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傳紅
身為社會學家的特雷弗·平奇夫婦,在從英國來到美國后,不得不面臨一個十分糾結的醫(yī)學選擇:是否讓他們才出生幾個月的女兒系列接種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lián)疫苗(簡稱白百破疫苗)。
這是在1992年,正值有關“海灣戰(zhàn)爭綜合征”(包括慢性疲勞、肌肉疼痛、認知問題等)的報道鋪天蓋地之時。據(jù)稱:海灣戰(zhàn)爭綜合征正是美國的士兵們在執(zhí)行針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中,接受了多種疫苗注射而引起的。在此前后,還有其他許多關于接種疫苗所致問題的流言。
同在康奈爾大學任職的平奇夫婦體驗過德國和英國的保健制度——在這些制度下,是否接受疫苗接種完全由家長選擇。最終這對夫婦決定,不接受常規(guī)接種方式,而選定另一種方案:女兒一歲時接種白喉和破傷風的二聯(lián)疫苗,一歲半時與二聯(lián)疫苗同時接種一種特殊的滅活百日咳疫苗(據(jù)說不良反應較?。?,兩歲時再重復接種一次。
幾經周折,這對夫婦成功地實現(xiàn)了他們的疫苗接種方案,但他們跟醫(yī)生和護士的關系卻弄得非常緊張,用平奇的話說,“造成了一種不愉快的情形”,醫(yī)生“稱我們?yōu)椤回撠熑蔚母改浮薄?blockquote>
“沒有什么比兒童疫苗的接種更能體現(xiàn)個人選擇與集體利益的矛盾了!”對接種疫苗做了一番社會學考察之后,柯林斯與平奇發(fā)出如此感慨。
10年過后,平奇夫婦的英國同胞和社會學同行哈里·柯林斯也咄咄逼人地質詢他們當年的選擇,并以之作為案例分析樣本,提出:像他們那樣避免早期疫苗接種及疫苗的混雜,實際上意味著他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長時間地被置于染病的風險中。這也是一個關系到他們自己的孩子和整個人群的潛在問題,從長遠來看還關系到他們孩子的下一代。如果這種推遲及延長疫苗接種計劃的觀念流傳開來,將降低接種率,提高其他兒童感染該疾病的概率,并對整個人群及后代造成有害的結果。
“沒有什么比兒童疫苗的接種更能體現(xiàn)個人選擇與集體利益的矛盾了!”對接種疫苗做了一番社會學考察之后,柯林斯與平奇發(fā)出如此感慨。確實,好些人心存這樣一種念頭:我不想(不愿、不敢、不放心)孩子接種疫苗,只需等待足夠多的人接種后產生的“群體免疫”來提供保護。不幸的是,持這種觀點的人越多,根除這種疾病的希望就越小——群體免疫就越難以實現(xiàn),因為留在人群中的疾病潛伏者將越多。
這種情形跟著名的“囚徒困境”頗為類似,其大意是:兩個被指控共同參與了某種犯罪活動的囚徒被分開提審,兩人都知道可以有如下選擇:1.如果他們都不坦白,那么根據(jù)已有證據(jù),兩人都將判1年的監(jiān)禁;2.如果兩人都坦白,每人都將判10年的監(jiān)禁;3.如果一人坦白,另一個不坦白,那么坦白的人將被釋放,而另一人將被判10年的監(jiān)禁。
這個博弈論中的經典對局通常被用來說明這樣的道理:一個人自私地尋求最大效益并不意味著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或者說,你永遠不能確定怎樣做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由于接種人群基數(shù)龐大、涉及之因果鏈條復雜,難免會有極少數(shù)兒童在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包括并發(fā)癥在內的各種各樣的反應,乃至十分嚴重的后果。就是說,疫苗和其他藥物一樣,不能排除其有副作用和意外風險。然而,疫苗與基礎醫(yī)療設施和基本的醫(yī)療保健一樣,終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廉價且最有效的醫(yī)療干涉措施?;究梢钥隙ǎ喝绻覀兺V故褂靡呙?,流行病將會肆虐,而流行病帶來的后果將比疫苗(出問題)導致的后果更嚴重,其替代方案的風險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