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必須從看圖寫話開始。通過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的途徑。這樣,經過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幫他們入門,從而提高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想象;看圖寫話;教學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習作訓練的基礎。它不能一朝一夕就能練就,需要循序漸進,長期的積累和訓練,才能見效。我結合步編版教材中的素材,通過實踐,摸索出了一些小技巧。下面就談談個人淺見。
一、仔細觀察,看一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一)學會有序觀圖
看圖寫話就是指學生對相應的圖片內容進行觀察和理解,在觀察基礎上,通過想象把圖片中的相關信息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學會觀察圖畫,可以更好理解圖畫所表達的內容,把圖片上靜止的畫面在大腦中整合,變得靈動,是圖形思維向立體思維的訓練。由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較為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做事缺乏耐心,受他們的年齡性格特點、思維特點的影響,對圖畫方位的概念不夠清晰,導致他們在觀察圖畫時無從下手,難以正確把握圖畫的重點,容易帶來畏難情緒。教會學生按照順序觀察圖片,循序漸進地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教學生對圖畫進行整體把握,準確讀懂圖意,有序啟發(fā),把從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的觀察順序滲透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選擇圖中的重要人、物、景等進行細致觀察,假裝自己正在生活中拍照,把鏡頭放大,細細觀察圖中的細節(jié),這樣學生會養(yǎng)成有序的觀察習慣,表達時會更有邏輯性了。
(二)學會體察生活
“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庇^察興趣的培養(yǎng)和觀察能力的提升必須課內外相結合。我們生活中的環(huán)境和場景就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校園里的生活場景、大自然的奧妙無窮、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喜愛探究,對世界萬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向往。周末,布置一些小任務,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場景,收集喜歡的照片、圖畫。在教學中抓住課內外的契合點,用孩子自己收集的生活圖片作為例圖,看圖寫話教學的效果更為有效。例如:我在給一年級的學生上看圖寫話課時,我在黑板上貼了一幅圖,問道:“今天某某同學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你們都來說說看到了什么?”孩子們觀察后會紛紛舉手說:“小朋友在寫作業(yè)?!薄澳?,你能給他起個名字嗎?”簡單肯定了學生后,我會繼續(xù)啟發(fā):“我們再看細一些,猜想這是什么時間?在哪里?”學生會說“在家里,下午……”我會追溯其思維過程“你是怎么知道的?”這樣,學生會把他進行觀察的思維過程,再分享一次,其他小伙伴在聽同伴分享和老師點撥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收著,養(yǎng)成了有序觀察的習慣。
二、思緒飛揚,想一想,培養(yǎng)想象能力
(一)架起想象的支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痹诤⒆觽冋J真細觀察后,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語言表達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怎樣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思維呢?在學生讀懂圖意后,教師可根據(jù)圖畫提供的事物特點,設計相應的問題,架起想象的支點,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例如:當我們在進行一個主題為《送傘》的看圖寫話訓練時,小學生們看到圖畫上畫著烏云密布馬上會聯(lián)想到很快會下雨的情景。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圖畫內容和平時生活中的情景結合起來,合理想象,讓靜止的圖片內容變得更加活潑、精彩。
(二)體驗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能力
生活如涓涓細流,給看圖寫話提供源泉,結合生活來想象,學生更好學會觀察生活,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能力寫出來的文字會更靈活。例如:一次單元練習《小白兔運南瓜》是一組連環(huán)圖,圖一內容是小白兔在菜園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南瓜,腦門上方呈現(xiàn)出大大的問號;圖三是在小兔家門前,小兔的媽媽看見小兔和門口的大南瓜露出滿意的微笑。中間的圖是什么內容也沒有,空白圖,這就需要孩子們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理進行想象了,究竟小白兔從菜園到家里經歷了什么?它是怎樣把南瓜運回去的呢?這就需要學生進行想象,啟發(fā)孩子“如果是你在生活中遇到這個情況,你會怎么做呢?”有的孩子可能會根據(jù)事物的特點來想象。南瓜是圓的,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球、輪子等等,讓它“滾”回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生活場景的經歷,遇到困難,可能會找家人、找小伙伴幫忙解決。由于每個孩子的生活體驗不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想象的內容自然有異,教師可以啟發(fā)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只要求合理就行了。
三、化難為易,演一演,消除畏難情緒
低段孩子年齡小,對看圖寫話會有畏難情緒,圖片中有些內容,我們可以把它還原到生活場景,用演一演來消除畏難情緒。有一次,我出示這樣一幅圖,圖上畫著一位少先隊員在家里畫畫,一位鄰居來家里找她媽媽,要求寫一寫圖上人物的對話。我用電腦呈現(xiàn)圖畫后,請出兩位學生,短頭發(fā)女生坐在椅子上當阿姨,另一位學生當少先隊員,我沒多說什么,只是讓大家想想他們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意想不到“阿姨”竟然抬起右手 “咚咚咚”敲起門來,少先隊員用手勢做了一個開門的動作:“請進!”“阿姨”進來,邊走邊笑著問:“虹虹,你媽媽在家嗎?”少先隊員笑了笑,示意阿姨坐下:“王阿姨,媽媽還沒有下班回來,您找她有事嗎?”……就這樣,他們通過演一演,讓圖中靜止的人物開口說了話,并自然地加上動作、表情等,自然地突破看圖寫話的難點。
四、表達有序,寫一寫,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口頭語言表達是寫好看圖寫話的前提。低年級孩子年齡小,積累不多,思維特點形象,說起話來雖頭頭是道,筆頭表達起來有時也會困難,寫出來的語句會缺乏條理性,不流暢,甚至過度不自然,會出現(xiàn)前言不搭后語的現(xiàn)象。老師需耐心鼓勵,指導得法,有針對性地給予評價。例如,在學生表演,說得很興奮的時候,我喜歡引導:“大家都說得很清楚,能不能把剛才我們說的內容寫下來呢?”話音剛落,孩子們異口同聲答道:“能!”我又追問:“老師,還想問一下,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孩子就會說:“開頭空兩個格,要用好標點,把句子寫通順,寫好人物對話,寫完以后認真讀一讀是否完整?!蔽壹皶r給予他們肯定,鼓勵大家剛才怎樣說,就怎樣寫,寫的時候注意用上恰當?shù)膭釉~,避免用詞重復。意想不到的是,低年級的孩子筆下文字如涓涓細流,就這樣把一個個小故事生動具體地寫下來。
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不斷提升孩子們的看圖寫話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晨蓮.論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08):48.
[2]楊文娟.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18(05):260.
[3] 劉從會.巧用繪本 —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的新路徑[J].河北育(綜合版),2017, 5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