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萍 朱 玲
1.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醫(yī)院高干病房,江蘇無錫 214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醫(yī)院心內科一區(qū),江蘇無錫 214000
機械通氣是老年重癥疾病患者常用救治技術,可有效緩解通氣障礙,但易發(fā)生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加重患者痛苦體驗[1]。Vincent 等[2]通過整合淺鎮(zhèn)靜、目標導向性鎮(zhèn)靜、程序化鎮(zhèn)靜等理論,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早期舒適鎮(zhèn)痛、最小化鎮(zhèn)靜、最大化人文關懷”等舒適化淺鎮(zhèn)靜理念(eCASH)。另有學者指出,早期活動干預能提高ICU 機械通氣患者肌力,預防ICU 獲得性衰弱,縮短機械通氣時間[3]。本研究以ICU 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重癥監(jiān)護體驗為觀察指標,探討基于eCASH理念的健康管理在ICU老年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9 年1 月至12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4 醫(yī)院收治的ICU老年機械通氣患者88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②符合鎮(zhèn)痛鎮(zhèn)靜治療與機械通氣治療指征[4];③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Ⅱ,APACHE-Ⅱ)[5]不低于15 分;④ICU 機械通氣時間不少于48 h;⑤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并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障礙或認知異常;②伴嚴重聽/視覺障礙;③伴肢體功能障礙;④合并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4例、對照組44例(自動出院2例,實際納入4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給予ICU老年機械通氣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監(jiān)護環(huán)境支持、基礎護理、鎮(zhèn)痛/鎮(zhèn)靜管理以及譫妄并發(fā)癥的預防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聯合應用基于eCASH理念指導下的健康管理,具體如下:(1)組建健康管理小組。成員由護士長1 名、N3~N4 級護士10 名、危重癥??谱o士2 名、主治醫(yī)師4 名、康復科醫(yī)師2 名組成,組織小組成員培訓學習eCASH理念、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重癥監(jiān)護體驗等相關知識,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通過考核后方可參與ICU 健康管理。基于eCASH理念編制《ICU 機械通氣患者健康教育手冊》,制訂個性化的eCASH理念指導下的健康管理方案。(2)健康管理。①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eCASH理念、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重癥監(jiān)護體驗等相關知識,說明本次健康管理的目的、內容、意義,指導患者如何配合健康管理實施。20~30 min/次,2~3 次/5 d。②早期鎮(zhèn)痛干預:每3 h 采用數字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6]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遵醫(yī)囑給予瑞芬太尼鎮(zhèn)痛[維持劑量0.1~0.3 μg/(kg·h)]。③舒適化淺鎮(zhèn)靜:每30~60 min 采用躁動鎮(zhèn)靜評定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7]評估患者鎮(zhèn)靜情況,遵醫(yī)給[予右美咪定鎮(zhèn)靜劑維持劑量0.5~1.5 μg/(kg·h)],維持RASS 評分-2~0 分之間。④人文關懷:了解患者心理及性格特點,給予患者個性化護理;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指導其制作微信情感小視頻,由護士播放給患者看或聽;實施人性化的彈性探視管理,原則以患者需求為中心,以利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⑤舒適護理:妥善固定呼吸機管路,預防患者翻身時牽拉呼吸機管路所致刺激與不適;通過眼神交流、肢體撫摸等方式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通過體位支持增加患者舒適度。⑥早期活動干預:參照相關文獻[8-9]制訂活動方案,進行早期床上運動,分為Ⅰ級運動(運動內容:握拳+舉臂+踝泵等,4 節(jié)拍/個,15 min/次,2 次/d)、Ⅱ級運動內容:握拳+舉臂+踝泵+腳踏車+直腿抬高等,6 節(jié)拍/個,20 min/次,2 次/d)、Ⅲ級運動運動內容:握拳+舉臂+踝泵+腳踏車+直腿抬高+擴胸等,8 節(jié)拍/個,30 min/次,2 次/d);脫機24 h 循環(huán)穩(wěn)定后,可漸進性進行雙腳著地(15~20 min/次)、坐于床旁(30 min/次,1~2 次/d)、獨立行走(30 min/次,1 次/d)。床上床下活動必須嚴格遵循漸進性、階梯性原則,以保證患者安全。
