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美杏
內(nèi)容摘要:數(shù)千年以來,肇慶產(chǎn)生了許多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歌謠。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在沒有語句數(shù)量和各句字數(shù)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肇慶民歌以獨特的用韻、用詞形成了自有的韻律,其中的特點概括如下:(1)肇慶民歌各語句并沒有規(guī)定各字的平仄格式。(2)根據(jù)韻腳字的聲調(diào),可分為三種類型:平聲韻獨用、仄聲韻獨用、平仄韻混用。(3)肇慶民歌的用韻依據(jù)是本地語音。(4)一首歌謠可押一個韻,也可以押多個韻,即允許換韻。(5)歌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關(guān)鍵詞:肇慶白話民歌 用韻依據(jù) 韻律特點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北岸;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設(shè)端州區(qū)、鼎湖區(qū)、高要區(qū),轄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代管四會市,設(shè)91個鎮(zhèn)、12個街道、1個民族鄉(xiāng)、1255個行政村和296個社區(qū)。肇慶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既是嶺南土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早的交匯處。清人李調(diào)元《南越筆記》記載:“粵俗好歌,凡有吉慶,必唱歌以為歡樂?!庇终f粵西尤愛唱歌,“東西兩粵皆尚歌,而西粵土司中尤盛?!背酥?,又介紹了粵地以慶祝節(jié)日的樂舞,例如元日拜年的舞獅,“元日元夕……城內(nèi)外舞獅象龍鸞之屬者百隊,飾童男女為故事者百隊,為陸龍船,長者十余丈,以輪旋轉(zhuǎn)。人皆錦袍倭帽,揚旗弄鼓,對舞寶燈于其上?!笨梢?,當時粵西的樂舞是很常見的。
肇慶的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歌謠也不稀乏。據(jù)《肇慶市志》介紹,肇慶民歌一共分為十類,分別是:新娘歌,兒歌,祈雨歌、農(nóng)時歌,行程歌、數(shù)字歌,滑稽歌,情歌,客家山歌、情歌,急口令,一首在西江流域廣泛流傳的歌謠①,革命歌謠。這些歌謠多用粵方言(當?shù)厝朔Q“白話”)哼唱的,涉及的題材廣、流傳時間長,是當?shù)孛袼孜幕幸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了解方音的重要材料。對肇慶民歌這種傳統(tǒng)口頭文學的韻律特點進行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肇慶方言的音韻特點,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傳統(tǒng)口頭文學的語言特點。因此本文以肇慶白話民歌為研究對象,對其韻律特點進行探討。
一.用韻特點
肇慶民歌多具有押韻的特點,通過對246首民歌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押韻占絕大部分,僅有2首是不押韻的且是時政方面的。因為肇慶民歌每一句的字數(shù)并不一樣,多是長短句或者是不規(guī)則的字數(shù),整齊的字句比較少,比較自由靈活,因此,本文擬從押韻情況、用韻依據(jù)兩個方面來分析其用韻特點。
(一)押韻情況
肇慶民歌的字數(shù)、句式是比較自由的,究起規(guī)律是無跡可尋的,但是押韻有其自身的特點。
1.從聲調(diào)上來看,有三種類型:平聲韻獨用、仄聲韻獨用、平仄聲韻混用。
(1)平聲韻獨用。
例1回程歌(四會縣②)
威整灰窯好客情,一肩擔起轉(zhuǎn)茶亭。鎌子砍柴煲粥賣呀,前行黃駱到牛眠。獅子神仙近左右,騎馬跑起上雞鳴。落嶺凹凸難行步,饑過大垌難談傾。洗田官人開口說,彭坑馬坎眾仙靈。嚴坑坑口榮陽發(fā),夫田黃行逕崗靈。一條長旁夛變曲,桐油交界到家庭。嘆過茶煙休陣息,上坑發(fā)賣貧人情。
這首回程歌的韻腳字“情、亭、鳴、傾、靈、靈、庭、情”都是平聲字,除了“傾”是陰平字,其余的韻腳字的調(diào)值都是21,是四會話中的陽平字。
例2不愿青春填人房(德慶縣)
寧愿擔沙填大海,不愿青春填人房;填返人房有乜好?十八青春少年亡。
韻腳字“房、亡”的調(diào)值都是342,是屬于德慶話的陽平調(diào)。
例3今古奇觀(懷集縣)
彥進生丑想妻好,天地姻緣配成婚。聞得高標有一女,便請媒人去一巡。媒人回話已看過,就將表弟替換身。錢青便是高標婿,擇日過門去娶親。撞著雪山風浪起,千般不得在時辰。適逢岳父家中睡,過了三朝返一巡。返到表兄心大怒,就將表兄打他身。撞著縣主初來到,公堂審問各爭紛。
韻腳字“婚、身、親、身、紛”的調(diào)值是42,屬于懷集話的陰平調(diào);韻腳字“巡、辰、巡”的調(diào)值是231,屬于懷集話的陽平調(diào),但是都屬于平聲調(diào),且韻母相同。
(2)仄聲韻獨用。
例4心頭恰似在打鐵(懷集縣)
肚中思,心中切,心頭恰似在打鐵。郎子心頭都想裂,怎得賢娥共交結(jié)?
