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敏
摘要: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激勵學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真正的課堂,應該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那么怎樣才能呈現(xiàn)出這樣的課堂呢?我覺得關鍵在于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感到快樂的事情。下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做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一直以來,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非常習慣坐在課桌前等待老師捧上一道道營養(yǎng)快餐,一旦停止供應,學生縱使饑餓也不會尋食。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講,方法也許更重要。面對小學生,我們把課堂放手還給這些真正的主人之前,我們要給他們指明一個方向,一個他們非常樂意前往的方向,即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老師的語言非常重要,它能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住學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從情感上自覺地投入進去,也就預示著你的課成功了一半。記得在教學部編版五下《軍神》一文時,我將教學定位在學生對文章中的“痛”的理解上,只有學生充分理解了“痛”,才會懂得劉伯承的堅強品格,才會懂得他為什么會贏得外國醫(yī)生沃克的高度稱贊與尊敬。課堂伊始,我讓學生談談,他們都聽說過哪些神仙,經(jīng)過交流互動有說孫悟空、如來佛、哪吒等等,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稱他們是神仙時,學生說:他們都擁有我們沒有的高強本領,之后我在黑板上寫下了課題:軍神。并且設置了這樣的情境:
“同學們,正如你們所說,擁有了超凡的本領,堪稱為‘神,那么劉伯承何德何能讓這個驕傲的外國醫(yī)生贊之為‘神??!”(學生有短暫的思考)
“要想知道答案還得去那個手術室。”
怎么去呢?學生的求知眼睛里充滿了期待和好奇。教室里靜悄悄的。
(這時,老師配樂朗誦:《一次沒有麻醉的手術》)
在這兩分鐘的情境中,學生深刻地感受了劉伯承所經(jīng)受的痛苦。
讀完老師問:“哪個同學能告訴大家,你看到、感受到了什么?”這時班級里紛紛舉起了一只只小手,他們都感受到了“痛”。
“你們都感受到了痛,但是老師讀了好幾遍文章,字里行間沒有看到一個‘痛,你們是怎樣感受到的?讓我們讀讀課文,拿出筆來,在書上勾畫出‘痛在哪里?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好嗎?”
在之前的情境中,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又有了體會、感悟文章的方法,此時在興趣的帶引下欣然地投入到了文章的自主學習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通獨立見解,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有意識地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機會,提供合作平臺。如在教學課文《小稻秧歷險記》中,我將課堂設置成一個劇組,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拍動畫片的情境,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在合作中學懂了文章,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找到了情境教學與合作學習非常恰到好處的結合點。
上課鈴響起,老師很神秘地告訴學生:同學們,受學校委托,咱們班要擔任一個重要的任務,要辦一件大事!我們要當導演,拍動畫片。你們有勇氣接受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學生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地迎接挑戰(zhàn))在學生情緒的帶動下,我也顯得有點興奮,頓時決定打破教室這一排排整齊的座位的束縛,把這40分鐘交給我的學生。于是我說:“孩子們,咱們要拍的動畫片就是課文《小稻秧歷險記》,等會兒在我們充分的研究完劇本后,就在咱們的小組組長的帶領下,根據(jù)組員的特點進行角色分配,然后進行排練,排練好后推選學生戴上老師準備的頭飾來先給我們自己班的同學飽飽眼福,好嗎?”
(接下來我就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怎樣研究劇本,通過體會字詞演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
20分鐘后,有的小組要求演出了,雖然有模有樣卻不盡善盡美。我又組織臺下的觀眾進行點評。就這樣,四個小組演下來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讀懂了課文,這一次他們真的是靠自己的力量,集體的力量學懂了文章。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也許有的老師會覺得這樣的課堂有點亂,也許他們讀書的聲音不如傳統(tǒng)課堂里的整齊的讀書聲好聽,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那一張張稚氣的臉上洋溢的“自我”,那沉浸在教學情境與所扮演角色中的那份投入、那份積極與主動,那互相指點時所流露的自信,更有在面紅耳赤的爭吵背后所隱藏的思考。
在這節(jié)課的反思里我寫道:這樣的教學情境設置與合作學習方法的使用尤其適合教學人物對話多的文章里……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現(xiàn)代社會需要有探究精神的人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呢?如果教師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會為學生進行探究提供一種有效動力。在教學充滿童趣的散文《問銀河》時,我并沒有局限于書本,我要把我的學生帶到茫茫蒼穹,帶到那美麗的銀河,畢竟課堂時間有限,而天文知識是一串串枯燥的數(shù)字,如何能激發(fā)學生課后閱讀欲望和探究精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
在一陣略帶傷感的音樂聲中,我讓學生看著黑板上的銀河圖片,用低沉的聲調為學生朗讀了一封《銀河爺爺?shù)膩硇拧?。信中我讓銀河以一個白發(fā)蒼蒼的孤獨老人形象出現(xiàn),訴說自己的孤寂歲月和無人了解自己、無人相伴的憂傷,在這樣的情境中,我看到了孩子們那眼中閃現(xiàn)的淚光。信末這個有一百多億年歷史的老爺爺發(fā)出蒼老的呼喚與熱情的邀請。當我讀到:“……來吧,地球的孩子們,攢夠了你們需要的知識;來吧,地球的孩子們,乘坐你們自己制造的宇宙飛船;來吧,地球的孩子們,我準備了銀河最美麗的禮物送給我最可愛的客人……”讀到這里,孩子們眼睛里的淚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向往與渴望,這時我適當?shù)刈プr機,“你們真的想了解銀河爺爺嗎?那么課后可要多找找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比比誰是真的銀河爺爺好不好?”
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后探究性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大膽探索和批評的精神。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有這樣一篇課文《普羅米修斯盜火》,很多同學通過閱讀感受到宙斯的殘暴,有時學生舉起手來:“老師,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宙斯是主神,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普羅米修斯觸犯了天規(guī),就該受到處罰,不然的話,誰都可以違反規(guī)定了。”話語一出,便有幾位同學連聲應和。立刻,又有同學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違反規(guī)定是該受到處罰,但宙斯未免有點太狠了,所以我認為他就是一個殘暴的神。”話音剛落,又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我不同意,古希臘神話中說是宙斯創(chuàng)造了全人類,他怎么殘暴呢?”……學生各抒己見,相持不下。我笑著說:“同學們,真了不起啊!不但說出自己的觀點,還說出自己的理由了。那么,到底誰對誰錯呢?答案就在書中,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弊詈髮W生們全身心地投入課文的閱讀中,統(tǒng)一了認識,更加領會了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暴,為民造福的精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