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柱平
[摘? ? ? ? ? ?要]? 翻轉課堂在高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是指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現(xiàn)在比較主流的是借助微課或者MOOC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通過構建新的課堂結構和秩序,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要依據(jù)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習主動性因興趣的正向作用也更加強烈,從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最終形成終生受益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 ? 鍵? ?詞]? 互聯(lián)網(wǎng)+;翻轉課堂;微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7-0206-02
從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內容和課程編排來看,針對知識點學習的操作性和針對性都很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以操作講授和觀察學生操作為手段,以觀察學生操作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把握程度。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側重于課程知識的講授和演示,學生操作的機會就會減少,下次上機學習就可能需要重新學習;但是受到課程安排時間的限制,如果課堂中留給學生實踐的時間比重過大,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所需知識理解困難或者只能停留在表面,難以達到深入理解的程度??v觀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知識點繁多、邏輯性不強,這對教師課堂教學造成了困擾,學生上機操作、實驗操作與教師的深入講解三個方面如果協(xié)調不好,都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過程與結果。
為使課堂教學收益最大化,必須調整教學結構,并結合先進的教學手段在教學模式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里,協(xié)調好教師講解和學生實踐的關系,通過借助MOOC、微課等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新突破,“翻轉”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顛覆學生“學”與教師“教”的過程,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碎片化、片段化的針對性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課上時間,而且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對課堂知識的內化程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過程倒置,借助微課、網(wǎng)課等信息技術產物,以網(wǎng)絡互聯(lián)技術為依托,將課堂教學時間通過信息手段拓展到課下,重新組織教學過程,變課內學習為課前學習,將課堂時間用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
通過微課、MOOC、藍墨云班課等手段進行教學改革,重設學習順序、學習時間,更積極地適應個性化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學習是翻轉課堂越來越廣泛應用的推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早已得到論證,在此不再贅述,激發(fā)學習興趣是所有教師必須面對的永久性課題,是教育永不過時的研究內容?,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應“因材施教”,簡單說就是要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但不能否定這些差異,反而要尊重和理解,并根據(jù)每個人的自身特點展開學習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構建更有利于學習的氛圍,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良好的推動力,也是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的關鍵。鑒于此,筆者結合理論研究與自身實踐,在高等職業(yè)院校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基于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將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的講述為主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對高職信息技術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進行實踐探索。
一、對象
本研究以甘肅省某職業(yè)學院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護理專業(yè)4個班的學生共190名,男女生人數(shù)分別為8人、182人,并統(tǒng)計獲得190名實驗對象18.7歲的平均年齡。
二、方法
(一)對照班
將所有選定對象隨機分配四個班級,選取其中兩個為對照班,依舊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二)實驗班
對照班之外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課前通過微課為主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提問、布置課前作業(y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提供的微課和學習資料學習;課堂授課過程中,通過學生間的交流,進行討論和指導。
(三)數(shù)據(jù)分析
通過專業(yè)的統(tǒng)計軟件收集數(shù)據(jù)用于比較教學效果,考察翻轉課堂教學條件和普通課堂教學條件下的教學效果。
三、結果
(一)兩種教學模式下的總成績及教學效果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對采用不同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在教學前后進行測試,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總成績和教學效果量(教學效果量=教學前測成績-教學后測成績)進行統(tǒng)計,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似乎更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
(二)兩種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程總成績的對比分析
