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瓊燕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關鍵的部分,是自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完成豐富知識結構、拓寬視野的目標,但顯然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未實現(xiàn)這一目標,其中依然有一些不足阻礙著高效語文閱讀的實現(xiàn)?;诖耍疚牡难芯繌墓P者的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分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都是依靠語文老師一字一句的解釋開展的,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配角”,被動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新課改這一背景讓教育環(huán)境更加自由民主,而要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就要深入地剖析在現(xiàn)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尚存的缺陷與不足,針對問題對癥下藥,不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完全適應新的教育環(huán)境,起碼就現(xiàn)階段而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著實存在一些問題,主觀上或客觀上都呈現(xiàn)出很多不足。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本應能夠以個人習慣愛好為基礎進行閱讀練習,但實際上閱讀的效果并不理想,具體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主觀差異性因素的影響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難以把握合適的“度”,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就是豐富視野、挖掘智力的過程,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前幾年的知識洗禮,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認知能力。教師的閱讀教學若不能針對不同學生把握合適的力度,在難度相同的閱讀學習任務下,部分學生難以理解閱讀的內容,也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質疑,整體的閱讀教學質量受到巨大影響。小學生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直接體現(xiàn)在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上。
2.客觀因素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的環(huán)境也有變化,適應新環(huán)境的閱讀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和有序。教師不會也不應該一直盯著學生閱讀,也不應該逐字逐句的解釋,小學高年級學生應該學會自主學習和閱讀。然而,尚未成熟的學生自制力依然不強,在外在的多種誘惑下很難認真進行閱讀學習,是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一大因素。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夠靈活,師生之間的閱讀缺乏互動等等都會影響閱讀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對整個閱讀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出改變和突破并非易事,教師在面臨巨大的教學壓力下要有所調整,不能以短期目標蒙蔽雙眼,而是要放眼長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讓基礎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更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現(xiàn)狀,達到拓寬視野、開拓思維的最終目標。
1.教師合理定位個人角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視為閱讀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正確閱讀。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是溝通學生和書本之間的關鍵媒介,一方面要傳遞閱讀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和書本之間的溝通交流,書本、教師和學生三者之間能夠建立良好互動關系,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積極有效。在多方的直接聯(lián)系下,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實現(xiàn)雙向性,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進行合理定位,明確自己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價值。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思想感悟和知識認知的機遇,實現(xiàn)思維上的碰撞,發(fā)揮學生的個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明確定位,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下學生的想象力和認知力得以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
2.提倡個性化的閱讀,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夠悟出文本的精髓,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中解放學生的思想禁錮,開展個性化的閱讀以開拓思維,釋放自由的空間。語文閱讀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擺脫標準答案需要擺脫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引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教師有效教學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學生的閱讀感悟,以閱讀教學規(guī)律為前提鍛煉學生獨立思考意識與獨立思考能力,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并以創(chuàng)造性閱讀提升閱讀的質量。比如,在教學《騎鵝旅行記》這篇課文,引導學生說說“尼爾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我鼓勵學生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評價說“尼爾斯很淘氣頑皮,喜歡惡作劇。”有的則評價說“從‘父母從教堂回來時,發(fā)現(xiàn)雄鵝不見了,他們會傷心的等語句中,可以看出尼爾斯其實也是一個體貼父母的人?!睂τ谶@些評價,我都及時給予肯定。
3.語文的閱讀從來不是一項一次性的活動,而是需要多次閱讀的
第一,教師要開展示范朗讀工作,讓學生在初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中的關鍵字、關鍵詞和關鍵句,在適當?shù)闹敢鸵龑е刑嵘龑W生閱讀的水平。在閱讀的節(jié)奏上,教師通過示范朗讀能夠提供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模仿和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法。例如,教學文言文及古詩詞時,我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讀課文,接著根據(jù)情況進行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把握節(jié)奏和停頓,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最終達成熟讀文本的目標。
第二,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融入新的、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摒棄傳統(tǒng)的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能夠結合個人的喜好和習慣選擇讓自己最舒服、效果最明顯的閱讀方式。如《窮人》一文,第8至27自然段,桑娜復雜的內心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是朗讀指導的重點。讀這一部分,要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場合的心情。這部分描寫中,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朗讀指導時我先讓學生體會其不同的作用。如,第9、11自然段中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xù),第16自然段中表示語意的跳躍,第18、23自然段中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接著我讓學生根據(jù)標點符號的提示自己試讀,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然后,采用分角色、師生合作、同桌合作朗讀,以及刪改文中人物對話時的語氣詞、省略號等來與原文進行比較朗讀,啟發(fā)學生體會原文中語言描寫的妙處,理解人物對話時的內心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后進行總結和反饋,學會總結在閱讀過程中碰壁的地方和閱讀中的收獲。開展自評和總結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深入地探究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主動在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助力學生流暢、準確地閱讀,為初高中乃至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閱讀夯實基礎。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說和家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春節(jié)的哪些風俗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指名說一說從插圖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這樣自然地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閱讀和體會文章,而在最后的反思總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先自我總結,而后再在同學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知識領域或情感領域等多方面的收獲,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深層次的閱讀,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感受文章欲要傳遞的內容,達到高效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學生面臨的閱讀學習任務是艱巨的,但教師的教學目標并非單純地提升成績,而是要從閱讀習慣、思維拓展和閱讀體驗等方面著手,對自己的角色有準確的定位,引導學生在有效的閱讀中鍛煉思維和能力,拓寬個人的視野,為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和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樹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64):36.
[2]鄒軍.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真實作文的實施[J].成功(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