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摘? ? ? ? ? ?要]?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財務管理課堂中,以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客觀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通過與理論材料的整合,啟發(fā)學生對案例進行問題分析與多角度研究,進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綜合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是一種實用性較高的、有助于快速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教育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尚需教育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與思考。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及相關文獻資料,就財務管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優(yōu)化策略等進行闡述,探索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及潛能,力求推動財務管理課堂教學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提升與進步。
[關? ? 鍵? ?詞]? 案例教學;財務管理;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1-0106-02
1918年哈佛大學工商管理教學首次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隨后不斷發(fā)展成熟,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作為工商管理課程的重要教育手段,財務管理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其研究也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財務管理課堂導入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所在
案例教學來源于美國,主要指的是結合課程理論內容開展的實際事例、相關事件的討論與研究,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案例教學協(xié)會John Boehrer認為案例教學的核心內涵應當是“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于現(xiàn)實的事例或某一項特定的時間展開的交互式探索,學生會感知到理論知識在現(xiàn)實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約束性,但在教學中能夠逐漸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實踐價值,并面對復雜的事件進行關鍵性的決策”。案例教學是對傳統(tǒng)師本位教學的沖擊,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展開思考與研究,在對現(xiàn)實問題的多角度探索中,學生能學會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信息與不確定的環(huán)境等條件下利用自身的綜合能力給出決策,進而解決問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功能在財務管理課程中較為突出,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持久運用知識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財務管理學科涉及諸多基礎理論、通用理論、特殊業(yè)務理論等,抽象性強,同時實踐性強,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快速提升學生專業(yè)能力。[1]
二、當前財務管理課堂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現(xiàn)狀及問題、成因
(一)教師教學理念仍然存在問題
當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常利用大量時間進行財務理論知識教學,對案例教學法等缺乏重視,在教學中常插入式地一帶而過,一言堂式教學理念無疑存在問題。
(二)財務管理相關教學案例儲備不足
財務管理課堂教學采用的案例常從教材、教輔材料中搜集,涵蓋的內容較為單一,相關教學案例的儲備不足,案例教學流于表面。學生不能通過其中的案例學到與時俱進的財務管理知識,也就難以提高自己的課程核心素養(yǎng)。[2]
(三)有關案例教學的監(jiān)督較少
結合教學現(xiàn)狀可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與教學條件下,教師為了完成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計劃,常壓縮案例教學法的時間,更多地將案例學習留到學生課后自學,導致案例教學流于表面。對于學生課后的學習也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導致學生應付了事,自主學習積極性低。
三、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課堂中的優(yōu)化方向
(一)教學案例需具有實用性與實效性
財務管理課程理論與具體的操作方法受到市場環(huán)境、經(jīng)濟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等的影響,隨著外部因素的變化也會產(chǎn)生一些理論與方法的變化,比如管理目標曾經(jīng)是產(chǎn)量最大化,但后續(xù)轉變成為利潤最大化、收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當前應該是企業(yè)價值鏈價值最大化,說明不同時期的財務管理內容會有變化,也就需要更多適用的案例進行教學。但當前課程教學中對案例的實用性、時效性等要求不高,就很容易導致案例與先進理論之間的錯位,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時事政治進行案例內容的改編、篩選,結合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與制度、學生學習實際等,提供給學生符合其發(fā)展需求的案例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需要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作為案例教學法的輔助,彌補案例教學法的不足之處,如結合傳統(tǒng)理論教學、節(jié)假日開展實習教學、模擬實驗室教學等,進一步提高課程內容的豐富性。
(二)教學案例需要緊扣課程,具有針對性
教師應當結合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核心開展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階段、不同類型、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結合階段性的教學要求逐漸提升難易度的案例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區(qū)分所學內容的側重點,不僅需要通過案例教學法提升財務管理專業(yè)思維,也需要引導學生提升理財思維、會計技術、模型分析、實證分析等能力,把所有的理論、知識、分析和技巧融入各式各樣的案例之中,還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案例教學、分組案例教學等,結合學生特點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促進班級學生的集體提升。[3]
(三)教學案例需要結合實際,具備一定的生活性
在具體的個例思考中,學生更容易將所學到的抽象內容具象化,提升自己對實際問題的思考,也能夠更快理解理論內容的實際含義,從死記硬背轉變?yōu)樯钊氲睦斫?,財務管理與學生的生活看似聯(lián)系不大,但實際上運用于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從生活中挖掘財務管理案例,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財務管理知識的價值與意義,主觀上對課程內容產(chǎn)生研究興趣。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分期付款、購房按揭貸款等案例為學生講解資金的時間價值這一知識點,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財務管理知識的重要性,也能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