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壯大,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應用在各行各業(yè)的主流手段,其中不乏教育行業(yè)。在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了新的思考。在小學教育中融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任務,小學英語課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如何以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為背景在小學英語課堂有效融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本文將對此展開具體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分析
【作者簡介】黃彬,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城關小學。
如今的時代是信息化時代,如今的教育也是與信息技術密不可分的教育,信息技術是新時代的產(chǎn)物,其正在以獨特的方式在學校課堂中發(fā)揮作用。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學提供很多便利,小學英語課堂應追隨時代腳步,在教學中充分融合信息技術手段,以此提高利用信息技術的效率。不斷完善課堂,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的英語能力正向提高,在和諧融合的氛圍中使核心素養(yǎng)要求得到滿足,使小學生與時代同成長,逐步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使小學生逐步成長為新時代的好青年。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從廣義上說是指對人的器官或能力進行有效延伸和擴展的各種工具、方法、技能。從狹義上來說,信息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手段方法,獲取各種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是一件非常充滿創(chuàng)意的事情,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與社會相融合,使得學生跟著時代的腳步一同前進,將先進理念刻入腦海。
小學英語課堂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平臺,英語教師是引導與見證學生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領路人,英語教師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第一,語言能力,也就是英文運用能力,并在提升英文能力的同時注重中文與英文的融合和各自特點。第二,文化品格,也就是學生對于文化的積累和理解。第三,思維品質,也就是提升小學生的思想維度和思想深度。第四,學習能力,也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上更好地掌握技能,以適應社會發(fā)展。
二、小學英語課堂利用多媒體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學現(xiàn)狀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一般是從三年級開始,本文將重點研究六年級的英語課堂。六年級是小學生的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是向初中過渡的年級,對于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個新的要求,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都比較注重課本或者提升學生的相關英語應試能力,這雖然是合理的事情,但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都忽略了很多其他重要的東西,比如利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對于英語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表面,應該發(fā)掘一些更深層次的內容,如英文的文化背景等,以幫助學生從更多維度去了解英語,并在了解英語的背景下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都沒有達到這一要求,不能很好地適應六年級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不能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英語比較簡單,很多英語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分析英語,對于教師來說很簡單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沒有那么簡單。目前很多學校都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利用教材加上語言講解,忽略了這一先進技術的優(yōu)勢,或者思想固化,不愿對教學模式作出改變。因此,學生有時不能很好地對英文進行學習,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明明存在便利的條件卻不使用,沒有達到教學資源的最優(yōu)化。這些都是英語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并作出相應地改變,以此成為小學生成長路上的催化劑。
三、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最廣泛和常見的信息技術手段就是多媒體的應用,這個先進手段的應用可以優(yōu)化課堂結構,使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識以更加合適的方式走入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得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ヂ?lián)網(wǎng)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集結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聲音,教師將這種開放的思想引入課堂就可以充分調動班級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欲望,使英語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主觀選擇,并在意愿驅使下主動進行,這樣會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浪費的時間。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書寫板書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結構,但這樣就需要壓縮其他必要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信息技術給英語教師提供了提前準備板書的機會,擴充了課堂的容量,使其延伸到課堂之外, 使得課堂時間更加充分,減少學生一定的課外壓力。
從某種程度來講,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素養(yǎng)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每一個學科需要學習知識都是相同的,造成學習結果不同的原因有很多,學習能力是其中一種。但仔細分析,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這種能力的高低,可以造成學習結果的不同,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對每一學科知識背后的精神、傳達的價值觀、文化意義等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而這些方面恰恰也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因素。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教學的隱性主線,也就是說其不是表現(xiàn)在表面,是需要進一步挖掘和思考的,但是極為重要而不能忽略的。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和展示可以刺激小學生感官的內容,會在這一時間內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情緒,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改變,使得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更加順暢。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從而使學生對英語課堂的感受發(fā)生改變,學生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了解英語,使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維度增加。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加深,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豐富自己的眼界,增加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
