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雯
[摘? ? ? ? ? ?要]? 為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21年1月本課題組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開放大學)2020級、2019級在校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diào)查,全面客觀地分析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并以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以問題為導向,探索打造“三大實踐課堂”的改革思路。
[關? ? 鍵? ?詞]?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3-0018-02
思政課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廣泛參與和體驗,實現(xiàn)學生再教育和能力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隨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普及,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開放大學)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借助“超星學習通”“優(yōu)學院”等網(wǎng)上平臺,利用視頻、PPT、抖音、騰訊課堂等信息化工具,采用項目式實踐教學模式,在大學生中開展“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為進一步研究“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掌握大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的現(xiàn)實需求,2021年1月本課題組在本校大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
一、問卷調(diào)查基本情況
本問卷調(diào)查在本校抽取1137名2020級學生、209名2019級學生,共1346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1337份,有效率為99.3%?;厥盏?337份問卷涵蓋了學生在5門思政課中的實踐學習活動情況,即“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此,本問卷調(diào)查的覆蓋面較廣、可參考度較高。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成效分析
(一)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實踐教學的情況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
在“學校是否運用了信息化手段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問題中,有85.42%的學生選擇了“運用了信息化手段,用得比較多”,有12.27%的學生選擇了“運用了信息化手段,偶爾使用”。這表明本校思政課教師基本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實踐教學。
(二)學生對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可度比較高
在“你覺得目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對你幫助大嗎?你喜歡嗎?”的問題中,有77.86%的學生選擇了“對我?guī)椭艽?,我很喜歡”,僅有18.4%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就是完成學習任務而已”,有不到3%的學生認為不喜歡。這表明本校學生對當前思政課開展的實踐教學的認可度比較高,對實踐學習比較喜歡。
(三)學生對“線上+線下”多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印象較深
在“你在思政課上,參加過哪些實踐學習活動”的問題中,有1328名學生在15個活動選項中做出了選擇,只有9名學生未選擇;同時,在15個活動選項中,“新聞播報與評析”“學習成果匯報、PPT展示”“演講”“征文”“觀影”等選擇比例較高。這表明學校借助信息化工具,開展了“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且學生對其印象較深,能及時回憶起學習情景并做出選擇。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不夠多元
本問卷中有一組對比問題,即“你在思政課上,參加過哪些實踐學習活動”和“如果讓你選擇,你最想?yún)⒓右韵履男嵺`教學活動”。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的需求是比較多元的。在“學習成果匯報、PPT展示”“新聞播報與評析”兩個選項中,分別有72.03%、65.37%的學生之前參加過此項學習活動,但只有37.02%、48.69%的學生表示最想?yún)⒓哟隧椈顒印_@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對實踐教學形式的更新需求比較強烈。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的實踐活動選項中,還有3項活動的前后數(shù)據(jù)對比比較明顯。在“VR虛擬情景學習”“視頻拍攝”“觀影活動”三個選項中,分別只有3.59%、9.12%、16.31%的學生之前參加過此項學習活動,而最想?yún)⒓哟隧椈顒拥膶W生比例達26.03%、17.95%、27.37%,增幅很高,這表明學生對于可視化、體驗型較強的實踐教學形式比較感興趣,這也符合當前學生的興趣點。
同時,學生對傳統(tǒng)的線下實踐教學形式也表現(xiàn)出較高的興趣。在“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diào)查(或采訪)”選項中,有21.02%的學生之前參加過此項學習活動,而最想?yún)⒓哟隧椈顒拥膶W生比例達40.31%;在“校外參觀活動”選項中,只有6.28%的學生之前參加過此項學習活動,而最想?yún)⒓哟隧椈顒拥膶W生比例達40.01%;在“志愿服務活動”選項中,只有9.87%的學生之前參加過此項學習活動,而最想?yún)⒓哟隧椈顒拥膶W生比例達35.83%。這表明學生對于實踐教學形式的需求是比較多元的,不論是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線下實踐活動,還是借助信息化工具的線上實踐活動,都比較感興趣。
(二)思政課實踐教學內(nèi)容不夠貼近學生實際
在“如果要打造一堂大家都喜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你還有什么好點子嗎?可以從內(nèi)容、形式等各方面談一談”的主觀題中,通過核心詞分析,“互動”出現(xiàn)了26次,“多樣化”出現(xiàn)了21次,“生活”“有趣”各出現(xiàn)了12次,“活躍”出現(xiàn)了9次。有不少學生提出,希望思政課實踐教學內(nèi)容能更加多樣化,更豐富有趣,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同時,希望師生互動更強,師生共同參與到學習中,增強課堂活躍度。這表明學生希望教學內(nèi)容能更“接地氣”。這一點在另一個問題中也得到證實。在“如果說要改進目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你覺得哪些方面最需要優(yōu)化?”的問題中,有73.07%的學生認為“內(nèi)容要更新,例如要緊跟青年人關注的興趣點”,有65.89%的學生認為“形式要多樣化,如要采用豐富的活動”,46.3%的學生選擇了“手段要信息化,如要靈活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等。這表明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改進需求是最迫切的,希望教學內(nèi)容能更貼近學生實際,其次才是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