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摘 要:勞動教育具有全民教育的重要價值,不僅具有培養(yǎng)人的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功能,還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幼教工作者越發(fā)關注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勞動教育,并引發(fā)了很多討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yǎng)人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使其具備勞動素質,能夠發(fā)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知道勞動是最光榮的,能夠努力工作,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勞動。特殊時期開展學前兒童的勞動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深思。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實踐研究
幼兒園勞動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一直是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最早版本的《幼兒園教育大綱》,還是《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勞動教育在這些重要文件中都被反復強調,可見其重要性。
一、認識勞動的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興趣
在幼兒園時,老師會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各年齡段幼兒力所能及的與勞動相關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稍诩遥饾u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父母、祖父母想給幼兒自己能力范圍內更多的愛,使很多家庭不舍得或者不愿意讓幼兒勞動,也有些是擔心讓幼兒參與勞動會給自己增加打掃剩余“戰(zhàn)場”的麻煩。結果,孩子的手變得不那么“靈巧”。在幼兒階段,有不少幼兒連最基本的自我服務都做不好。經常有些畢業(yè)的老家長反饋,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逢到值日,都需要家長進班去幫忙打掃衛(wèi)生;接孩子放學時,那一頭亂發(fā),那一身臟衣,和早晨送進校門時形成了鮮明對比;放學回家的路上,年邁的父母背著書包,幼兒空手而歸;學校午餐時,有些幼兒不會剝蝦,不會吐魚刺,導致無從下口。尤其是年長的家長以孩子年齡小為由,事事都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幼兒認為在家就應該是家長做事,勞動的事情和自己無關,從而淡化了幼兒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能力相當有必要,教會幼兒一些日常勞動技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參與其中,感受到自己也是能為家人分擔家務的,增強了幼兒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二、家園合作,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居家學習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監(jiān)督,家長對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幼兒在此活動中經驗累積的多與少。教師在開發(fā)課程時,家長的參與是課程建構和實施不可或缺的力量?;顒映跗?,我們通過一系列家園溝通工作,鼓勵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和孩子一起種植。在活動過程中家長引導幼兒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掌握引導幼兒探索的基本方法,并幫助幼兒準備種植材料,如:幫助幼兒選擇種子、準備種植工具、拍照記錄等,豐富幼兒種植活動的前期經驗。在后期的實施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度有了很大提高。班級群中主動分享的頻率更快,記錄孩子的成長也越來越詳細,實現(xiàn)了全員參與。根據幼兒的個人能力堅持循序漸進的培育原則,小孩子模仿大孩子,大孩子模仿老師。從少量的勞動入手,做自己能做的,喜歡做的,通過勞動,小孩子就慢慢長成大孩子,大孩子最終習慣成自然,通過家務活動,充分體驗規(guī)則,愿意遵守規(guī)則,并樹立了合作意識。通過做家務活,最直觀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關注幼兒心理,加強勞動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觀察幼兒的心理活動,在幼兒需要時及時進行干預和引導,而這種引導要多采用提問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奠定科學思維的經驗基礎,幫助幼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勞動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小班幼兒重點培養(yǎng)基本生活能力。擔心在自主進餐環(huán)節(jié)小班幼兒拿不穩(wěn)碗,可以和幼兒玩快遞員的小游戲,讓幼兒將指定的物品送到指定的地方,規(guī)定不能把快遞摔到地上。比賽結束后,自助餐將更加順暢。大班幼兒的勞動,著重引導幼兒參與勞動實踐、勞動體驗活動,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和評價方式。大班幼兒常常有著問不完的“為什么”,強烈的求知欲成為他們主動探索與實踐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提出新問題或對某一問題有爭議時我們不能隨意否定幼兒的想法,而是要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去探索、解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勞動課程的實施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家長的輔助作用,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幼兒增強勞動意識,使幼兒在自主勞動中增強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軍豪.陳鶴琴幼兒勞動教育的理念辨析與實踐邏輯[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0(7).
[2]胡佳新,劉來兵.回歸生活力視域下的青年勞動教育[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1).
[3]鄭娟玉.淺談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及實施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9(2).
注:本文系2020年合作市教育科研規(guī)劃立項課題(立項號:HZS2020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