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元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醫(yī)院針灸科,安徽馬鞍山 243000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臨床常見的疲勞證候群,其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患者具體表現(xiàn)為疲勞不能緩解,且持續(xù)時間>6 個月,并出現(xiàn)咽痛、淋巴結(jié)腫大、頭疼等癥狀,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均造成嚴重影響[1-2]。隨著生活、社會壓力的增加,CFS的患病率逐年遞增,且日益趨于低齡化[3]。現(xiàn)代醫(yī)學對該病的干預措施具體有行為、認知、運動、藥物療法,但療效欠佳[4]。祖國醫(yī)學將其歸屬于“虛勞”“四肢勞倦”等范疇,多采用中藥、針刺、灸法等治療,取得滿意效果[5]。但目前臨床關于針灸治療CFS 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針刺加艾灸治療CFS 脾腎陽虛型的效果,為臨床治療CFS 提供新思路。
選擇2017 年2 月至2020 年7 月安徽省馬鞍山市中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治未病科門診收治的CFS 脾腎陽虛型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CFS 診斷標準[6];②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關于脾腎陽虛型的診斷標準;③患者知情研究內(nèi)容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原發(fā)性或器質(zhì)性疾病導致的慢性疲勞患者;②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暈針或暈灸患者;④合并造血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虎萁? 周內(nèi)接受針對CFS的相關治療。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0~55 歲,平均(38.12±5.66)歲;病程1~6 年,平均(3.39±0.85)年。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1~55 歲,平均(38.01±5.49)歲;病程1~6 年,平均(3.37±0.80)年。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8],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對照組給予普通針刺治療。取患者仰臥位,對足三里、百會、合谷、關元、膻中及雙側(cè)足太沖、氣海、三陰交穴位消毒處理后,用0.25 mm×40.00 mm的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義烏星航醫(yī)療公司),百會、膻中等穴位順著經(jīng)脈走行方向平行刺入,其余穴位直刺進針,得氣后,對百會、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位行捻轉(zhuǎn)補法,剩余穴位平補平瀉,留針30 min,隔天治療1 次,5 次為1 個療程,治療6 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艾灸治療。選擇神闕穴位上方懸灸艾灸,15~20 min/次,見局部皮膚發(fā)紅為宜,隔天治療1 次,5 次為1 個療程,治療6 個療程。
①比較治療后療效。②比較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對記憶力減退、緊張焦慮、失眠抑郁等癥狀進行評分,每項癥狀0~5 分,分值越高,疲勞程度越嚴重。③比較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低溫放置30 min 后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處理10 min 后分離血清,離心半徑為4 cm,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測定血清中IgG、IgA、IgM 水平,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11212)說明書進行。④比較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顯效:疲勞癥狀、體征消失,恢復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疲勞癥狀、體征減少2/3,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無效:未達上述標準[9]??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記憶力減退、緊張焦慮和失眠抑郁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治療后,兩組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 <0.05。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CFS 以疲勞為主要表現(xiàn),其發(fā)生多與精神壓力、免疫功能紊亂、心理壓力、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已成為21 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10-11]。西醫(yī)多采用類固醇藥物進行治療,或進行抗抑郁、抗焦慮、抗病毒等對癥處理,但效果不佳,且長期服藥會損害胃腸功能、肝功能[12-14]。因此如何安全有效治療CFS 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課題。
中醫(yī)學中并無CFS 病名,根據(jù)其臨床具體表現(xiàn)將其歸屬于“虛勞”范疇[15]。本病多虛損為本,氣滯、氣郁、經(jīng)脈不通為標,病位在五臟,病機多為本虛標實,以虛證為主,因此治療應當以補虛扶正、疏肝理氣為主[16-18]。本研究采用針刺加艾灸治療,其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主要結(jié)合穴位特性、藥物作用、艾灸作用治療。資料表明[19-21],背為陽,腹為陰,背俞穴位主要位于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第1 側(cè)線處,與督脈之間保持密切關聯(lián),而督脈對全身陽氣具有統(tǒng)籌作用,進而推斷針灸五臟及背俞穴位能夠充分調(diào)動全身臟器氣機,調(diào)暢情志,調(diào)理全身臟腑氣血陰陽虛實。艾灸由艾葉制作而成,通過產(chǎn)生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某一特定部位,具有補益的作用[22]。神闕穴所處位置皮膚及脂肪組織均較單薄,艾灸神闕位不僅能夠?qū)ι窠?jīng)末梢產(chǎn)生刺激作用,而且可刺激神經(jīng)反射、傳導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部組織,進而快速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疾病轉(zhuǎn)歸[2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針刺加艾灸治療CFS的總有效率高于普通針刺治療,且治療后,患者記憶力減退、緊張焦慮、失眠抑郁等癥狀評分均低于普通針刺治療??梢娽槾碳影闹委烠FS 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療效。
資料表明[24],機體抵抗疾病的主力軍為免疫系統(tǒng),擁有一個健全的免疫系統(tǒng)是確保健康的重要標志。當機體組織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tài)時,會過度消耗精氣神,損傷機體組織的免疫系統(tǒng),最終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表明[25],多數(shù)CFS 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紊亂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抗病毒抗體表達水平異常升高,進而導致患者全身多個器官及免疫系統(tǒng)受損。本研究顯示,CFS 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現(xiàn)象,經(jīng)治療后免疫功能逐漸升高,但針刺加艾灸治療患者的免疫功能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普通針刺治療,提示針刺加艾灸治療CFS 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進而提高機體組織抗病毒能力。分析原因:艾灸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變態(tài)反應等作用,與針刺治療結(jié)合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失衡的作用。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方法治療過程中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可見針刺加艾灸治療CFS的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所納入樣本量較小,且觀察時間短,未進行隨訪,因此遠期效果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②CFS 包含多個證型,但本研究就脾腎陽虛型患者進行研究,觀察證型較為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納入更多的證型進行分析對比。
綜上所述,針刺加艾灸治療CFS 脾腎陽虛型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免疫功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