容易。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情緒的來源,這需要家長細心觀察,積極共情,抽絲剝繭地找到問題的根源。
家長找到了問題所在,是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是滿足孩子的要求?是正面硬“剛”,樹立家長的權威,還是轉(zhuǎn)移其注意力,暫時回避問題?這些都很考驗家長的教育智慧。為人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
即便人們不再迷信“不打不成才”,不再明目張膽地推崇“棍棒教育”,但仍有不少人認為,父母打孩子不算什么事,適當使用暴力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孩子缺乏反抗能力,面對家庭暴力只能忍耐,家長的打罵不但傷害孩子身體,還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一旦家長發(fā)現(xiàn)使用暴力是一條“捷徑”,那就很可能不斷升級暴力的程度。這些年,網(wǎng)上屢屢爆出的虐童案令人心痛。在斥責那些虐童家長時,也不妨反思一下,真的要支持將打罵孩子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嗎?其實道理很簡單,但能想通的人卻不多。或許,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人心里怎么想,而在于實際生活中,完全不使用暴力的教育有難度。
但無論難與不難,對孩子使用暴力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這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呼喚“媽媽別走”的女孩家庭或?qū)⒌玫郊彝ソ逃笇Х罩行挠嗅槍π缘姆眨慌按⒆拥募议L將被勸誡制止,接受指導,甚至被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最郁悶校長”可將家庭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建立家長學校,面對面地告訴家長“什么是愛、什么是害”。
總之,家教不是家暴。家長“不使用暴力”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實際上卻是一道教育的綜合命題,考驗家長方方面面的修養(yǎng)和能力。家長也是普通人,尤其大多數(shù)人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無能為力的情況,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不能因為難,就放棄努力。多反思自身、多學習教育的方法,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撫養(yǎng)教育子女是為人父母者作為法定監(jiān)護人的分內(nèi)職責。一句“養(yǎng)不教,父之過”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確的家教方式?正在立法進程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就是一部國家干預和規(guī)范家庭教育方式的專門法律?!都彝ソ逃ú莅浮芬?guī)定“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當屬依法制止和矯正不當家教的應有之義。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