韻腳字“切、鐵、裂、結(jié)”都是上陰入聲字。
例5天上一塊瓦(高要縣)
天上一塊瓦,地上一匹馬,天上這塊瓦跌落地下那匹馬,地下那匹馬踏爛天上那塊瓦,瓦要馬賠瓦,馬要瓦賠馬。
韻腳字“瓦、馬、馬、瓦、瓦、馬”的調(diào)值都是13,屬于高要話的陽上調(diào)。
(3)平聲、仄聲韻混合使用。
例6點指濃濃(高要縣)
點指濃濃,火燒竹筒,竹筒開口,各家好走。問你走到邊,走到叔公門口,叔公捉到做奴狗。
這首童謠前兩句的韻腳字“濃、筒”調(diào)值為21,是陽平字;其余的韻腳字“走、口、狗”調(diào)值是35,是陰上字,陽平、陰上字同作韻腳字。又,換韻一次,第一、二句押陽聲韻,第三、四、六、七句押陰聲韻。
例7路徑歌(四會縣)
講起擔灰好主張,吃了早飯等天光,過去桐油崀門前狗仔吠汪汪,出去長旁黃竹逕一姓為陽,落去夫田鳥說文章。嚴坑坑口眾仙靈皇,馬地坎香車乒乓應落彭坑地方,經(jīng)過洗田問過佬官有間太禾之堂堂,過盡大坑大垌步步難上,雞啼嶺頂過坳風涼,落去馬嘴一見神仙崗下獅子近住。牛眠黃駱直入賣粥之娘娘,朋友擔灰到處,兄弟合意商量,灰價高昂太貴,乃到鎌子逕威整灰郎,任挑任揀裘裘團團,東家招待喜喜洋洋。
據(jù)詹伯慧、張日昇《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diào)查報告》可知,四會話一共八個聲調(diào),分別是:陰平42、陽平21、上聲33、去聲24、上陰入55、上陽入22、下陰入33、下陽入213。這首歌謠的韻腳字中“張、光、汪、章、方”是陰平字,“陽、皇、堂、涼、娘、量、郎、團、洋”是陽平字,這些韻腳字都是平聲字;“上、住”是去聲字。也就是說,整首歌謠的韻腳字既有平聲的,也有仄聲的。但是,入聲在肇慶的民歌中一般是獨用的,不跟其他三聲混合使用,如例4。
2.換韻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一首民歌可押一個韻,也可押多個韻,即允許換韻。
例8耕田佬(德慶縣)
耕田佬,挨饑荒,一日三餐飲粥湯。兩造收來無處放,無指望。交了田租交各項,谷食又完掃空倉。
這首歌謠的韻腳字是“荒、湯、放、望、項、倉”,除了首句外,句句押韻,且一韻到底。
例9賣花歌(高要縣)
賣花童,入花洞?;ㄏ汴囮囁?,花顏朵朵紅。未采花時心已醉,采得花時意更濃。將花放在花籃里,送到花街柳巷中。叫句賣花南喚北,叫句賣花西復東。驚動賣花人看見,看見門外倚花童。叫聲鮮花拈來買,買得鮮花衫袖攏。找夠花錢回繡閣,就把鮮花入花筒?;ê糜叭巳烁?,人好影花花更濃?;ú环旁诨ɑ@里,賣花攜酒返家中?;ê迷聢A人更好,同移花影上金盅。人養(yǎng)鮮花花更俏,鮮花養(yǎng)人樂無窮。
這首歌謠的韻腳字是韻腳字“童、洞、送、紅、濃、中、東、童、攏、筒、濃、中、盅、窮”,是句句押韻,且一韻到底。
例10若是有情結(jié)緣來(封開縣)
男:白糖好吃潮州來,泉水好飲石縫來。哥是白糖妹是水,若是有情結(jié)緣來。
女:十一月來冬至前,花開花落又一年。白紗拿來做棉卷,全心為你日夜纏。
男:門前桐子開白花,大風吹落滿地下。你若有情先開口,莫作楊梅暗開花。
女:打魚打到塘中心,魚又多來水又深。打魚不到不收網(wǎng),戀郎不到不收心。
男:妹子不約郎也來,囑妹人情要留在。別樹有花郎不來,此樹無花等到開。
第一章韻腳字都是“來”,同字相押;第二章“前、年”押韻,“纏”不入韻;第三章“花、下、花”押韻;第四章“心、深、心”押韻;第五章“來、在、來、開”押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五章都是押同一韻母,第二、三、四章各自押韻,整首民歌換韻3次。
例11仔不養(yǎng)父無良心(德慶縣)
夜不成眠無酌斟,思來想去情難禁,黃連豬膽苦加苦,有口難言苦在心。
可恨生得不孝兒,年老家貧便相欺,無衣無食他不理,衾寒枕冷我自知。
知我年老人凄楚,枉費仔女有咁多,身寒頭痛無人問,病倒在床無來過。
氣焗在心成病后,向仔捰錢他發(fā)嬲,清水養(yǎng)魚日日痩,日月難捱怎籌謀。
仔女唔顧爹娘親,忘記當初那時陣,捱更抵夜去拼搏,奔波勞碌為后人。
養(yǎng)大仔女送讀書,全靠父母去操持,擔柴買米得餐煮,生活艱難都忍住。
等到仔女成人后,為他娶妻父操痩,可憐結(jié)婚錢不夠,勞煩親友共籌謀。