患者出院時,比較下列指標:①機械通氣治療相關指標(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譫妄(譫妄發(fā)生率、首次譫妄持續(xù)時間、譫妄發(fā)生時間)、ICU 獲得性衰弱(肌力評分、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重癥監(jiān)護體驗、健康管理滿意度等。譫妄采用ICU 譫妄評估診斷表[10]進行評估,當意識狀態(tài)急性改變或病程反復波動及注意力缺損,同時伴有思維紊亂或意識清晰度降低,則判斷為譫妄。ICU獲得性衰弱采用醫(yī)學研究委員會評分[11]進行評估,包括雙側6 組肌肉群肌力情況,采用0~5 級評定法,總分0~60 分,分值<48 分,判斷為ICU 獲得性衰弱。②重癥監(jiān)護體驗:參照王克芳[12]《機械通氣患者重癥監(jiān)護體驗量表》進行測評,包括環(huán)境感受(7 條目)、技術體驗(4 條目)、認知與感受改變(4 條目)、人際支持需求(5 條目)、治療與病情信息(3 條目)5 個維度,每個條目評分1~5分,每個維度取所在維度的平均值,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監(jiān)護體驗就越差。量表Cronbach’s α=0.865。
采用SPSS 21.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譫妄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MRC 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 或P <0.01)。見表3。
表3 兩組譫妄與ICU 獲得性衰弱比較
觀察組環(huán)境感受、認知與感受改變、人際支持需求、治療與病情信息、重癥監(jiān)護體驗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重癥監(jiān)護體驗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重癥監(jiān)護體驗評分比較(分,)
譫妄是ICU 住院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主要表現為思維混亂、認知功能障礙等[13]。約有43.18%的ICU 譫妄者未被識別,嚴重影響患者治療與康復[14-15]。淺鎮(zhèn)靜策略是保留患者語言、觸覺、意識等主觀反應,對呼吸循環(huán)不產生抑制的一種鎮(zhèn)靜狀態(tài)[16],eCASH理念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化淺鎮(zhèn)靜策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ICU 譫妄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約為25%[17],絕對臥床1 周會導致肌肉力量損失10%[18]。早期漸進性康復運動,能促進肌肉蛋白的合成,減少骨骼肌細胞去神經支配,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恢復,有利于減少ICU 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率[19-20]。石沉默等[21]研究認為,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早期康復運動,能夠減少重癥監(jiān)護患者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概率;卞紅等[22]報道,基于eCASH理念指導下的早期活動應用于48例ICU 機械通氣患者中,可促進患者肌力恢復。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ICU 獲得性衰弱、MRC 肌力評分,所得結論也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重癥監(jiān)護體驗是ICU 住院患者的自我感知過程,能夠反映患者ICU 住院過程中心理健康狀況及舒適程度[23-25]。相關研究表明,ICU 機械通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痛苦體驗[26]?;趀CASH理念指導下的健康管理將人文關懷、舒適護理運用到ICU 機械通氣治療患者中,能夠化解患者住院痛苦體驗。本研究中,早期鎮(zhèn)痛、舒適性淺鎮(zhèn)靜均可緩解患者身心應激反應;視頻探視系統(tǒng)、微信情感小視頻可給予患者更多情感支持;肢體撫觸等舒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適度[27-30]。結果顯示,觀察組環(huán)境感受、認知與感受改變、人際支持需求、治療與病情信息、重癥監(jiān)護體驗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eCASH理念指導下的健康管理能夠緩解ICU老年機械通氣患者的重癥監(jiān)護痛苦體驗。
綜上所述,基于eCASH理念指導下的健康管理應用于ICU老年機械通氣患者中,能夠縮短ICU 機械通氣等時間,減少ICU 譫妄、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緩解重癥監(jiān)護痛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