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
[摘? ? ? ? ? ?要]?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要求教育部門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需要將課程思政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中職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授課教師要利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思政教育的理念、內容、目標、活動貫穿于英語課程教學始終,充分發(fā)揮課程育人的實際效應。
[關? ? 鍵? ?詞]? 中職英語;思政教育;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1-0024-02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要求教師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開展人才教育培養(yǎng),做到各門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內容緊密結合,達到以課程內容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因此,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課程思政作為提高思政教育社會性與實效性的要求應運而生,達到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的“立德樹人”教育培養(yǎng)目標,發(fā)揮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中職英語作為中職學生公共基礎課程所必修內容,有課程內容多、任務量大、學習周期長以及課程內容豐富的特點。融合中職英語課程講授過程對于教學理念、內容以及教學實踐的改革創(chuàng)新,將思政教育內容與課程教學相融合,使中職英語教學進程展現(xiàn)出課程思政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好、使用好、掌握好英語語言與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三觀”,具備社會所要求的品德化、品格化。
一、把握思政教育內容的中心主線,加強課程思政的改革創(chuàng)新力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在全國教育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與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熱議,課程思政成為各級教育部門、教育單位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的奮斗目標。當前,中職英語教師普遍存在以下疑惑:其一,英語教育作為國外語言學教育內容,為什么還要融合課程思政。即教師只看到英語語言教學的實用性,無法理解融合于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內容對學生成長成才意識形態(tài)的引領;其二,課程思政到底是什么,即授課教師自身缺乏思政教育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理論構建;其三,如何進行課程思政,即授課教師無法有效掌握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難以形成課程思政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授課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必須先具備教育背景、知識儲備和先進方法,再結合課程思政教育,形成自身過硬的政治素質涵養(yǎng)、體系化知識結構、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理念等,由此體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真正效果。
(一)加強授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的理念、養(yǎng)成教育的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口味的‘大先生,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因此,授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應注重文化與價值兩個重要因素的引領力。以“仁愛、關懷”為教育理念,是授課教師教書育人的初心與使命。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加強課程思政的認同感與實踐力,將理念教育與思想意識形態(tài)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另一只手”不斷予以增強,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注重人才強基的德育化作用。
(二)提升課程思政育人的實踐能力
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國家教育理念的實踐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立德樹人”教育過程的創(chuàng)新舉措,是各專業(yè)學科不斷推廣的教學實踐要求,也是中職英語授課教師結合新教學目標應完成的新任務、新使命。作為課程思政育人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注重授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技能的掌握、方法的掌控、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專業(yè)化知識的儲備。因此,中職院校應當利用教師崗前培訓、技能提升等環(huán)節(jié),將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能力與意識培養(yǎng)納入授課教師素質提升的具體工作中。比如,利用崗前培訓加強新教師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讓教師利用主流媒體、學習平臺App對時事政治理論的學習、中央會議精神的領悟、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掌握等,不斷豐富思政知識、拓寬思政意識觀察視野、加深思政課程內容領悟。此外,中職英語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參加“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專項課程思政建設課題申報”“課堂創(chuàng)新大賽”“公開示范課”等活動,結合教學與教研交流形式,不斷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教學技能水平,將中職英語課程內容的“知識技能”與學生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引領”有機統(tǒng)一,塑造“知識傳授者”“靈魂工程師”“品行引領人”內外兼修的中職英語教師形象與品行。[1]
(三)深入研判中職英語課程的價值觀育人標準
教育課程的理論內容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此基礎上,分析課程結構、課程性質以及課程任務對于思政課程課改的適應性、遵從性,從而更好地指導中職英語課程教學。對于課程教育所應遵循標準的精確化掌握,就是抓住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決定發(fā)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于中職英語教師來說,在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學習知識能力、加強語言技能使用的同時,也能夠增強育人功能實踐性的效應。換句話說,就是以學習外國語言文化為基礎對比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之處,形成深刻的理解認知,從而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并不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才。
二、優(yōu)化與整合課堂教學理論,系統(tǒng)強化課程思政理念
作為課程思政核心因素,教學內容是課程思政的載體形式。學生通過教授內容的學習、實踐,逐步認知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義,理解課程思政的形式與意義,逐步樹立“三觀”的理念與意識形態(tài)。因此,作為中職英語授課教師,應當將課堂教學理論不斷優(yōu)化與整合,系統(tǒng)強化中職英語課程中思政課程理念與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yǎng)思政教育的學科性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