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斌,解勤興
(天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387 )
鋰硫電池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硫正極和鋰化產(chǎn)物Li2S、Li2S2的導電性能差;循環(huán)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約80%);溶解度極高的多硫化物中間體的“穿梭效應”;存在鋰枝晶等。
近年來,研究者采用復合電極制備、鋰負極修飾、電解液改性等方法,改善鋰硫電池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1]。這些方法不僅制備工藝復雜,而且成本高。Z.Y.Zhang等[2]通過刮涂法制備多孔氧化鋁涂層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以0.2C的電流在1.5~3.0 V充放電,首次放電比容量為967 mAh/g,第50次循環(huán)的放電比容量為593.4 mAh/g,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仍需提高。D.X.Yan等[3]采用Al2O3顆粒修飾聚丙烯(PP)隔膜,雖然具有良好的電解液浸潤性及熱穩(wěn)定性,但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差。組裝的電池以0.2C的電流在1.7~2.8 V充放電,首次放電比容量僅為91.5 mAh/g;第45次循環(huán)的放電比容量僅保持在27.5 mAh/g。金屬有機骨架(MOF)及衍生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結構有序和孔隙率高等特點,可作為鋰硫電池功能材料,阻止多硫化物的遷移,抑制“穿梭效應”。
本文作者采用水熱法制備Al-MOF前驅(qū)體,通過簡單的熱處理得到衍生的Al2O3/C復合材料,與導電劑Super P共同制備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用作多硫化物的阻擋層。對材料的微觀結構進行分析,研究材料作為鋰硫電池改性隔膜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前驅(qū)體Al-MOF的制備:將1.875 7 g(5 mmol)Al(NO3)3·9H2O(上海產(chǎn),AR)和0.666 9 g(2 mmo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天津產(chǎn),AR)溶于3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天津產(chǎn),AR)中,記為溶液A。將0.332 2 g(5 mmol)對苯二甲酸(H2BDC,天津產(chǎn),AR)溶于30 ml DMF中,記為溶液B。在攪拌狀態(tài)下,將溶液A迅速倒入溶液B中,高速攪拌30 min。停止攪拌后,將混合溶液倒入水熱釜中,在140 ℃下水熱反應10 h,取出后抽濾,收集粉體。將所得粉體在60 ℃下干燥12 h,得到前驅(qū)體Al-MOF。
Al2O3/C的制備:將前驅(qū)體Al-MOF在氬氣的保護下,以5 ℃/min的速率升溫至800 ℃,熱處理2 h,得到衍生氧化鋁多孔碳材料,記為Al2O3/C。
Al2O3/C@PP的制備: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天津產(chǎn),AR)為溶劑,將質(zhì)量比8∶2的Al2O3/C粉料、黏結劑聚偏氟乙烯(PVDF,合肥產(chǎn),電池級)研磨制漿。將混合漿料刮涂在Celgard 2300膜(美國產(chǎn))表面一側,涂覆厚度為50 μm,將此改性涂層記為Al2O3/C@PP。涂覆后的隔膜在50 ℃下真空(≤-0.1 MPa,下同)干燥24 h,備用。
Al2O3/C@Super P@PP的制備:以NMP為溶劑,Al2O3/C、導電炭黑Super P(合肥產(chǎn),電池級)和PVDF按質(zhì)量比8∶1∶1混合制漿,制備及后處理方法與Al2O3/C@PP相同。
用RINT2000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產(chǎn))分析樣品的晶體結構,CuKα,λ = 0.154 nm,管壓40 kV、管流150 mA,步長0.02°,掃描速度為5(°)/min;用K-Alpha 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英國產(chǎn))對樣品表面的C、O和Al元素進行分析;用S-4800型冷場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產(chǎn))分析樣品的微觀形貌和結構;用STA-409PC型熱重分析儀(德國產(chǎn))在空氣氣氛中對樣品進行熱穩(wěn)定性分析,升溫速度為10 ℃/min。
將升華硫(北京產(chǎn),CP)和Super P以質(zhì)量比4∶1混合,用熔融擴散法在155 ℃下反應12 h,得到硫碳復合材料。將硫碳復合材料、Super P和PVDF按質(zhì)量比8∶1∶1分散在NMP中,然后涂覆到10 μm厚的鋁箔(合肥產(chǎn),電池級)表面,在60 ℃下真空干燥24 h,最后裁剪成直徑為13 mm的圓片,單片極片的硫含量約為1.6 mg/cm2。