四、信息技術融合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上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
如今,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接受了信息化時代的轉變,也不斷接受和利用其帶來的便利,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已將其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界是多彩的,將其帶入課堂,也會使課堂變得多姿多彩,進而促進英語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
1.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上文我們提到,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要求,也是在校課堂學習英語的首要要求,英語的語言能力即對于英語的感知力、應用能力。對于英語,先要把握其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小學生處在漫長人生的成長初期,六年級的學生更具有特殊性。英語教師可以將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與信息技術手段的結合中進行,大量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情緒,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在學習閩教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部分的“l(fā)isten and follow”時,其講述的是兩個班級進行籃球比賽的故事,課本中配有一幅生動的插圖。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先把這幅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全體學生看著同一個大屏幕、同一張圖片展開想象,想象圖片中講述的是什么故事,讓學生從視覺上加強對圖片的印象。因為這部分主要鍛煉的是小學生聽和讀的能力,所以接下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朗讀這一小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配樂”,“配樂”的選擇比較多樣,可以是課間玩耍的聲音,也可以是比較歡快的音樂。接下來是學生跟讀,“配樂”應依舊進行,這樣可以將學生帶入角色,使其讀的過程自然而然地進行。
這個過程中,若缺少了信息技術手段的配合,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這一核心素養(yǎng)。
2.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與中文有所不同,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這方面情感的培養(yǎng)。文化品格這一核心素養(yǎng)旨在促進小學生的文化積淀,以逐步形成獨特的文化眼光。英語教師可以融合信息技術,將英語課堂與全球化接軌,以促進小學生開闊眼界,了解中外文化差異,進一步形成文化認同感和差異包容感。
比如學習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he Olympic Games”,這一單元是帶學生了解奧運,課本中的第一個部分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的,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其中提到奧運會的舉辦時間、奧運會的五環(huán)等,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方面進行具體展開,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更加深入地了解奧運。比如奧運五環(huán),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展示,并帶領學生回想我國舉辦的北京奧運會,展示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并且可以繼續(xù)深挖吉祥物背后的意義。北京奧運會的五個吉祥物都有其獨特的設計來源,代表了特殊的情感,比如“貝貝”,其設計靈感就是來自魚和水,如魚得水,向人們傳遞繁榮的祝福,其余四個也都如此,教師可以依次展開討論。這幾個吉祥物都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文化和美好祝福,也融合了國際化元素,表達了我們開放包容的合作理念。教師也可以適當延伸到其他國家舉辦的奧運會,使小學生更好地走進課堂,了解奧運,并在英語課堂中得到文化熏陶。以此來進行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小學生開闊自己的胸懷,包容開放差異的文化,并增加其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其以傳承和發(fā)揚國家文化為榮的正確價值理念。
3.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是一個人的行為驅動力,一個人有著怎樣的思維就會怎樣處理問題,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語言對于思維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比如中文的說話習慣和英文的說話習慣截然不同,中文通常比較委婉,而英文通常比較直接,所以中國人通常比較含蓄,而英文使用者通常比較直接。小學生的思維形成很重要,在小學英語課堂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同一個問題用中文和英文分別表述,然后讓小學生用英文和中文分別作答,再將兩種答案分別轉換為另一種語言,從而思考其中的不同。兩種語言可能就有兩種思考習慣,就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平衡點,使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可以使全體學生的注意集中力到同一件事情上,有利于學生的思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轉換和融合,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在合理的范圍內擴展和豐富課堂,使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核心素養(yǎng)得到加強。
五、結語
英語是一門外語,有其獨特的形成背景和文化底蘊,對于英語課堂的發(fā)揮非常多,英語教師應有效結合時代的先進產(chǎn)物即信息技術對小學英語課堂進行改進。在表面知識的基礎上深挖背后的“隱性主線”,以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使信息技術手段在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合理利用資源。
參考文獻:
[1]陳勇,李莉,謝利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楊敏.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課堂教學指南(小學英語)[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肖卓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2):149-152.
[4]王琳琦.基于教育信息化淺談微課在小學英語閱讀翻轉課堂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9(8):198-199.
[5]陳劍.例談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17(7):61-65.
[6]師書恩.信息技術教學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