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初中歷史線上教學效果,筆者嘗試了“課前—課中—課后—答疑輔導”四個環(huán)節(jié)過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以及“教師—學生—家長”三點聯(lián)動反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同時在歷史線上教學中融合時政思想教學模式,滲
透時政內容,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初中歷史;線上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28-02
引 言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都在探索適合歷史學科的線上教學模式。如何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鞏固學生習得的知識,成為初中歷史教師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谝陨蠁栴},本文針對初中歷史線上教學模式展開探析。
一、初中歷史線上課程的特點
初中歷史線上課程具有大時序、小專題、“點—線—面”相結合的特點,注重縱通與橫通,注重歷時性與共時性。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線上教學主要涉及“學、講、練”三個模塊,即按照“學生自學(課前導學)—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課后檢測)”的程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思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講解時則應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以初三歷史復習課為例,線上教學的基本流程是先概述單元(專題)內容,再講述重難點和常考點,最后進行習題訓練。課前導學、錄播課與課后檢測均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師應引導學生初步培養(yǎng)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單進行課本知識預習,再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重點輔導與講解,最后通過課后練習進行知識的鞏固。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關注課前設計與課堂學生生成過程,多樣化進行診斷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1]。
二、初中歷史線上教學運行模式研究
線上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線上教學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需要師生互動,缺乏任一主體都無法形成有效的教學。
其次,線上教學依賴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和常規(guī)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提供更多數(shù)量和形式的學習支架,這樣才能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豐富教學形式,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
最后,線上教學的著力點體現(xiàn)在學生方面,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里的自主學習,既包括知識點的學習,又包括學習方法的學習。
(一)“課前—課中—課后—答疑輔導”過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
針對線上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架構“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式。這一概念應成為當下各地開展線上教學所秉持并實踐的共識。初中歷史線上教學需要具備以下三個特征:構建“課前預習—課中聽課學習—課后復習及作業(yè)—答疑輔導”四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線上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重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線上的“模擬課堂”,即把線下教室搬到線上環(huán)境[2]。課前充分預習是線上教學良好運行的前提。教師在授課前應提供詳細的電子版教材及相關學習資料,并制訂詳細的每課導學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導學案的填寫,并根據(jù)導學案內容熟悉課本,在課本中畫出導學案重點內容,以節(jié)約教師課堂教學的時間。
在蘇州市線上教學中,教師采用多樣化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主要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直接依托蘇州市線上教育中心,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市級線上課程,通過平臺的班級學情數(shù)據(jù),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第二種,借助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平臺另開直播課堂,以此來“轉播”市級線上課的視頻。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師生互動、規(guī)范作息時間,其中教學內容與市級線上課是一致的。第三種,部分學校由于校內課時、進度的安排與市級課程有差異,采用校級直播與市級線上課轉播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史學文字材料與視頻材料,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抓住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點,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盡可能消除學生線上學習的弊端。課后,教師可根據(jù)課堂內容布置適當?shù)淖鳂I(yè)及習題,讓學生自主練習、課下復習課堂聽課內容。線上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進行答疑輔導。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堂討論區(qū)、學生微信群、QQ群進行答疑解惑。這樣能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教師應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答疑過程式完整的線上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前更好地熟悉課本與課堂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生可通過課后的針對性訓練,達到夯實、強化課堂知識的效果,最后再通過教師的講解與答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與橫向聯(lián)系,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二)“教師—學生—家長”三點聯(lián)動反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學生的線上聽課學習會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學生很難認真聽課和學習。在線上教學中,家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在線上學習中,學生會存在自制力不強、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等現(xiàn)象。線上課堂存在的局限性,使師生互動減少,不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與內容。這些影響因素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基于以上影響因素,教師在利用網絡進行線上授課時,應提前告知學生課堂紀律與要求,以及課后反饋檢查方式。家長應首先保證線上教學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的安靜,并適當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可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課后,教師可充分利用線上軟件,如通過班級小管家小程序,上傳布置的作業(yè)與課堂筆記等。教師也可在小程序中反饋學生作業(yè)完成的準確率與記筆記的認真程度。這樣,家長不僅可以實時接收教師的反饋,還能適當監(jiān)督學生,并與教師及時溝通反饋學生聽課學習狀況,從而構成“教師—學生—家長”聯(lián)動反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盡可能解決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作用。
(三)初中歷史線上教學融合時政思想教學運行模式
初中歷史課堂與時政思想內容本是緊密結合的。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度挖掘課本素材,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滲透當下時政內容,通過歷史學習與時政思想學習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xiàn)在歷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三、線下對接線上教學的建議
一方面,對于線上教學中的優(yōu)秀課例,在復學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對其進行充分印證。例如,在初三歷史的中考試題訓練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是否將《中考題型與解題方法指導》中所講述的方法真正運用于解題中,并及時對學生加以點撥。
另一方面,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初中生還十分欠缺線上學習所需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力。首先,由于部分線上課程并非直播,而是事先錄制的,預設性較強,傾向于知識傳授,欠缺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對生成性問題的關注,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疑惑;由于容量較大,學生可能跟不上節(jié)奏。復學后,教師在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以問題為導向,第一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蘇州線上教育中心的班級學情數(shù)據(jù),以及學生的筆記、作業(yè)完成質量,綜合評估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對線上學習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進一步幫助其做好從線上到線下的銜接;對不夠自覺和自律的學生,以及受客觀條件限制而未能較好地進行線上學習的學生,教師則必須“回頭看”,幫其補短板。
結 語
線上教學工作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均是全新的挑戰(zhàn)。初中歷史的線上教學應基于教學效果,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答疑輔導”過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教師—學生—家長”三點聯(lián)動反饋式線上教學運行模式、初中歷史線上教學融合時政思想教學運行模式,通過多模式結合的初中歷史線上教學運行模式,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歷史學科中,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點和興趣點,在線上教育的“延長線”上育人。
通過線上教學的嘗試,不可否認的是,線上教學確實是線下教學的有效、有力補充。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將會有更多可能性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不僅要求教師透徹研究教學內容,有效組織線上教學活動,還要求教師突破線上教學方式的弊端,揚長避短,讓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劉永樹.讓“停課不停學”從“有序”走向“有效”[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0(06):13-14.
吳遵民.非常時期的教育學思考 論教育技術的責任、使命與擔當[J].今日教育,2020(03):8-11.
作者簡介:郭炳宏(1992.7—),女,山西晉中人,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歷史教學和家庭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