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莉
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小到個人安身立命,大到國家繁榮昌盛,都離不開讀書。不管教育如何改革,讀書始終是頭等大事,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唯一途徑。“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只要能夠吃得上飯、穿得上衣,最幸福的事莫過于讀書了。自2006年開始語文教學,在不斷地學習與培訓中,筆者深刻體會到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已到了令人憂慮的地步,于是開始推廣閱讀,力圖讓孩子們愛上閱讀。
適應特征,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一切便會索然無味。自接手一年級語文起,筆者便抱定“為學生長遠發(fā)展計”的理念,把閱讀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一年級孩子,識字量少,接受能力較差,所以剛開始,我總是讀給他們聽,并且把閱讀穿插在課堂中進行。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比較難熬,所以當大部分孩子開始坐不住時,我便適時拿出早已準備好的《365個好故事》《童話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孩子們感興趣的書,讀給他們聽。我盡量讀得繪聲繪色,逗得孩子們或哈哈大笑,或唏噓感嘆。漸漸地,給他們讀書成了每節(jié)課的必修內容。更可喜的是,有些孩子因為對故事感興趣,開始主動買書。當他們舉著一模一樣的書在我面前“炫耀”時,我知道,書已漸漸走進他們的生活,像一位新朋友般,引起他們強烈的好感。
家校協(xié)同,涵養(yǎng)習慣
在激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后,我適時召開家長會,與家長交流讀書的重要性,討論如何配合老師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教給家長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一是創(chuàng)建閱讀儀式。留出一段特定的時間作為每日讀書時間,把和孩子一起選擇“每日一書”變成慣例,坐在專門的位置讀書。二是依偎。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讀書,讓孩子緊緊依偎著你,也可以讓孩子拿著喜愛的玩具,或攬著喜愛的被子。三是富有表情地讀。注意韻律和節(jié)奏,每個角色采用不同的聲音,但不要采用“娃娃腔”。四是談論圖畫。一邊指著顏色、形狀、小動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東西,一邊談論。五是重復讀書。嬰幼兒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聽,重復讀書可以幫助孩子熟悉一些常用詞匯。六是錄音。讀一本孩子特別喜歡的書,用手機或錄音筆錄下來,播放給他們聽。“蹣跚學步”的孩子之后也能用音頻“自己讀書”。此外,我極力倡導家長們關掉電視、放下手機,領著孩子走進書店,讓孩子徜徉在書海中,感受讀書的氛圍。書店有著特殊的“氣場”,孩子去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產生了“效應”。在我的號召下,家長們主動配合,孩子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讀書習慣漸漸養(yǎng)成。
共讀共享,終身成長
乘著學校倡導閱讀的東風,我把本班的讀書經驗分享給同級老師,一起建立班級圖書角,定期在班級之間交換書目。我們共同研究推薦書目、制定閱讀計劃、開展讀書活動,如“故事大王”“我是寫作小能手”等比賽。在共同開展的主題閱讀活動中,各語文老師每月推薦一位作家的書目,讓孩子自由閱讀,如楊紅櫻、湯素蘭、沈石溪、張煒等著名作家的書,深受孩子們喜愛,孩子們的閱讀量也隨之增加。同時,學校邀請部分作家到校與孩子們交流,以促進閱讀。
給孩子們推薦書目前,老師必須做讀書第一人,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分享讀書的樂趣。學校也訂閱了大量教學專著、報紙雜志等供老師們借閱。每年寒暑假,我都倡議老師們制定假期閱讀計劃,讓讀書成為最有意義的休息方式。
“閱讀比語文重要,理念比金錢重要,熱情比考核重要。”對于讀書的熱愛,已經讓我把推動閱讀當成了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孩子通過閱讀插上夢想的翅膀;會有更多的老師通過閱讀在專業(y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遠;會有更多的家長因為閱讀在教育孩子時越來越睿智;也會有更多的人因為閱讀,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更加光彩熠熠。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勝利小學)
責任編輯: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