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
【摘? ? 要】小學生正處于感知力和想象力高度活躍的時期,道德觀念也逐漸由他律向自律進行轉(zhuǎn)變,但對道德和法治的認知還比較膚淺,僅靠教師課堂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是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具體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或生活化的案例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將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情感的共鳴中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
【關(guān)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生;道德品質(zhì);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044-02
My Humble Opinion on the Life Teaching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Beitan Primary School, Qingquan Town,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EI Jun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period of highly active perception and imagination, and their moral concept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heteronomy to self-discipline,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s still relatively superficial. Only relying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e textbooks cannot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use specific life-oriented teaching situations or life-oriented cases to educate elementary students in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visualize abstract teaching content, move emotions with emotions, understand them with reason, and integrat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aily life Get up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sublimation of their thoughts in the resonance of emotions.
【Keywords】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quality; Practical life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chǔ),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開放性的綜合學科。小學生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習常用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治知識,不斷豐富個人素質(zhì),優(yōu)化思維認知,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道德與法治是小學教育的基礎(chǔ)科目,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童年生活的價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jié)合新課改精神,積極發(fā)揮小學生的主體性,選擇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從生活出發(fā)進行德育和思政教育,以獨特新穎的活動設(shè)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小學生帶入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小學生認知、表達等能力,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诖耍疚闹饕U述了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化教學素材選取不當
有一些小學教師教學經(jīng)驗不足,對學情的把握不充分,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因此,在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片面追求生活化資源的現(xiàn)象,無論素材質(zhì)量優(yōu)劣,都拿到課堂上,沒有做到去粗取精,也沒有關(guān)注準備的生活素材與教學內(nèi)容的關(guān)聯(lián)程度。甚至有些教師還會脫離小學生的實際,刻意編造一些假、大、空的案例,導致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根本領(lǐng)會不到其中的教育意義。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單一
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由來已久,但在當前,很多小學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應(yīng)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較深,在教學時還是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本知識的講解上,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課堂氣氛單調(diào)又枯燥,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也停留在文字表面,認識不到它們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三)缺乏生活化教學評價體系
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我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的關(guān)鍵課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重視,道德與法治已經(jīng)成為小學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沒有科學的、生活化的評價體系,仍以考試成績?yōu)橹鳌V灰强荚嚦煽兏叩膶W生,就會被認為是好學生,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就會被認為是差生,教師的評價難以對小學生的道德行為發(fā)揮激勵的作用,弱化了道德與法治對小學生行為的約束作用。甚至有些教師忽視了課堂評價,每次講完課就算結(jié)束,小學生找不到學習和改進的方向。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生活
生活中處處是課堂,生活能夠教給我們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小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發(fā)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教師要善于整合教學資源,挖掘生活中的有效素材,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課堂情境,為道德與法治帶來新鮮元素。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上網(wǎng)查找一些最新的教學案例,并對這些案例進行嚴格的篩選,找到教學與生活的共同點,再現(xiàn)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小學生感受到上課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是那么貼近,從而促進小學生對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shè)具體的生活情境,利用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多種技術(shù)形式,展示出真實的生活畫面,讓小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感悟道德與法治的存在和意義。
(二)啟發(fā)引導,回味生活
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是提升小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必要途徑。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讓小學生死板地閱讀教材,死記硬背其中的知識點,而是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規(guī)律整合教學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小學生的回味,將一些道德知識和法治常識以切合小學生生活認知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驅(qū)動小學生體驗和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達到活學活用的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給小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小學生進行回憶,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小學生在腦海中篩選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引出小學生心靈深處的生活片段,增強小學生的感觸,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自然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使學生在生活的回味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
(三)榜樣學習,浸潤生活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榜樣的言行和事跡可以將人的理想狀態(tài)具體化,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非常適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離不開榜樣的樹立和示范,教師要用榜樣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優(yōu)秀的成就,從正面激勵小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讓小學生主動、有目標地朝著榜樣靠攏。對于小學生而言,榜樣可以是小學生熟悉的科學家、歷史偉人、革命領(lǐng)袖,也可以是小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家長、教師和同學,無論榜樣是誰,他都承載著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是小學生學習的方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榜樣示范的教學時,還要注重教學氣氛的營造,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榜樣的事跡,通過燈光、音效、聲音等營造學習氣氛,使全體小學生都浸潤其中,在聽取事跡講述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認知。
(四)活動參與,探究生活
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教學只有回歸生活,才能夠完善小學生的社會認知,教會小學生做人的道理。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需要小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生活探究,道德與法治只有經(jīng)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內(nèi)化于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shè)計一些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讓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生活探究,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小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案例作為活動素材,讓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游戲競爭等,再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使小學生在表演中學到社會規(guī)范和法治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經(jīng)驗。在課后,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yè)內(nèi)容,讓他們通過生活觀察、生活調(diào)查或網(wǎng)上搜索等方式,真正深入生活中,去觀察生活,探究生活、體驗生活,了解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知和體驗,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必須生活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小學生在生活的體驗中掌握道德、法治知識,把生活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本源,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同時,還要利用先進的教育設(shè)備,開發(fā)優(yōu)質(zhì)的生活化教學資源,培養(yǎng)小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提高小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曲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思考[J].山海經(jīng),2019(11).
[2]湯嘉琦.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應(yīng)用[J].家長,2019(23).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