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峰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江蘇 宿遷)
重癥肺部感染是臨床呼吸內科較為多發(fā)的病癥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遷延難愈與病死率高等特點,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氣喘、多痰等[1]。美羅培南與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等抗感染藥物有利于改善肺部不適,控制感染病灶,改善預后,但單純抗感染治療效果尚不理想[2]。因此,迅速、有效地通暢氣道、清理氣道內分泌物是重癥肺部感染治療的關鍵。隨著纖維支氣管鏡技術的發(fā)展,該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肺部相關疾病的診療中。有臨床資料表明,將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應用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中,收效較滿意[3]。有利于清除肺部堆積分泌物,減輕炎癥反應,保護患者的肺功能,進而改善預后。在此次實驗中,對76例重癥肺部感染病患的肺功能改善效果開展對比與探析,旨在探討2種透析方案對于減少血清炎癥因子效果的差異性,現對報道結果總結如下。
選擇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此期間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共76例作為此次觀察主體,將其通過隨機抽樣法分成兩組,分別是觀察組(n=38)和對照組(n=38),觀察組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齡28~78歲,平均(46.66±4.62)歲,接受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案。對照組中女性17例,男性21例,年齡分28~77歲,平均(46.71±4.65)歲,接受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案。研究項目均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診療知情同意書。對兩組各項基礎數據使用統(tǒng)計學比對后顯示,數據間呈現的差異不大(P>0.05)。
兩組均給予鎮(zhèn)靜退熱、解痙、平喘祛痰與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38例,僅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根據癥狀,給予患者10 mg/(kg·d)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國藥準字H20090096;湖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混合于200 mL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1次,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給予1.5 g注射用美羅培南(國藥準字H20065284;安徽華源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注射1周。
觀察組(38例,實施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式),仰臥,常規(guī)麻醉,選擇日本OLYMPUSBF-P60纖維支氣管鏡吸痰,以鼻腔或人工氣道為基點,置入纖維支氣管鏡,仔細觀察患者左右支氣管與大氣道,清除分泌物,將痰液清理干凈后,注入10~2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打開吸引閥門,將殘留痰液清理干凈,反復進行吸痰操作,生理鹽水總量需<100 mL。治療期間,如果患者血氧飽和度<85%,心率>120次/min,需馬上停止吸痰操作,并連接呼吸機,待體征恢復后再進行操作,注意每次操作時間控制在20 min以內,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1周。
(1)通過統(tǒng)計病患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與動脈氧分壓(PaO2)等對兩組肺功能指標進行評價。(2)依據相關療效標準進行評價,患者治療后影像學診斷顯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痰量明顯減少,痰培養(yǎng)呈陰性則表示顯效,治療后肺部病灶吸收>50%,痰量有所減少,痰培養(yǎng)部分呈陰性則表示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則表示無效。(3)通過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清炎性因子檢驗,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與C反應蛋白(CRP)水平。(4)通過統(tǒng)計病患的咳嗽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時間、血象異常消失時間等對兩組癥狀消失時間進行評價。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肺功能指標、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與癥狀消失時間)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有效率)用(%)表示,χ2檢驗,若P<0.05,則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肺功能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護理后的FEV1%與PaO2指標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對(±s)
表1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對(±s)
組別 例數 FEV1%(%) 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65.12±6.63 82.15±8.14 57.83±5.5384.22±8.16對照組 38 65.08±6.61 74.47±7.21 57.81±5.5273.81±7.23 t 0.026 4.354 0.016 5.886 P 0.979 0.001 0.988 0.001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比較[n(%)]
兩組治療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后的PCT與CRP指標更低(P<0.05),如表3所示。
表3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前后的微炎癥因子比較(±s)
表3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前后的微炎癥因子比較(±s)
組別 例數 PCT(ng/mL) CRP(M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3.32±0.45 0.62±0.10 58.72±5.0922.87±2.71對照組 38 3.36±0.47 1.45±0.23 58.78±5.1240.78±4.30 t 0.379 20.401 0.051 21.722 P 0.706 0.001 0.959 0.001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咳嗽、發(fā)熱與血象異常消失時間更短(P<0.05),如表4所示。
表4 76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對比(±s, d)
組別 例數 咳嗽 發(fā)熱 血象異常觀察組 38 6.24±1.49 5.46±1.37 11.29±2.14對照組 38 8.45±1.67 7.98±1.55 15.55±2.47 t 6.087 7.509 8.035 P 0.001 0.001 0.001
重癥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感染進展的最終結果,是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該病主要由痰液阻塞氣道所致,常引起咳嗽、氣喘、呼吸衰竭等癥狀[4],具有發(fā)病急、進展迅速與病死率高的特點,重癥肺部感染可導致患者氣道被痰液堵塞,如清理不及時,可誘發(fā)呼吸衰竭、肺不張等癥狀,對病人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個別癥狀嚴重患者,甚至短期內出現死亡[5]。
抗感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常規(guī)方式,其中美羅培南與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為常用抗感染藥物,抗菌效果較強[6]。美羅培南是具有廣泛抗菌性的可供注射的抗生素,可通過和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結合,阻斷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產生抗菌作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的組織滲透能力較強,且半衰期短,可使病人在短時間內吸收,從而達到消除細菌感染的效果。有助于控制感染病灶,改善肺部不適。但患者在抗感染治療后,部分痰液仍然在肺組織內沉積,并使得肺部炎癥不斷加重,影響疾病轉歸,因此,單純抗感染治療效果尚不理想[7]。
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式,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作為新型可視化治療技術,其經口或鼻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呼吸道,能夠精準定位病變部位,并在直視下,清除呼吸道粘膜異物與分泌物,再擴張微小肺不張[8]。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該病的優(yōu)點如下:可將支氣管鏡置入氣管深部,將膿性分泌物與痰液徹底吸出,保持氣管通暢[9]。氣道通暢不但可以提高血氧飽和度,還能有效抑制厭氧菌繁殖;分離培養(yǎng)支氣管鏡吸出的痰液,有利于為藥敏試驗提供更為精準的標本,指導臨床醫(yī)師合理選擇抗生素。同時,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有利于快速糾正氣道阻塞,促進小氣道炎癥分泌物清理速度提高,使得肺部通氣功能恢復[10]。在此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肺功能指標、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無明顯差異,相較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式而言,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后的FEV1%與PaO2指標更高,PCT與CRP指標更低,PCT是細菌感染的早期指標,該指標和感染的嚴重程度與預后相關,而CRP的波動與感染、炎癥密切相關。PCT和CRP可作為評價肺部感染程度的主要炎癥標志物。纖維支氣管鏡作為新型可視化診療設備,可在鏡下觀察病灶部位,了解炎癥嚴重程度,并對呼吸道炎癥分泌物進行清理,有效改善機體炎癥狀態(tài),促進PCT與CRP指標降低。相較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方式而言,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后的有效率更高,咳嗽、發(fā)熱與血象異常消失時間更短,提示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的療效更加確切,有利于清除肺部堆積分泌物,減輕炎癥反應,保護患者的肺功能,進而改善預后。
研究結果表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對于緩解病情,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態(tài),提升肺功能等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