以金屬鋰片(天津產(chǎn),電池級)為負極,1.0 mol/L LITFSI/DME+DOL(體積比1∶1)+添加劑0.1 mol/L LiNO3(蘇州產(chǎn))為電解液,改性隔膜為隔膜,組裝CR2430型扣式電池。
用CHI 660E型電化學工作站(上海產(chǎn))對組裝的電池進行循環(huán)伏安(CV)和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CV測試的電位為1.7~2.8 V,掃描速率為0.1 mV/s;EIS測試的頻率為10-1~105Hz,振幅為±5 mV。
用CT2001A型多通道電池測試系統(tǒng)(武漢產(chǎn))對組裝的電池進行恒流充放電測試。電壓為1.7~2.8 V,電流分別為0.2C和1.0C。
圖1為Al-MOF和Al2O3/C粉末的XRD圖。
圖1 Al-MOF和Al2O3/C的XRD圖Fig.1 XRD patterns of Al-MOF and Al2O3/C
從圖1可知,熱處理前的Al-MOF粉末對應MIL-101(Al),即Al(OH)[O2C(C6H4)CO2]典型的衍射峰[4],在9.2°、10.2°、15.4°和18.3°等處的衍射峰,與文獻[5]報道的峰位置和相對強度匹配,沒有雜峰,證明形成了純相的MIL-101(Al)。經(jīng)過熱處理得到的Al2O3/C位于31.9°、37.6°、45.8°和66.8°的衍射峰,分別對應Al2.144O3.2(JCPDS:79-1558)的(220)、(311)、(400)和(440)晶面,證明前驅(qū)體經(jīng)過熱處理的產(chǎn)物為結晶Al2.144O3.2[5]。23°和45°處寬的衍射峰與(002)和(100)晶面的非晶態(tài)碳有關。上述結果證明:樣品中存在Al2O3和C。
Al2O3/C粉末的熱重分析曲線見圖2。
圖2 Al2O3/C粉末的熱重分析(TGA)曲線
從圖2可知,Al2O3/C在70.0~798.6 ℃處存在約40.73%的質(zhì)量損失,可能與Al2O3/C復合材料表面吸附水,以及碳和氧氣反應生成CO2有關。經(jīng)計算可知,最后的固體殘留物為Al2O3,含量為59.27%。
Al2O3/C的XPS及分峰擬合圖見圖3。
圖3 Al2O3/C的XPS及分峰擬合圖
從圖3可知,Al2O3/C樣品由C(摩爾分數(shù)48.05%)、O(摩爾分數(shù)31.17%)和Al(摩爾分數(shù)20.78%)等3種元素組成。C1s在284.3 eV處的峰主要與碳元素之間的化學鍵及無定型碳的結構有關[6]。結合反應過程可推斷,Al2p在74.3 eV處的峰對應于Al-MOF前驅(qū)體的Al-OOC鍵轉變?yōu)锳l2O3/C中的Al-O鍵。O1s的531.2 eV的峰對應于Al2O3/C中的Al-O鍵,530.2 eV、532.2 eV和532.9 eV的峰對應的官能團,可能來自于有機配體H2BDC。
Al-MOF粉末、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的SEM圖見圖4。
圖4 Al-MOF粉末、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的SEM圖
從圖4(a)可知,Al-MOF前驅(qū)體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塊狀結構,粒徑為40~800 nm。從圖4(b)可知,Al2O3/C由前驅(qū)體的塊狀結構轉化成粒徑為40~160 nm的納米級薄片顆粒結構,證明經(jīng)過熱處理衍生的多孔碳,結構、粒徑及表面積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從圖4(c)可知,球形顆粒Super P發(fā)生了輕微的團聚,顆粒直徑約為100 nm,整個結構存在多孔結構,為電解液的滲透和Li+的擴散提供了途徑。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的CV曲線見圖5。
圖5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的CV曲線
從圖5可知,在首次陰極掃描的過程中,有兩個還原峰:2.40 V處的還原峰,對應單質(zhì)S8還原為高價長鏈多硫化物Li2Sn(4≤n≤8)的過程;2.08 V處的還原峰,對應Li2Sn進一步還原為低價不溶性放電產(chǎn)物Li2S2和Li2S的過程。在陽極掃描過程中,2.4 V和2.5 V處的氧化峰對應Li2S和Li2S2氧化為高價Li2Sn,進而氧化為S8的過程[7]。在后續(xù)過程中,還原峰和氧化峰分別向高、低電壓位置遷移,原因是活性物質(zhì)硫重新排列到了更穩(wěn)定的位置。隨后兩次掃描曲線基本重合,說明材料的電化學可逆性較高、結構穩(wěn)定性良好。
當電流為0.2C時,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的充放電曲線見圖6。
圖6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2 C時的充放電曲線
從圖6可知,樣品的首次放電曲線存在兩個放電平臺,與CV曲線中首次陰極掃描過程中的兩個還原峰及還原反應過程對應。與高溶解性多硫化物形成相對應的較高的放電平臺保留較好,表明材料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遷移和活性物質(zhì)的損失。在首次充電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充電平臺,對應于Li2S和Li2S2氧化為高價Li2Sn進而氧化為S8的過程。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2C電流下的循環(huán)性能見圖7。