籌謀同仔捰返妻,豈料要吃眼前虧,財權(quán)奪去無錢使,火柴熟煙受限制。
兒媳平日賣面光,虛情假意裝大方,其實恨我不早死,好得占多一間房。
盼仔孝順父母親,怎知逆子咁忘恩,公婆三餐都夠癮,對父偏似隔離人。
人家有仔望仔養(yǎng),我今有仔確凄涼,年老力衰無人理,養(yǎng)兒防老成幻想。
我勸世人要記緊,尊敬老人是本份,敬老得福古有話,不論富貴或是貧。
交椅一張輪替坐,當你老時將如何?設(shè)身處地諗一下,仔女不孝誰之過。
我勸后輩要知禮,有錯則改為上計,尊老扶幼家和睦,人人贊你好夫妻。
這首歌謠四句為一章。第一章的韻腳字是“斟、禁、心”;第二章的韻腳字是“兒、欺、理、知”;第三章的韻腳字是“楚、多、過”;第四章的韻腳字是“后、嬲、痩、謀”;第五章的韻腳字是“親、陣、人”;第六章的韻腳字“書、煮、住”;是第七章的韻腳字是“后、痩、夠、謀”;第八章的韻腳字是“妻、虧、制”;第九章的韻腳字是“光、方、房”;第十章的韻腳字是“親、恩、癮、人”;第十一章的韻腳字是“養(yǎng)、涼、想”;第十二章的韻腳字是“緊、份、貧”;第十三章的韻腳字是“坐、何、過”;第十四章的韻腳字是“禮、計、妻”。整首歌謠每四句換一次韻。另外,還需要提出一點的是,德慶話宕江兩攝字文讀保留后鼻韻尾,白讀完全丟棄后鼻韻尾,如這首歌謠中韻腳字“養(yǎng)、涼、想”的后鼻韻尾丟失。
(二)用韻依據(jù)
分析這些民歌的韻腳字,可以發(fā)現(xiàn)押韻的依據(jù)是各地的實際語音。例如,
例12啤啤卜(德慶縣)
啤啤卜,賣田又賣屋,賣了老婆得三擔谷,回到家中又啼哭。
這首歌謠的韻腳字是韻腳字“卜、屋、谷、哭”,押入聲韻。保留入聲是粵方言的語音特點之一,也是德慶話的語音特點之一。
例13戒懶歌(德慶縣)
大舜為善雞鳴遲,大禹治水三餐饑,仲尼無終寢夜思,圣人事業(yè)勤而已。昔聞鑿壁有匡衡,又聞車胤亦囊螢,韓愈焚膏能繼晷,孫康映雪且留名。學懶最無用,待我告你知;官懶吏曹欺,將懶士卒離;母懶兒號寒,夫懶妻啼饑;貓懶鼠亂走,犬懶盜不疑。細看乾坤內(nèi),懶字應避忌。諸弟聽訓誨,日日無懶意。唱下戒懶歌,時刻提醒你。
這首歌謠的韻腳字是“遲、饑、思、已、知、欺、離、饑、疑、忌、意、你”,押陰聲韻。從這些韻腳字可以看出德慶話的一個特點:止攝開口字韻母為[i],而“饑、欺、離、你”在廣州話的韻母為[?調(diào)i]。
例14井水飲干心冇涼(封開縣)
一條大路長又長,幾時上到嶺中央,上到嶺中央有個井,井水飲干心冇涼。日頭初出正中心,葫蘆下水半邊沉,一沉就要沉到底,你半途而廢掛兩心。
前四句“長、央、涼”押陽聲韻,后四句“心、沉、心”押韻且都是-m韻尾字。-m韻尾的存在是粵方言的語音特點,同樣也體現(xiàn)在封開縣的方音中。
例15妹扯豬草要小心(廣寧縣)
妹扯豬草要小心,黃茅刀子利過針。若是刀子切妹手,妹痛皮來哥痛心。
“心、針、心”押韻且都是-m韻尾字。-m韻尾的存在是粵方言的語音特點,同樣也體現(xiàn)在廣寧縣的方音中。
從以上四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肇慶民歌的押韻是跟當?shù)氐膶嶋H語音相符合,例12的韻腳字都是入聲字,且都押韻,體現(xiàn)了粵方言保留了入聲韻尾的特點;例13德慶話止攝開口字韻母為[i],跟廣州話讀[?調(diào)i]有差異,體現(xiàn)了德慶話的實際語音情況;例14、15,體現(xiàn)了粵方言保留了-m韻尾的特點。
二.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從上文的分析,可見肇慶民歌的語句并沒有固定的數(shù)量。各句所含字數(shù)多為3、5、7、9,也有4、6、8。顯然,肇慶民歌對與語句數(shù)量和字數(shù)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肇慶民歌的自由隨意,隨情感表達的需要而定。
再者,粵方言的語言節(jié)奏屬于音節(jié)(或韻素)型節(jié)奏,相當于中國戲曲中“有板無眼”式(也稱“流水板”)節(jié)奏。這主要是因為粵方言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反映到民歌上也是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例16小公雞(懷集縣)
