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任,董海燕,黃小泰
(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欽州 535000)
醫(yī)院兒科疾病中,心力衰竭十分常見,乃急危重癥重之一,具有預后差、治療難度大和病死率高等特點,可嚴重損害患兒身體健康,并能影響其正常生長發(fā)育[1]。過去,醫(yī)院一般會采取傳統(tǒng)藥物來對心力衰竭患兒進行干預,但療效欠佳。而重組人腦利鈉肽則有助于抑制心力衰竭的進展,且具備較強的利尿排鈉和擴張血管等作用,可有效緩解心臟負荷,改善患兒預后[2]。本文選取84名心力衰竭患兒,旨在分析重組人腦利鈉肽和傳統(tǒng)藥物用于兒童心力衰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接診心力衰竭患兒84例,隨機均分2組。研究組女20例,男22例,年齡在1個月至9歲,平均(3.91±1.05)歲;發(fā)病時間在2~8 h,平均(4.16±0.92)h。對照組女19例,男23例,年齡在1個月至9歲,平均(3.82±1.01)歲;發(fā)病時間在2~7 h,平均(4.05±0.89)h?;純航浶碾妶D等檢查明確診斷,雙肺有干濕啰音,伴呼吸困難與心動過速等癥狀,血漿腦利鈉肽水平超過400 ng/L?;純嘿Y料完整,精神正常,無藥敏史。2組發(fā)病時間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3]。①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②惡性腫瘤者。③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過敏體質者。⑥消化道潰瘍者。⑦精神病者。⑧出血者。⑨依從性極差者。⑩急性心肌梗死者和肝腎疾病者。
1.3 方法。2組都接受傳統(tǒng)藥物治療,也就是使用洋地黃、血管擴張劑和利尿劑等藥物。研究組加用重組人腦利鈉肽,詳細如下:重組人腦利鈉肽,單次用藥量0.05~0.01 ug/kg/min,對患兒施以持續(xù)靜脈滴注治療,本藥品由“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S20050033。
1.4 評價指標。選擇超聲心動圖,對2組治療前/后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和LEV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進行檢測。測量2組治療前/后心率,統(tǒng)計不良反應(低血壓,及頭痛等)發(fā)生例數(shù)。
1.5 療效判定[4]。按照下述標準評估2組療效:①無效,水腫與呼吸困難等癥狀未緩解,NYHA分級未改善。②好轉,水腫與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緩解,NYHA分級改善超過1級。③顯效,水腫與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NYHA分級改善超過2級。(好轉+顯效)/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經SPSS 20.0,t對計量資料()檢驗,χ2對計數(shù)資料[n(%)]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分析。針對LVEF、LVESD和LVEDD值,2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統(tǒng)計心功能檢測結果表()
表1 統(tǒng)計心功能檢測結果表()
組別 例數(shù) LVEF(%) LVESD(mm) 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2 32.58±4.17 48.63±5.42 39.69±3.25 36.24±4.18 58.36±4.94 52.15±3.09對照組 42 32.97±4.56 37.59±6.03 40.02±3.71 40.73±4.69 58.21±4.72 58.43±4.16 t - 0.2657 5.8921 0.2473 4.3195 0.2973 5.0368 P-0.1346 0.0001 0.1459 0.0001 0.1251 0.0001
2.2 心率分析。針對心率,2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統(tǒng)計心率測量結果表(,次/min)
表2 統(tǒng)計心率測量結果表(,次/min)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2 168.57±10.31 124.25±6.57對照組 42 168.96±10.58 149.34±7.21 t - 0.3247 9.0396 P-0.2013 0.0001
2.3 不良反應分析。針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2.38%,比對照組9.52%低,組間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統(tǒng)計不良反應表[n(%)]
2.4 療效分析。針對總有效率,研究組95.24%,比對照組76.19%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4。
表4 統(tǒng)計療效評估結果表[n(%)]
臨床上,兒童心力衰竭十分常見,可引起心功能的降低,并能導致呼吸困難與心動過速等癥狀,危及患兒生命健康[5]。傳統(tǒng)藥物治療能夠減輕患兒的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助于抑制心室重構,但無法有效緩解心力衰竭癥狀,使得患兒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6]。重組人腦利鈉肽乃人工合成生物制劑之一,其生物作用和腦利鈉肽相似,在進入血液系統(tǒng)當中后,能夠對鳥苷酸環(huán)化酶進行激活,并能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以起到調節(jié)血管舒張與收縮功能的作用,提高冠脈血供,減輕心臟負荷,促進血壓降低,進而有助于促進心力衰竭癥狀的緩解,避免心肌持續(xù)受損[7]。相關資料中提及,采取靜脈用藥的方式對患兒施以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藥物在進入血液當中后會與利鈉肽受體進行有效的結合,以起到舒張平滑肌細胞、減輕心臟負荷、調節(jié)血壓、改善心功能與擴張動靜脈等作用。
張影[8]的研究中,對86名心力衰竭病患都進行了傳統(tǒng)藥物治療,同時對其中43名病患加用了重組人腦利鈉肽,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95.33%(41/43),比常規(guī)組69.77%(30/43)高。表明,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提升患者療效具有顯著作用。此研究,在總有效率上,研究組比對照組高,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和張影的研究結果相似。在LVEF、LVESD和LVEDD值上,研究組治療后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心率上,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低,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兒童心力衰竭用重組人腦利鈉肽,不良反應少,且利于心功能的恢復,療效的提升,及心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