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飛
1979年11月初至中旬,樸老夫婦在蘇州、上海、鎮(zhèn)口(京口)、揚州四地游歷一番,會親訪友。11月4日開始,趙樸老夫婦來到從蘇州來到上海,至11月11日離滬,都下榻在錦江飯店。他們沒有出席大的社會活動,其間和含美、張孝權(quán)、范如松、陳邦炎等親友相聚,興致甚高。
11月9日下午,方行、辛南夫婦來訪。方行(1915-2000),1957年7月起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及黨組成員,兼任上海美協(xié)黨組書記、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副主任等職,是趙樸老的老朋友。兩對夫妻四個故友述長述短,熱鬧一下午,之后一同在錦江飯店共進(jìn)晚餐。
11月11日,歷時8天的上海之行即將結(jié)束,錦江飯店向樸老收取生活費人民幣23.2元,糧票11.6斤。
兩年后的7月12日,樸老收到寄自上海信函一封,是方行的手書,中有文字一段如下:“前年你們來滬,我請樸老寫字,硯臺印泥均是借來的,記得事后即分頭歸還,不意近忽來提起,謂印泥是收到了,硯臺迄未收到,隨即詢問相關(guān)人員,均說時隔年余,已難詳憶,一時又買不到類似之硯,以至賠亦無從賠起,想起實在乏味。記得樸老案上,硯臺甚多,如有不需者,即贈我一方如何?老朋友諒不會責(zé)我不倫不類吧。若均為所需,當(dāng)另設(shè)法,以上所云,即一笑置之可耳!”
樸老夫婦閱信大樂,原來那次在錦江,方行辛南為了打老朋友秋風(fēng),借來硯臺印泥,讓樸老為他們寫字,雖然達(dá)到了目的,但顧此失彼,事后那邊借主的事手續(xù)沒有完善好,竟然成了一筆糊涂賬。
方行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文化局的領(lǐng)導(dǎo),對一方硯臺的遺失依然耿耿于懷,可見他頗為潔身自好的性格。另一方面,方行向趙樸老求硯去擺平自己欠下的糊涂賬,可見這一對老朋友的關(guān)系十分親密,不分彼此,有著深厚的情誼。
(作者為安徽省太湖縣政協(xié)辦公室副主任、趙樸初生平事跡陳列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