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梓峰
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回四川過年。那濃重的口音、崎嶇的山路、低矮的祖屋、裊裊的炊煙是老家的印象;麻辣的香腸、熏黑的臘肉、糯糯的年糕是老家的年味,尤其是大年初一長輩派發(fā)紅包,更像“興奮劑”“催化劑”,成為回老家過年不可抗拒的理由。這一切美好,在2021年春節(jié)改變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了災(zāi)難。我國盡管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nèi)就控制住了疫情,但病毒實在太狡猾,總是打“游擊戰(zhàn)”。2021年元旦前后,不少地方疫情死灰復(fù)燃,就地過年的倡議見諸報端。
就地過年?我想見老家的親戚、好朋友怎么辦?我要吃臘肉、香腸、年糕怎么辦?我的壓歲錢怎么辦?我不要就地過年!但留穗過年成為不爭的事實。春節(jié)越來越近,家里置辦年貨、收發(fā)快遞、貼春聯(lián)掛燈籠忙得不亦樂乎,可我還是高興不起來。
除夕如期而至。爸爸媽媽做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哇!我喜歡的臘肉、香腸、年糕全都有,還有清蒸多寶魚、白灼大蝦、白切雞……好一個“川粵薈萃”啊,我的心情也隨著美味的大餐變得興奮起來。春晚的氛圍喜慶熱烈,節(jié)目精彩紛呈,我們一家歡聲笑語,邊看晚會邊守歲。十二點整,煙花點亮夜空,爆竹響徹云霄。這個除夕,還是老家的味道呀!
大年初一,我還在睡夢中就被媽媽拉起來,看著手機上滿屏的紅包:爺爺600,外婆600,姑姑400……我激動地跳了起來,拜年的電波穿過高山河谷,串聯(lián)起濃濃的親情。
大年初二,爸爸帶我市區(qū)紅色文化一日游。廣州起義紀念館、中共三大舊址紀念館、烈士陵園……在學(xué)史知史中,讓我懂得了不忘來時路,走好未來路。大年初三,我來到十三行博物館、永慶坊、陳家祠、嶺南印象園,充分感受廣州千年商都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嶺南民俗文化。
春節(jié)期間,《你好,李煥英》《新神榜:哪吒重生》等電影也給我?guī)砭裆系碾q蟠蟛汀?/p>
這個春節(jié),不一樣的是地域,一樣的是年味和鄉(xiāng)愁,更讓我感受了歷史文化的熏陶,這個年味別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