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超群 王巧萍 尹燦東
優(yōu)秀傳統(tǒng)地方文化正在與高校文化育人接軌,通過傳統(tǒng)文化取長補短,整合資源,正是當今“高校文化育人”和“優(yōu)秀地方文化傳承”的工作新思路。通過閩南地區(qū)高校對閩南文化融入高校的多元智能傳承研究,使優(yōu)秀傳統(tǒng)地方文化與思政教育實現(xiàn)多元共向育人,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的多元智能水平。
個體智能存在差異,行為活動可以促進智能全面發(fā)展。首先,依據(jù)多元智能理論詳細分模塊設計大學生閩南文化傳承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大學生閩南文化育人系列活動,以福建省泉州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同年級同專業(yè)中的閩南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對象中開展精心設計的閩南文化育人系列活動。為保證數(shù)據(jù)的客觀性,筆者對研究對象精心篩選,本次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手段選擇參加過多元智能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系列活動的A班(實驗組)和未參與多元智能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系列活動的B班(對照組)。參與閩南文化系列活動的A班(實驗組)和未參與閩南文化系列活動的B班(對照組)均來自于閩南地區(qū)高校的同校同一個年級同專業(yè)的兩個不同班級的閩南籍學生。學期結束后,將基于閩南文化改編目前已有較高信度效度的《多元智能自我評價量表》,并用于檢測與探究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一學期后的多元智能水平上的差異情況,以此檢測閩南文化育人系列活動對大學生多元智能總水平的影響。調查過程中,在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一共分發(fā)120份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并剔除20份無效問卷。圖表顯示的是數(shù)據(jù)輸入SPSS21.0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智能水平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根據(jù)五級制李克特量表的五級評分制,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智能得分情況輸入SPSS21.0并操作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從數(shù)據(jù)結果我們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多元智能平均分t檢驗Sig.值為0.046<0.05,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數(shù)據(jù)結果推斷參加過多元智能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高校閩南文化育人系列活動的實驗組和未參與的對照組的智能總體水平達到了統(tǒng)計意義上的顯著差異。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高校閩南文化育人系列活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多元智能總體水平。
實驗組與對照組智能水平T檢驗結果
在多元智能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高校文化育人活動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當?shù)亻}南文化,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大學生閩南文化傳承的現(xiàn)實情況以及思政教育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筆者針對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兩條主線對9位學生調查對象以及6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訪談,并對被訪談者提出的建議進行認真整理與歸納。在多元智能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方案中,被訪談的教師與學生均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配合,并給出了高校閩南文化育人與智能活動提升深度融合的具體建議,具體建議如下。
閩南高??梢圆欢ㄆ谠谛扰e辦閩南文化講座、閩南文化選修課、校外觀看泉州梨園的閩南文化表演、閩南文化演講比賽、閩南文化中話題辯論賽、大學生閩南語情景劇比賽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閩南文化選修課開辦以來,選課火爆,選修課特別受到福建省外生源學生的歡迎。在言語-語言智能的閩南文化培育活動中,建議主講教師或者主辦單位將中國共產黨在閩南地區(qū)的革命歷史融匯貫通到閩南文化選修課或者閩南語大學生情景劇等活動中,使優(yōu)秀革命傳統(tǒng)與閩南文化的傳承相融合,做到融合優(yōu)秀傳統(tǒng)地方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多元共向育人。
為促進大學生邏輯-數(shù)理智能的發(fā)展,高??梢酝茝V邏輯-數(shù)理智能類的閩南文化傳承活動。在此類閩南文化傳承活動中,建議高校舉辦思政話題的閩南語頭腦風暴大賽。邏輯-數(shù)理智能類的閩南文化傳承活動對大學生推理能力的訓練還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利用這樣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同時潛移默化地讓大學生感同身受地了解閩南語與身邊的閩南文化。
建議高校可以在身體-動覺智能方面增加一些活動,如高校可以大力發(fā)動學生社團,通過語言戲劇社團來組織閩南民間傳說或者民間戲劇的角色扮演、戲劇比賽等,戲劇主題可以提前確定為弘揚正能量或者傳統(tǒng)美德。這樣的活動既能讓廣大學生對閩南戲劇產生興趣,又讓大學生對當?shù)氐拈}南民風民俗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融入閩南地區(qū)的生活風俗與習慣。
在視覺-空間智能方面,接受訪談的思政工作者建議高校舉辦閩南文化手抄報、閩南文化手繪、閩南文化黑板報等學生賽事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閩南文化傳承活動中來,如舉辦主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閩南”的大學生手繪比賽,并對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yōu)秀閩南文化作品進行展示與宣傳,使思政教育在無形中與閩南文化完美契合。
人際交往智能的培育對高校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建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固有課堂形式,把心理團體輔導類活動搬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通過小游戲來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誠信、友善,并在實際活動中理解與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
在自然觀察智能方面的高校閩南文化育人活動的設計上,接受訪談的人員強烈建議組織閩南高校大學生到室外接觸大自然,實地了解閩南文化。很多閩南高校在假期舉辦閩南文化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此外泉州市還舉行過“新生泉州游”閩南文化拓展活動。在這些夏令營或者新生游閩南活動路線中,高??梢越M織對黨內政治生活館的參觀,通過了解閩南革命歷史,讓思政教育與閩南文化在高校學生主題教育活動中深度融合。
在數(shù)據(jù)分析和訪談歸納的基礎上,本研究對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多元融合實踐方案進行了深化與改進。研究證明,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多元融合實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各項智能水平,同時也在積極實現(xiàn)高校閩南文化育人功能。
因此,對于文化傳承與文化育人工作,可以通過充分了解大學生群體的不同智能特點,并在大學生群體中實踐閩南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多元融合方案,根據(jù)不同的智能特點開展文化育人實踐活動,進而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地方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多元共向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