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摘 要:20世紀60年代,東尼·博贊提出了“思維導圖”這一概念。簡單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繪制方式簡易。它可以在筆記、計劃、復習、總結、創(chuàng)作等許多方面使用,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記憶力,激發(fā)其想象力,提升其創(chuàng)造力?;诖耍恼聦λ季S導圖的概念、優(yōu)點、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重要性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科學教學;重要性;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36-02
引言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易學的革命性工具。在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只需要準備紙、筆和你的大腦以及想象力即可。圖文結合的形式可以增強記憶,它在小組學習、做計劃或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非常適宜,教師不但可以高效地將繪制方法教授給學生,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學,提高學習的興趣。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東尼·博贊創(chuàng)建出來的。思維導圖也可以稱為心智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其實我們大腦的學習方式跟機器學習的原理是相通的,都是先輸入信息,經(jīng)過一系列處理后加工成知識網(wǎng)絡輸出,而思維導圖就是這個壓縮機制,它把那些雜亂無章的信息進行分類。從而把龐大的樣本數(shù)量,減少到極低,以幫助我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是它最底層的意義。思維導圖充分運用人的左右腦的機能,分別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幫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均衡發(fā)展,從而激發(fā)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因此,思維導圖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與此同時,想要讓思維導圖充分發(fā)揮作用,使用者就必須鍛煉自身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有一個中心主題。當我們觀察思維導圖的內容時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思維導圖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并由此而展開的,所以思維導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有一個中心主題。第二,有分類和層次。我們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根據(jù)中心概念而產(chǎn)生次級概念、再次級概念等層次分類,不同層級的概念又會產(chǎn)生許多詞匯,將所有的層級以及詞匯分出不同的類別即分類特點。第三,有序性。思維導圖中所有的層級內容都是依據(jù)人的邏輯思維有序排列出來的,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第四,簡明性。在思維導圖中,大部分制作者都會只進行關鍵字的標注,這樣既能了解內容又顯得簡潔,從而能夠節(jié)省時間、增強記憶[1]。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明確知識主線,輔助教學
思維導圖對于人們極關心的問題——提高教育質量和組織培訓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已經(jīng)成為許多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例如,研究性學習與行動學習等。教師將思維導圖作為工具進行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教師還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知識結構圖式,引導學生在其中填寫關鍵詞或補充想法,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科學研究表明,比起僅依附于文本的學習方式,可視化的學習方式更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重建和應用。
(二)響應課改號召,改善教學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理念以及怎樣引領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認知尚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先繪制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再對其進行講解。運用思維導圖更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學習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記憶力,改善學生考慮問題嚴謹度不高等問題。
(三)優(yōu)化教學路徑,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知識點間的關系緊密,因此,學生要運用發(fā)散性思維聯(lián)想并深入整合知識要點,運用思維導圖對各級科學概念合理規(guī)劃,使用不同顏色符號表征主次概念能讓自己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和記憶。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能夠幫助教師優(yōu)化教學路徑,強化知識內容間的聯(lián)動關系使其更為集中簡潔、條理分明,還能讓學生利用符號色彩和圖像展示學習成果,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只要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可以學會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只要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挖掘自己的思考潛力[2]。
(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皮亞杰在認知發(fā)展階段論中提到過,兒童從七歲到十一歲屬于具體運算階段,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在緩慢發(fā)展的階段。運用思維導圖創(chuàng)造媒介可以幫助學生將思考化無形為有形。通過色彩、符號、詞匯等將文字信息轉變?yōu)樯守S富并有邏輯性的圖式,將左腦的邏輯詞匯分析功能和右腦的想象色彩情感功能全部調動起來,使其由形象思維轉入邏輯思維運行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下階段形式運算做準備。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促進他們自主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對其思考的問題進行全方位和系統(tǒng)的描述與分析,有助于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或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依據(jù)全腦概念,全面動用左、右腦的思維,充分開發(fā)大腦的潛能。小學生進入中年級這一階段后,右腦的節(jié)奏感、空間感都會有所增強,此時,在教學中加入思維導圖能促進其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一)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板書中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本課時核心主題內容的掌握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科學、高效地把握課堂節(jié)奏,將一整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做一個更加系統(tǒng)、清晰的了解,從而在之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將每一課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更好地建構知識體系,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