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芳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 林州456550)
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種目前原因不明的原發(fā)性心肌疾病,常以中年人多見。起病緩慢,有時可達10年以上,經(jīng)常在勞累后或輕度活動后發(fā)生左、右心室或雙側擴大的臨床癥狀,如氣短、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等,同時伴隨心室收縮功能減退、心力衰竭等癥狀[1]。DCM病情呈進行性加重,且在疾病任何階段均可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采用卡維地洛等藥物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肌收縮力,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癥狀[2~3]。有研究顯示,免疫調節(jié)對改善DCM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但卡維地洛在調節(jié)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效果不是很明顯。胸腺五肽能夠促使患者免疫功能趨于正常。結合上述卡維地洛與胸腺五肽的作用特點,可將胸腺五肽與卡維地洛聯(lián)合應用于DCM治療中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胸腺五肽聯(lián)合卡維地洛對DCM患者的治療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DCM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男9例,女23例;病程1~9年,平均病程(6.03±1.25)年;年齡33~61歲,平均年齡(36.24±2.13)歲。對照組男12例,女20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41±1.19)年;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35.96±2.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內(nèi)科學》[5]中DCM診斷標準;病情平穩(wěn);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能夠按時、定量接受治療。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心臟病者;精神異常者;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藥物過敏者;因其他疾病引起心功能者;因其他疾病引起C反應蛋白(CRP)變化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卡維地洛片(國藥準字H20000100),初始劑量為3.125 mg/次,2次/d;每隔1~2周治療劑量增加1次,最大劑量不超過25 mg/次,2次/d;當患者心率>55次/min,且舒張壓>90 mm Hg時,慢慢增加用藥劑量到患者最大耐受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胸腺五肽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2529)治療,將10 mg胸腺五肽注射液與1 ml的0.9%氯化鈉溶液混合,肌肉注射,1次/d。均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1)C反應蛋白(CRP):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 ml,血液經(jīng)1 000 r/min離心10 min后獲取血清,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量CRP水平;(2)心功能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運用心臟彩超測量患者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水平變化;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對患者的6 分鐘步行距離(6MWD)進行測量,并記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全部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RP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RP水平比較(mg/L,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RP水平比較(mg/L, ±s)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32 32 6.462 11.189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6.87±2.04 6.75±2.13 0.230 0.819 3.95±1.54 1.99±1.12 5.823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LVESd及LVEDd低于對照組,且6MWD及LVEF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s)
LVEF(%)治療前時間 組別 n LVESd(mm)LVEDd(mm)6MWD(m)對照組觀察組32 32 t P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32 32 t P 59.64±4.76 59.67±4.77 0.025 0.980 48.99±6.78 42.76±6.46 3.763 0.000 62.56±3.45 62.54±3.24 0.024 0.981 58.77±4.35 51.43±4.21 6.859 0.000 301.42±35.23 302.12±34.31 0.081 0.936 384.26±63.45 430.46±88.78 2.395 0.019 26.21±3.87 26.41±3.99 0.204 0.839 31.52±7.34 38.97±7.89 3.911 0.000
DCM常造成左心室重構,進而損傷心肌,導致心功能惡化,而惡化的心功能可激活神經(jīng)激素系統(tǒng),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huán)。DCM主要出現(xiàn)心界向下移位并伴有抬舉性搏動,通常能夠聽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心律呈奔馬律[6]。常常因為心腔擴大,患者會出現(xiàn)二尖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的臨床表現(xiàn),進而導致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此外,晚期患者還會出現(xiàn)血壓降低、脈壓減小等情況,發(fā)生心力衰竭時容易引起腦、腎、肺等器官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8]。因此,如何有效阻止左心室重構是治療DCM的關鍵。
DCM病理機制復雜,迄今為止仍沒有明確。據(jù)研究顯示,DCM發(fā)病機制與患者自身免疫有關。第3代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能夠阻斷β受體,抑制腎上腺受體激活,提高患者左心室舒張功能;此外,還能夠阻斷α受體,促進患者的外周血管擴張,降低心臟后負荷,改善患者心功能[9]。但其對由CRP與黏附分子誘發(fā)的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無明顯作用。因此,單一使用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治療效果欠佳,仍需要探尋一種可以與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聯(lián)合治療的藥物以提高DCM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人工合成的胸腺五肽能夠減輕CRP對心肌細胞產(chǎn)生毒性,并通過結合成熟外周血T細胞的特異受體,升高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平,調節(jié)患者免疫功能,進而提高患者心功能[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RP及LVESd、LVEDd均低于對照組,6MWD及LVEF高于對照組,這表明采用胸腺五肽聯(lián)合卡維地洛治療DCM,能夠有效降低CRP水平,改善心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并未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研究有局限性,仍需要在未來進一步開展研究加以佐證本研究內(nèi)容。
綜上所述,對DCM患者采用胸腺五肽聯(lián)合卡維地洛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CRP水平,促進其心功能恢復,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