圖7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2 C時的循環(huán)性能
從圖7可知,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0.2C循環(huán)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600.6 mAh/g、1 350.9 mAh/g和1 372.4 mAh/g,第100次循環(huán)的放電比容量分別穩(wěn)定在279.8 mAh/g、727.1 mAh/g和874.7 mAh/g,表明Al2O3/C@Super P@PP的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具有高的放電比容量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且平均庫侖效率高于97%。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是高效的多硫化物屏障,因為Super P和多孔碳的高導電網(wǎng)絡增加了導電表面,可促進Li+/電子的快速擴散。極性Al2O3的金屬原子與氧原子有電負性差異,能與多硫化物發(fā)生強的化學作用,因此多硫化物可固定在正極一側,提高活性物質(zhì)的利用率。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1.0C電流下的循環(huán)性能見圖8。
圖8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1.0 C電流下的循環(huán)性能
從圖8可知,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在電流為1.0C時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好,第250次循環(huán)時可保持446.6 mAh/g的高放電比容量,單次循環(huán)的容量衰減率低至0.22%。Al2O3/C@PP改性隔膜和PP隔膜組裝的電池,第250次循環(huán)的放電比容量分別下降至327.7 mAh/g和213.5 mAh/g,表明Al2O3/C@Super P@PP樣品在大電流下的結構穩(wěn)定性良好、循環(huán)壽命較長。這一結果,與極性Al2O3和多孔碳涂層、導電劑Super P的協(xié)同作用有關:化學相互作用和物理屏障可緩解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同時,多孔結構能提高電解質(zhì)的潤濕性,促進Li+遷移,保證Li+/電子的快速擴散。
對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進行EIS測試,電池循環(huán)前和20次循環(huán)后的EIS見圖9,對所得阻抗圖進行擬合,結果見表1。
表1 EIS擬合結果
圖9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的EIS
圖9中,高頻區(qū)代表電解質(zhì)電阻、活性材料和集流體界面的電阻等(Rs);中頻區(qū)半圓弧為電荷轉移電阻(Rct);低頻區(qū)斜線為Warburg阻抗(W1),對應多硫化物的擴散過程。
從表1可知,3種樣品循環(huán)后Rs均增大,與循環(huán)后溶液中多硫化物的濃度增加有關[8]。循環(huán)后,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的Rct均小于PP隔膜組裝的電池,表明多硫化物被固定,良好的電解液環(huán)境及快速的電荷傳輸速率,使得電阻較低。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循環(huán)前后的Rct都較大,可能與導電劑Super P分散不均勻有關。循環(huán)后,除了Al2O3/C@Super P@PP樣品,W1均有較大的提高,說明該樣品在循環(huán)后建立了穩(wěn)定的導電通道,加速了Li+的傳輸與擴散。
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種低成本、操作簡單的隔膜表面改性方法。以Al(NO3)3·9H2O為金屬離子源、H2BDC為有機配體,采用水熱合成了Al-MOF前驅(qū)體;將前驅(qū)體熱處理,得到衍生的Al2O3/C復合材料;將Al2O3/C和導電劑Super P涂覆在隔膜上,制備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
對改性隔膜組裝的電池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在0.2C電流下,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 372.4 mAh/g,第100次循環(huán)的放電比容量仍能穩(wěn)定在874.7 mAh/g,具有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較高的庫侖效率;在1.0C電流下循環(huán)250次,仍有446.6 mAh/g的高放電比容量,單次容量衰減率低至0.22%,具有長循環(huán)壽命。良好的電化學性能,與改性隔膜中導電性好的碳涂層及極性Al2O3/C的優(yōu)化結構有關:化學和物理屏障的協(xié)同作用,緩解了“穿梭效應”;同時多孔結構良好的電解質(zhì)潤濕性,保證了Li+/電子的快速擴散,提高了反應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