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玲, 馮家華, 梁秋亭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省東莞市 523900)
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內所收治的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合并基礎疾病多,患者臨床病死率高達20%[1-2]。通過健康評估工具與指標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變化走勢,準確判斷其預后,對指導臨床醫(yī)師采取合適干預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評分系統(tǒng)為當前國內外重癥監(jiān)護室使用最廣泛、最具有權威的一種危重癥病情評估工具,在重癥病人預后評估中可提供一定參考。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機體炎癥感染時呈現(xiàn)明顯升高趨勢[3]。RICU患者一般合并心肌損傷,臨床常通過檢測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評估心功能狀態(tài),BNP對心肌損傷可發(fā)揮一定診斷作用[4]。本研究回顧性研究PCT、BNP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評估心功能,及對RICU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希望為臨床提供指導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RICU 29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14例,年齡48~78歲,平均(62.38±10.74)歲,入RICU病因: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2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35例,間質性肺病6例,支氣管哮喘8例,肺部真菌病9例,肺栓塞7例,其他4例。
納入標準[5]:①年齡≥18歲;②住RICU時間≥24 h;③臨床資料完整;④隨訪記錄了28天內生存情況。排除標準[6]:①入住RICU時間<24 h死亡;②指標數(shù)據(jù)缺失或治療期間放棄者;③有明顯出血,比如消化道大出血或者咯血等。
收集患者入院時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收集入院24 h內、第3天與第5天體溫、心率、X線胸片檢查、血壓、電解質、呼吸頻率、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以及尿常規(guī)資料,根據(jù)這些資料予以APACHEⅡ評分,評分范圍0~71分,分值越高表明院內死亡風險越大。同時,抽取患者靜脈血4 mL送檢PCT、BNP,其中2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管,進行離心處理后取血清樣本,利用免疫熒光法進行PCT表達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德國BRAHMS公司)。另外2 mL亦加入EDTA抗凝管內,使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BNP檢測(雅培公司提供的AxSYM BNP試劑盒)。患者出院后,以電話隨訪方式了解其28天內生存情況,并根據(jù)生存情況將患者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
比較兩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評分、PCT與BNP表達水平、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合并癥、血清C反應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utrophil,N)、血肌酐、PCT、BNP、APACHEⅡ評分等。
在Excel中建立患者資料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進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進行指標評估預后的價值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90例患者28天內死亡72例(24.83%),納入死亡組;生存218例(75.17%),納入存活組。
存活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評分、PCT與BNP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表1)。
表1 兩組入院不同時間點APACHEⅡ評分、PCT與BNP表達水平比較
存活組與死亡組性別、年齡、合并癥、WBC、N、血肌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CRP、PCT、BNP、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存活組與死亡組臨床資料比較
死亡預后為因變量,自變量為上述單因素分析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α入=0.05,α剔除=0.10,將CRP、PCT、BNP、APACHEⅡ評分各變量賦值,均為計量資料,分析時直接輸入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PCT、BNP、APACHEⅡ評分為RICU患者死亡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表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各變量(PCT、BNP、APACHEⅡ評分及三者聯(lián)合)ROC曲線下面積見表4。PCT預后評估靈敏度為79.5%,特異度為77.3%;BNP靈敏度為70.2%,特異度為78.2%;APACHEⅡ評分靈敏度為84.2%,特異度為71.5%;三者聯(lián)合預測靈敏度為92.6%,特異度為90.1%,見圖1。
表4 ROC曲線下面積
圖1 PCT、BNP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評估預后的ROC曲線圖
RICU患者病情嚴重,并且進展快,病死率非常高。本研究顯示,RICU患者病死率高達24.83%。因此,探究RICU患者病情程度、預后與相關影響因素,對臨床醫(yī)師診治以及評估患者預后意義重大,可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APACHEⅡ評分屬于重癥監(jiān)護室常用評分量表,應用簡單,具有較高預測準確性,能夠用于重癥患者預后評估,有效預測病死率[7]。本研究中,存活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評分明顯低于死亡組,與仇晟等[8]研究觀點一致,說明APACHEⅡ評分越高患者死亡風險越大。PCT屬于降鈣素前肽物質,在人體內外穩(wěn)定性非常好,血液里面較低表達水平即可檢測,具有較高靈敏度,為評估炎性反應新生物指標[9]。一般PCT在健康人血清里面表達水平極低,幾乎無法被檢測到。如果人體受到細菌感染,PCT水平明顯升高,其和感染程度呈顯著正相關,并且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對其影響小,可對重癥感染起到輔助診斷作用,臨床價值高[10]。本研究顯示,死亡組不同時間點PCT水平明顯高于存活組,表明初始PCT檢測水平高,同時治療期間無明顯降低提示患者預后不佳。本研究選擇BNP,其為心房以及心室分泌產物,一般由前體蛋白合成與分泌。BNP屬于心衰評估定量標志物,可有效反映心室功能異常情況[11]。以往研究指出,BNP是人體感染性休克以及嚴重膿毒血癥發(fā)生時心肌損傷評估與預后預測重要生化標志物[12]。本研究中,存活組入院不同時間點BNP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考慮可能是由于心肺功能一般具有相互影響作用,肺心病以及肺動脈高壓均可導致右心室結構及其功能障礙,比如慢阻肺患者往往存在右心功能異常,ARDS患者因為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必然會對心功能造成影響,預后較差的患者心功能損傷越嚴重,導致其BNP表達水平更高[13-14]??紤]到APACHEⅡ評分結合PCT能夠更好地評估患者感染情況,通過BNP檢測可了解心功能損傷程度,本文推測三者聯(lián)合用于RICU患者預后評估效能更好。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PCT、BNP、APACHEⅡ評分屬于RICU患者死亡獨立危險因素,表明PCT、BNP、APACHEⅡ評分與患者預后緊密相關,PCT與BNP表達水平、APACHEⅡ評分越高,患者死亡風險越大。ROC分析顯示,PCT、BNP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對預后評估靈敏度(92.6%)與特異度(90.1%)高于三者單項評估,三者聯(lián)合可更客觀、準確、方便地判定RICU患者病情與預后,與本文推測一致。
綜上,PCT、BNP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可有效指導呼吸重癥監(jiān)護患者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檢測意義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