對翻轉課堂教學條件下和普通課堂教學條件下的教學前后的信息技術課程總成績進行2(測試時間:教學前與教學后)×2(教學條件:翻轉課堂和普通課堂)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結果表明,測試時間主效應顯著(F(1,188)=26.51,P<0.001,η2=0.12),教學前的總成績(M=59.81)顯著低于教學后的總成績(M=63.07)。教學條件主效應顯著(F(1,188)=5.25,P<0.05,η2=0.03),翻轉課堂條件下的成績(M=63.28)高于普通課堂下的成績(M=59.59)。測試時間和教學條件的交互作用顯著(F(1,188)=10.53,P<0.01,η2=0.05)。進一步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在翻轉課堂教學條件下,后測成績顯著高于前測成績(F(1,188)=35.22,P<0.001,η2=0.16);在普通課堂教學條件下,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差異不顯著(F(1,188)=1.81,P=0.18,η2=0.01)。在前測條件下,翻轉課堂教學條件與普通課堂教學條件下的成績差異不顯著(F(1,188)=0.81,P=0.37,η2=0.004);在后測條件下,翻轉課堂教學條件下的成績顯著高于普通課堂教學條件下的成績(F(1,188)=12.26,P<0.01,η2=0.06)。
(三)兩種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量的對比分析
對于不同教學條件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成績教學效果量進行分析(教學效果量=教學前測成績-教學后測成績),結果表明: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量顯著高于普通教學條件下的教學效果量(t(188)=3.24,P<0.01)。
四、討論與總結
(一)高等職業(yè)院校信息技術課程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在高職信息技術課程中,通過對比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教學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在教學前測中,翻轉課堂下學生的成績與傳統(tǒng)課堂下的學生成績沒有顯著差異,而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后,翻轉課堂下學生的成績顯著高于普通課堂;同時,教學效果量的分析也表明,翻轉課堂下學生的成績提高程度顯著高于普通課堂。由此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授課更有利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二)課前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
課前準備與學習階段相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需要時間與積累、引導與設計。首先,教師應注重在課前向學生提問的設計,對即將學習的知識信息進行重點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提出要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其次,布置課前學習作業(y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參與性;最后,教師應在課前制作好本節(jié)課相關知識點的微課,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現(xiàn)代化設備的升級,制作一個并不復雜的5~10分鐘微課對于信息技術教師相比其他學科教師更顯得駕輕就熟,例如Excel教學中vlookup函數(shù)的應用,教師只需要將自己的講解與操作采用Camtasia Studio進行屏幕錄制就是一個簡單的課件,教師一次制作,學生就可成百上千次地反復學習。另外,隨著網(wǎng)絡教學的普及,網(wǎng)上學習素材也異常豐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視頻與資料更多,尤其以我要自學網(wǎng)為代表的學習網(wǎng)站,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資料已經具備系統(tǒng)化和規(guī)模化,這為國家所倡導的教育均衡發(fā)展和全國范圍內的教育整體進步提供了良好條件??傊鞔髮W習網(wǎng)站已經初具規(guī)模,并各有特色,讓人滿懷期待。
(三)課堂討論中參與引導分析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而且應該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標。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有效的指導,以學生作業(yè)當中較好的作品來與學生共同探討,通過交流,學生能夠吸收更多的知識。成績較好的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一方面能達到復習和鞏固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分享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會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力。另外,廣大一線教師在運用翻轉課堂過程中,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成長,其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會進步,在教學理念上也能與時俱進。
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翻轉課堂雖然具有先進性,但也并非完美,我們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如課前準備工作繁重、自主學習性差的學生表現(xiàn)會更加顯著等等。所以我們應該認清翻轉課堂的優(yōu)點和不足,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是在正式授課前讓學生通過閱讀、觀看視頻或其他方式接觸教學內容,隨后的課堂時間則用于將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上來。教師從講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知識、經驗和能力幫助學生學習及思考,為學生提供機會參與高階認知(應用程序、分析、評估及綜合知識的獲得和理解)。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不僅是個性化學習的體現(xiàn),也是實現(xiàn)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關鍵。翻轉課堂不再是博眼球的新鮮事物,而是一種必將推廣的教育革新方式。
參考文獻:
[1]張琳琳.英國“未來學習”發(fā)展原因分析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91-93.
[2]黃振華,曾健.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在護理學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4):110-111.
[3]林冬梅,李智濤.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述評[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76-79.
[4]岳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淺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6):48-4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