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琳
摘要:目的:觀察腦梗死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146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早期康復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升高,且實驗組升高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梗死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可起到積極作用,可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
關鍵詞:肢體運動功能;早期康復護理;術后;腦梗死
為促進腦梗死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應用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極為必要。本研究旨在觀察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46例腦梗死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3例。對照組女35例,男38例;年齡57~77歲,平均(62.46±8.25)歲。實驗組女32例,男41例;年齡58~78歲,平均(62.62±8.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保持病房整潔、定期巡視、監(jiān)測生命體征、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實驗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發(fā)病后1~2 d,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1)指導患者進行被動訓練,于病床上協(xié)助患者進行關節(jié)不同方向運動與屈伸,每個關節(jié)進行10~15組,每天1~2次。(2)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同時按摩患者背部、上下肢與頭部;指導患者于病床上進行翻身及坐起訓練。(3)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如平衡訓練、步行訓練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穿衣、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4)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整訓練時間與強度,確保循序漸進。
1.3 觀察指標
通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肢體運動功能情況,包括上肢運動功能與下肢運動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低表示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升高,且實驗組升高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腦梗死屬于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失語、意識模糊、腦水腫等癥狀,同時可能發(fā)生尿路感染、心肌梗死等并發(fā)癥,對患者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對血管狹窄程度輕的患者,臨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療,而對于血管狹窄達到70%以上或堵塞的患者,則需通過手術進行治療,術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最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因此,術后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十分重要。早期康復護理認為應及早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即于發(fā)病后1~2 d進行,能更好地刺激患者受損神經元,提高神經元可塑性,促進神經功能與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升高,且實驗組升高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可起到積極作用,可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何志晶.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2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