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
鳥啼
〔英國〕勞倫斯
嚴寒持續(xù)了好幾個星期,鳥兒很快地死去了。田間與灌木籬下,橫陳著田鳧、椋鳥、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秘的老饕吃凈了。突然間,一個清晨,變化出現了。風刮到了南方,海上飄來了溫暖和慰藉。午后,太陽露出了幾星光亮,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發(fā)出咕咕的叫聲。這聲音顯得有些吃力,仿佛還沒有從嚴冬的打擊下緩過氣來。黃昏時,從河床的薔薇棘叢中,開始傳出野鳥微弱的啼鳴。
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它們怎么會突然歌唱起來?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的清越的聲音,使人驚訝。當大地仍在束縛中時,那小小的清越之聲已經在柔弱的空氣中呼喚春天了。它們的啼鳴,雖然含糊,若斷若續(xù),卻把明快而萌發(fā)的聲音拋向蒼穹。
冬天離去了。一個新的春天的世界。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在不能進入的荊棘叢底,每一個夜晚以及每一個早晨,都會閃動出鳥兒的啼鳴。
它從哪兒來呀?那歌聲?在這么長的嚴酷后,鳥兒們怎么會這么快就復生?它活潑,像泉水。它開辟了銀色的通道,為著新鮮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當冬天抑制一切時,深埋著的春天的生機一片沉默,只等著舊秩序沉重的阻礙退去。冰消雪化之后,頃刻間現出銀光閃爍的王國。在毀滅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蟄伏著的是寶貴的百花吐艷的潛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盡,緩緩后移,番紅花就會突然間顯現,勝利地搖曳。于是我們知道,規(guī)律變了,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嶄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視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尸,也無須再回憶嚴寒中沉悶的響雷,以及重壓在我們身上的酷冷。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
即使當我們凝視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鳥兒腐爛而可怕的景象時,屋外也會飄來一陣陣鴿子的咕咕聲,那從灌木叢中發(fā)出的微弱的啼鳴。那些破碎不堪的毀滅了的生命,意味著冬天疲倦而殘缺不全的隊伍的撤退。我們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動的號音,那造物從身后追趕上來,我們聽到了鳥兒們發(fā)出的輕柔而歡快的隆隆鼓聲。
世界不能選擇。我們用眼睛跟隨極端的嚴冬那沾滿血跡的駭人的行列,直到它走過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鳥兒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鴿的沸騰,不能滯留美好世界中豐饒的創(chuàng)造,它們不可阻擋地振作自己,來到我們身邊。無論人們情愿與否,月桂樹總要飄出花香,綿羊總要站立舞蹈,白屈菜總要遍地閃爍,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那些強者將跟隨冬天從大地上隱遁。春天來到我們中間,銀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這喜悅,我們禁不住。在這一時刻,我們將這喜悅接受了!變化的時節(jié),啼唱起不平凡的頌歌,這是極度的苦難所禁不住的,是無數殘損的死亡所禁不住的。
多么漫長漫長的冬天,冰封昨天才裂開。但看上去,我們已把它全然忘記了。它奇怪地遠離了,像遠去的黑暗??瓷先ツ敲床徽鎸?,像長夜的夢。新世界的光芒搖曳在心中,躍動在身邊。我們知道過去的是冬天,漫長、恐怖。我們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殘害。我們知道生命的肉體被撕裂,零落遍地。所有的毀害和撕裂,啊,是的,過去曾經降臨在我們身上,曾經團團圍住我們。它像高空中的一陣風暴,一陣濃霧,或一陣傾盆大雨。它纏在我們周身,像蝙蝠繞進我們的頭發(fā),逼得我們發(fā)瘋。但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我們就是這樣,是銀色晶瑩的泉流,先前是安靜的,此時卻跌宕而起,注入盛開的花朵。
生命和死亡全部不相容。死時,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猶如一場勢不可擋的洪水。繼而,一股新的浪頭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銀色的極樂的源泉。