小公雞,尾威威,一早出籠句句啼。叫我趁早去讀書,讀得成名上云梯。有時農(nóng)忙緊,督我加早去耙犁。閑暇啼,叫我睇牛唱歌仔。正晏啼,請客同餐醉一齊。晚來啼,報知入黑收工齊。我夠魄,我有禮,你出色,你夠威,家家養(yǎng)只肥公雞。
“威”、“緊”、“仔”是粵方言詞。“威威”是“威”的重疊,饒秉才等《廣州話詞典》收錄了“威”字在粵方言中的其中一個義項:“美;漂亮”?!拔餐敝感」u的尾巴漂亮。又,“你夠威”的“威”是“威風”的意思,與普通話無異。“緊”是“正在進行”的意思?!白小?,在粵方言中是名詞后綴,表示小稱。此處“歌仔”的意思就是短小的歌謠。跟屬于“音步型”語言節(jié)奏的普通話相比,我們可以看到粵方言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的特點,如“入黑”表示“天進入黑夜”的意思,也就是“天黑”,其中“黑”是“黑夜”的意思,等等。
例17官何喜(德慶縣)
官何喜,喜有由,卻為荷包滿滿兜。不論下民肥共痩,酸到透,魚肉任下手,貪人錢財冇梗喉。
“喜”、“由”、“兜”、“冇”分別對應普通話的“喜歡”、“理由”、“袋子”、“沒有”的意思。這也體現(xiàn)了粵方言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的特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沒有語句數(shù)量和各句字數(shù)明確確定的情況下,肇慶民歌以獨特的用韻、用詞形成了自有的韻律,其中的特點概括如下:
(1)肇慶民歌各語句并沒有規(guī)定各字的平仄格式,字詞的排列順序依照語義排列。(2)根據(jù)韻腳字的聲調(diào),可分為三種類型:平聲韻、仄聲韻、平仄韻混用。(3)肇慶民歌的用韻依據(jù)是本地語音。(4)一首歌謠可押一個韻,也可以押多個韻,即允許換韻。(5)歌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肇慶民歌大量運用押韻,使得其讀起來朗朗上口,音律和諧。肇慶民歌雖然大部分押韻,但是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字數(shù)、平仄沒有近代詩那樣嚴格,風格較為自由、隨意。
參考文獻
[1]范曉君.肇慶民歌選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
[2]李榮,白宛如編.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廣州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吳宇媚.粵語童謠的語音特色研究[J].嶺南文史,2017,(04):55-57.
[4]肇慶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編委會編.肇慶民間歌謠選本.
[5]肇慶市端州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肇慶市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6]詹伯慧,張日昇.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diào)查報告[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
注 釋
①據(jù)《肇慶市志》記載,指的是《雞公仔》這首歌謠不但在本地流傳,上至廣西梧州,下至珠江三角洲各縣都廣泛流行,因此獨立為一類,并命名為“一首在西江流域廣泛流傳的歌謠”。
②本文出現(xiàn)的每一首歌謠都標注流傳地區(qū),且均依據(jù)材料所記錄的原有稱呼。
本文系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肇慶民歌韻律特點及流傳研究”(編號:KYCX20_2147)相關(guān)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