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藝
我已很久不曾靜下心來讀書了。
平日里,若不是工作需要,我越來越少能靜下心來去看大段大段的文字。有些時候所謂的看新聞、學(xué)知識,也大多是通過新興的短視頻。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地掙扎在工作的兩點一線里,我總覺得自己的脾氣都像被磨差了。到了節(jié)假日,我也基本不出門。即使在家,也只是睡懶覺、打游戲。若是外出,大抵也是看看電影或者吃吃大餐。
完成了一天平淡無奇的工作,我背起包,慌慌張張地跑出單位,路過街邊賣書的小攤,迫不及待想搭車回家。
正趕上下班的晚高峰,我艱難地挪動著步子擠上了公交車。最近氣溫逐漸上升,再不復(fù)有冬日里抱團取暖的愜意。人擠人的車廂里充斥著難聞的氣味:汗臭味、煙熏味、揚沙剛過去的土腥味、快要下雨前一些東西逸發(fā)出的發(fā)霉的味道、女孩子們身上濃得撲鼻的香水味以及遠處隱隱約約還傳來油炸食品的味道,膩得我胃里簡直要翻江倒海。
比這味道傳得更遠的是熊孩子們刺耳的嬉鬧和尖叫聲。那聲音此起彼伏地敲打著我的耳膜,呼喚著我的大腦一起同頻共振,脹得我的太陽穴都跟著一起突突地跳。
鼻子實在是不能不呼吸,摩肩接踵的困局又使我無法從包里掏出耳機來堵上自己的耳朵。耳鼻都深受其擾,我只好寄希望于人群縫隙間那小小的車窗。看著綠樹一顆顆劃過,葉片輕搖,夕陽的余暉穿過其間,灑下片片斑駁的光影。依然毒辣的陽光下,我半合著眼,感到被曬得微燙的發(fā)絲之下,汗液正順著頭皮,從額間、鬢角和后脖頸處一股股涌出。
經(jīng)過一站又一站,車上人終于少了些。我緩慢地向后移動著,感到整個人終于稍稍透過了些氣。身側(cè)的座位上有位大哥正坐得四仰八叉。明明體型看起來也沒有多么龐大,偏偏占據(jù)了幾乎大半個過道。我被擠得蹭到他的小腿,汗液黏膩,汗毛生硬,我難受得直泛起陣陣惡心。
再后面兩排坐著的是幾個嫩媽。她們把自己還不需買票的小乘客護在里側(cè)的座位上,手上個個都提著一大兜子吃食,有辣條、炸雞、薯片,甚至瓜子。這些小潑猴們尖叫著笑鬧著,食物不時從他們嘴里漏出來,掉到公交車的座位,或是地面上。地上滿是瓜子殼和食物的殘渣。
天氣是快要下雨的悶熱,我在這不透氣的蒸籠里感到越來越煩躁。
終于等到車上的人又少了些,幾乎沒有站著的乘客時,我才終于挪動到了最后一排的一個空位。靠窗位置是個看起來很胖的男生。他帶著頂帽子,眼睛不大,皮膚看起來是很健康的淺褐色。我甫一坐下,對方就把腿往回收了點。我驚訝于他竟能把自己縮進這小小的一方座位里,坐姿不能說像小學(xué)生一般正襟危坐,也可以說是十分規(guī)矩了,像是練了什么縮骨神功一般。他左手搭在大腿上,右手居然捧著一本書。先前我還以為是什么流行小說,偷偷瞟一眼書上的內(nèi)容,竟是本詩!不是什么九年義務(wù)教育的必背詩詞,也不是那些只能把一段話拆成多少行的白話小詩,我猜大概是什么詩集。對方嘴里無聲地念著,好像外界的這些喧囂都與他無關(guān)。明明近在咫尺,我卻好像突然覺得,他的世界天高地遠。
我不時偷偷打量這位男生,但出于禮貌,又不好真湊過頭去細看。再加上自己高度近視,這位可愛的陌生人究竟讀的是蒼茫詩海中的哪一首,我終是不得而知??赡苁翘飯@小記,可能是人生隨感,或許是塞外風(fēng)光,又或許是躊躇滿志……
人生總還是需要詩意來點綴的。
往遠了說,是星辰大海,詩與遠方。往近了說,是內(nèi)心寧靜,舉止優(yōu)雅。靜來自內(nèi)心,不因外界的喧鬧而動搖。若是內(nèi)心平靜,縱是結(jié)廬在人境,也能無視車馬的喧囂,正是五柳先生所言的心遠地自偏之感。
在一座座摩登城市里,人們總是日復(fù)一日地來去匆匆,卻是只顧眼前,鮮少談及什么詩與遠方。幼時倒是聽說過在外國的地鐵里,人們都在專心地看書?,F(xiàn)在長大了才終于知道,竟是因為他們地下的手機信號太弱了。近幾年華為帶著5G技術(shù)席卷了這些地區(qū),于是,老外們好像也終于成了低頭一族。我不由得想起當(dāng)年蔡元培先生就職北大校長時的那篇演講。沒想到一百多年過去,我們大多數(shù)人仍不免受到這種社會風(fēng)氣所污染。尤其我作為上過大學(xué)的半個知識分子,竟也將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不求學(xué)問之有無,唯爭分?jǐn)?shù)之多寡。現(xiàn)在想來,實在是慚愧。
我從前以為人人皆如此。可今日,坐在這位一座之緣的陌生人身旁,我才知道,許是我錯了?,F(xiàn)實的泥濘里,仍有人在仰望星星。這位可愛的陌生人,雖看著其貌不揚??赏高^表面淺淺的一層浮灰,我看到了他博大的內(nèi)心。
那一刻,我終于在人生中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里看到了,什么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昏昏醉夢間,我是如此幸運地體會到了竹院逢僧之妙。所謂“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不論外界如何浮躁,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要靜下來,聊聊詩文,做做學(xué)問,談?wù)劺硐搿?/p>
古語有云:大學(xué)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只有先致其知,誠其意,正其心,方能修其身,以至于達到古代先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理想。靜在心,不在境。心里有理想,眼里才有光芒。以此心境觀照塵寰萬象,便可鬧中取靜,喧中得寂,自在灑脫,無牽無著。任他塵世多喧囂,靜我凡心立功名。
終于回到家里時,太陽剛剛落下,暑氣還未完全退去。我取出閑置許久的紙筆,開始研墨。窗外的車馬依然喧囂,院子里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這一次,我的心卻奇異地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