死亡攫住了我們,一切殘斷,沉入黑暗。生命復生,我們便變成水溪下微弱但美麗的噴泉,朝向鮮花奔去。當熾烈而可愛的畫眉,在荊棘叢中平靜地發(fā)出它的第一聲啼鳴時,怎能把它和那些在樹叢外血肉模糊、羽毛紛亂的殘骸聯系在一起呢?在死亡的王國里,不會有清越的歌聲,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鴿子,還有斑鳩、畫眉……不能停止它們的歌唱。它們全身心地投入了,盡管同伴昨天遭遇了毀滅。它們不能哀傷,不能靜默,不能追隨死亡。死去的,就讓它死去。生命鼓舞著、搖蕩著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里,它們禁不住放聲歌唱,似乎從來就這般熾烈。
從鳥兒們的歌聲中,聽到了這場變遷的第一陣爆發(fā)。在心底,泉流在涌動,激勵著我們前行。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降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乘上了從天國吹來的清新柔風,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
(選自《勞倫斯隨筆集》)
技法鑒賞
文章圍繞著“死”與“生”這兩個哲學命題,分別以“冬天”和“春天”為象征,以鳥啼的遲鈍、緩慢和鳥啼的明快、悅耳為表現。文章借物說理,運用從具體到抽象的寫法,假借自然與生活來表達思想。
1.選擇鮮明獨特的意象。
借物說理,我們首先要找到能夠承載我們思想的“物”,也就是選擇適合的意象。如文中的“血衣”在人們的認知中代表著死亡、絕望,而“大海”“太陽”“鴿子”則代表著生命、激情、活力。羅列這樣兩組鮮明的意象,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一下子就能被讀者感知到。而“血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也不經常被用在文學作品中,這樣一幅畫面就有了勞倫斯的特點。
2.由物到人的思想升華。
在選擇了合適的意象后,我們就要聯系主題進行說理,進行由物到人的升華。文章在經過一波又一波的暗示之后,才達到了高潮,順理成章地完成了思想升華。正是有了前文的不斷暗示,才使得作者說理的過程變得自然貼切。
3.意味雋永的語言。
《鳥啼》一文的語言向來被人們稱道。細讀文章,我們不難發(fā)現它的語言不僅優(yōu)美流暢、富有詩意,而且意味雋永。如:“它從哪兒來呀?那歌聲?在這么長的嚴酷之后,鳥兒們怎么會這么快就復生?它活潑,像泉水。它開辟了銀色的通道,為著新鮮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長句使文章嚴謹而沉穩(wěn),短句使語言有力而充滿激情。
學以致用
走過虹橋
梁雨萱
下雨了。
我滿身疲憊地坐在車站的長椅上,重重心事墜在心間,車流擁堵,令人煩悶的鳴笛聲此起彼伏。我累極了,事事達不到預期,做不到所想,甚至更糟。我的內心早已在大喊:“我感覺糟糕極了!”但到最后,仍是不曾向別人說出半句??赡芫褪沁@種奇怪的偏執(zhí),使得我的煩惱愈來愈多。
我坐在公交站臺四處張望,并不是在等車,也沒有目的地,只是在觀察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一臉焦急地盯著手機,怕是要遲到了;手上拎著菜的婦人,正趕回家做飯……那我呢?我要去哪兒?雨水濺濕了鞋,雨幕中人們的臉變得模糊。車流不絕,有的車子小心減緩速度,有的車子卻飛馳過,帶起一地泥水。
雨停了,我站起身,并沒有因為這場雨領會到什么,反而因為濕了鞋而感到不開心。我小心避開路上的水坑,漫無目的地走著,天邊的一抹彩色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它就成了我的目的地。過了許多條馬路,我終于看到了它的全貌——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瑰麗,纖細的彩虹躲在云后羞澀地向外張望。我步伐輕快地走到了虹橋的另一邊,心里一下子輕松許多,好似完成了目標一樣快樂。周圍原先吵鬧的聲音,此刻聽來卻是那么生機勃勃!
那一刻,我與我那奇怪的偏執(zhí)達成了暫時的和解。煩惱還在,只是不再執(zhí)著——慢慢來吧,日子還長,總會變好的。
陽光越來越燦爛,彩虹慢慢消散在空中,將好運播撒到家家戶戶。一切都會變好的,我堅信!
彩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東西,它只是在我漫無目的的時候給了我一個精神寄托,讓我有目標可以追尋,并且因為達成這個目標而感到快樂。所以,人要擅長在生活中尋找讓自己快樂的事物。
【廣東東莞市東城實驗中學(315)班,指導老師:鄧本科】
點評
本文語言帶有含蓄的美感,考生略帶憂郁色彩的文字背后,表達了積極的思想感情。通過描寫雨水、汽笛、車流、虹橋等一系列意象,作文寄托了考生內心對快樂的追求和對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