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敏
江南水鄉(xiāng)宜興處于長三角的集合中心位置,南面是綿延起伏的天目山余脈,東面則是浩瀚無垠的太湖水域,在山水交匯的宜興南部丁蜀鎮(zhèn)附近,地底下蘊藏著珍貴的紫砂原礦,“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正是對于宜興紫砂的贊美,比人間的珠寶還要寶貴許多。這些深埋于地下,看起來灰頭土臉的紫砂礦料經(jīng)過開采、風化、陳腐等等工序之后,在宜興紫砂藝人的手中幻化成包羅萬象的紫砂藝術作品,不僅僅反映著江南宜興這一方水土的風土人情,更是寄托著我們國人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正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脈絡的傳承和延續(xù)之下,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紫砂壺,成為了廣大壺友最為稱手的泡茶利器,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實用體驗和藝術享受。
我的這件紫砂作品《蓮心壺》正是根據(jù)江南常見的蓮花的形態(tài),仿生制作而成。紫砂造型的歷史上,也有許多的關于蓮花題材的紫砂壺,一般都是采用了筋紋和花器相結合的手法,在展示蓮花花瓣的同時,把其他的元素也融入其中,令人觀之心曠神怡,宛如生動的蓮花就盛開在眼前。此壺壺身筋紋密布,陰陽凹凸,韻律感強,延伸到壺底,層次感突出,蓮花的形態(tài)自然舒卷,壺嘴和壺把則是采用了生動的蓮藕的形態(tài),壺嘴由兩節(jié)粗細大小不同的蓮藕組成,出水非常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則是三節(jié),比較細長的自然圈卷而成,端握也非常舒適。壺蓋嵌入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點綴著用墨綠色的泥料捏塑的蓮子,圍繞著蓮心設計的壺鈕,在自然和諧之中,把整體渾然天成的氣韻完美地凸顯出來,特別是細節(jié)的處理,更是匠心獨運。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蓮心壺》,既繼承傳統(tǒng)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而是把自己對于蓮花的觀察和情感的抒發(fā)都融入其中,同時圓墩的壺身也是非常實用,用來沖泡任何茶葉都是非常適合,在茶水的澆淋之下,宛如出水芙蓉一般亭亭玉立,讓我們能夠感受到紫砂花器的藝術之美和渾然天成的自然雅韻。
唐代著名文人溫庭筠曾經(jīng)這樣描寫過蓮花,“綠塘搖滟接星津,軋軋?zhí)m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卑焉徎ê吐迳襁@樣的意象結合起來,充滿了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色彩和風格。我們對于蓮花的理解,最開始的來源就是《愛蓮說》之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描述,讓我們對于蓮花的好感成倍地增加。其實,蓮花在江南水鄉(xiāng)宜興是非常普遍的水生植物,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蓮藕可以食用,蓮花可以觀賞,蓮心可以入藥,蓮子也可以明目,可謂是渾身都是寶,所以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另一方面從視覺的美感體驗和精神的象征層面來看,蓮花本身就非常的飄逸脫俗,在佛教之中也被認為是非常圣潔的存在,我們非常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端坐蓮臺的形象,還有寺廟之中的建筑、燈臺、桌布等等上面,隨處可見蓮花的紋飾,讓我們感受到了佛法的莊嚴和蓮花的純潔。在紫砂的藝術之中,蓮花題材甚至成為了專門的大類,和竹器等等相提并論,我的這件紫砂作品《蓮心壺》就是重點突出了壺蓋上蓮心的設計,把蓮花的清逸卓絕和蓮心的巧妙構思結合起來,讓我們端用此壺喝茶品茗的時候,還能夠把玩欣賞此壺,感受到“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美景和體會到這如畫美景的雅韻天成,樂在其中,享受身心的愉悅。
結語:紫砂良好的透氣性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優(yōu)質的沖茶利器,同時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風土人情的折射。宜興自古以來就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紫砂藝術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雖然和紫砂泥料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更主要的是這里的人文氣息,滋養(yǎng)著紫砂文脈不斷地薪火相傳、綿延至今,成就了今天紫砂藝術百花齊放的盛景和宜興“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赫赫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