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蕾
(河南省淇縣人民醫(yī)院 淇縣45675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致使腎小球硬化,由于其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fā)展至終末期腎臟病,較其他腎臟疾病治療困難,因此早期對糖尿病腎病準確檢測并制定相應(yīng)治療措施對于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1]。血肌酐(SCr)為評估腎臟損傷的常用指標,但由于腎臟代償功能十分強大,早期腎臟損傷時SCr變化不明顯,當SCr發(fā)生變化時,表明腎損傷程度較高,不利于早期腎損傷判斷。尿微量白蛋白為糖尿病腎病早期的主要表現(xiàn),因此通過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是否存在腎損傷,有利于臨床早期監(jiān)測腎臟情況,但僅通過尿微量白蛋白評估早期腎臟損傷情況,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漏診、誤診情況發(fā)生。研究指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可消除某些影響因素,更能反映腎臟情況[2]。本研究旨在探究ACR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腎臟損傷評價中的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腎病早期腎臟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116例糖尿病無腎病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女58例,男66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7.66±5.11)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9~25.4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14±1.36)kg/m2;分期:Ⅰ期24例,Ⅱ期28例,Ⅲ期29例,Ⅳ期24例,Ⅴ期19例。對照組女52例,男64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57.05±4.9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7~25.6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20±1.29)kg/m2。兩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均符合《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3]中診斷標準;對照組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診斷標準;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肝功能障礙者;存在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者;伴惡性腫瘤者;其他原因?qū)е碌哪I病者。
1.3 研究方法
1.3.1 采集標本 兩組入院后均采集5 ml中段尿液標本于促凝管中,以3 000 r/min轉(zhuǎn)速持續(xù)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70℃冰箱內(nèi)儲存待檢。
1.3.2 檢測方法 儀器選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2700),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并計算ACR值,AC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2)比較觀察組不同分期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3)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與糖尿病腎病分期的相關(guān)性。(4)分析ACR與尿微量白蛋白相關(guān)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采用Pearson、Spearman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s)
組別 n 尿微量白蛋白(mg/L) ACR(mg/g)觀察組對照組124 116 t P 33.21±5.96 15.66±3.29 19.780 <0.001 39.36±6.14 24.96±4.02 15.088<0.001
2.2 觀察組不同分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隨著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漸增加(P<0.05)。見表2。
2.3 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與糖尿病腎病分期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經(jīng)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與糖尿病腎病分期呈正相關(guān)(P<0.05)。見表3。
表2 觀察組不同分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s)
表2 觀察組不同分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較( ±s)
組別 n 尿微量白蛋白(mg/L) ACR(mg/g)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 F P 24 28 29 24 19 21.22±4.26 28.93±4.34 30.41±5.43 40.69±6.36 49.49±5.99 95.151 <0.001 26.41±4.63 31.48±5.32 39.54±6.85 48.63±6.58 55.35±5.83 90.309<0.001
表3 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與糖尿病腎病分期的相關(guān)性分析
2.4 ACR與尿微量白蛋白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經(jīng)Pearson相關(guān)分析,ACR與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關(guān)(r=0.631,P<0.001)。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疾病,隨著病情發(fā)展易發(fā)生神經(jīng)損傷、眼部損傷、腎臟損傷等多種并發(fā)癥,其中以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率最高。糖尿病腎病屬于微血管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不間斷蛋白尿、腎功能下降,可造成腎功能衰竭,導致患者死亡[5]。因此早期對糖尿病患者腎臟損傷情況進行檢測,對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尿微量白蛋白為糖尿病腎病早期常見癥狀,當其持續(xù)上升時表明腎臟功能受損。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腎小球基底膜發(fā)生糖化病變,造成腎小球間隙變大,白蛋白可透過腎小球濾過膜,進而引發(fā)蛋白尿,因此早期通過檢測患者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可評估患者腎臟是否發(fā)生損傷。但由于尿微量白蛋白易受尿流量等因素影響,缺乏穩(wěn)定性,可能導致評估不準確,進而延誤治療,臨床多通過檢測尿肌酐水平計算其比值,對數(shù)據(jù)進行校正[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升高。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漸增加,與糖尿病腎病分期呈正相關(guān),且ACR與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關(guān)(P<0.05),可見糖尿病腎病患者ACR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其與腎臟損傷程度具有一定相關(guān)性,腎臟損傷越重,ACR水平越高,通過檢測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腎損傷,為臨床實施針對性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ACR為監(jiān)測尿蛋白排出情況的新型可靠方法,研究指出,ACR可真實反映24 h尿蛋白量,同時操作簡單,可替代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故敏感性較高,可作為腎臟損傷的敏感性指標[7~8]。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ACR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其與腎臟損傷程度具有一定相關(guān)性,腎臟損傷越重,ACR水平越高,通過檢測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腎損傷,為臨床實施針對性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