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高中歷史教材相對其他科目來說需要學生牢牢記住的內容比較多,相比之下學起來也更容易令學生感到枯燥。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把教材上每一個知識點都講到,容易忽視學生,只是機械般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但是這樣也在慢慢消磨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也得不到有效提高。以生為本”的新理念,注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使學生由處于被動接納變成獨立思考,自覺地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歷史;教學探討;以生為本;策略;高中
高中歷史教學中,各種歷史背景、人物與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意義、歷史規(guī)律都需要學生牢牢記住,以致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高中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學不下去記不住,考試的時候也寫不出來東西?!耙陨鸀楸尽钡臍v史課改實踐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在教學任務中的參與感,提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一、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一個重要作用便是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性。在開展歷史教學每日任務中,老師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激勵學生積極開展,激發(fā)學生的研究激情,提升學生對高中歷史的學習動力。因為課程內容的不一樣,老師每一次構建的課堂教學情景還要密切相匹配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比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課程有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賞析視頻中交代了怎樣的歷史背景,出現(xiàn)了那些歷史人物及他們之間都有什么關系,思考這個歷史事件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比如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前,問一問學生都了解那些相關的時事熱點,并進一步分析其產(chǎn)生的前因后果,比如借“釣魚島事件”等具有爭端的國際事件,引發(fā)學生思考,由此導入課程,還能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與學習任務有關的課堂活動,比如在講授近代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討論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詳細的講解某年或者某幾年發(fā)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會有什么影響,最后由教師總結。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情境,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情境的作用都是很大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十分有效的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布置學習任務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文字內容過多,學生預習、復習或者自學如果抓不到重點,費時費力也不高效。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高效的學習,需要教師善于布置學習任務。目的性強并且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學習任務,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明確學習任務時,教師要注意題目的難易,任務的難度在學生需要通過努力的情況下能夠得到解決的程度為宜。任務的內容與形式要符合高中學生的接受范圍與認知規(guī)律,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學習《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任務:梭倫改革講了在西方實施變法的過程,商鞅變法則是關于在東方變法的內容,這兩者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點?學生可以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思考后完成任務。在學習《明治維新》時讓學生與《戊戌變法》進行比較,分析其意義,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小組討論,在一起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建構得到完善。
三、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對歷史學習提起興趣之外,也要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不僅要采用教案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的自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預習、復習及如何解讀教材上。課前預習歷史教材,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可以分發(fā)一份預習重難點的學習指導教案。預習需要學生知道知識的重難點分別是什么然后自己能夠在教材里準確找到相關內容,教師也需要在教案里針對教材內容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懂得高中歷史“怎么學”。 只要學習方法得當,復習的學習方式是成效最大的。除了預習和復習的學習方法,還要強調學生學會聽課、閱讀、觀察、收集、運用。歷史課堂上涉及的歷史內容與概念很多,需要學生會記筆記,講過的內容一會就忘了,但記下來的可以方便日后的再學習,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記筆記的學習方法,除了記錄概念觀點也要注意記錄教師講到的補充性內容。在高中歷史的教材閱讀上,學生也要學會精讀與泛讀,能把問題與具體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歸納,做到有效閱讀。學習歷史也需要學會觀察,有時候教材中給出的圖片中也包含著大量歷史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深入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在訓練時能做到對材料的正確解讀,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總結:
本文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學習任務的布置上、學習方法的指導上三個方面,談了談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做到“以生為本”。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上學生是主人公,教學理念應當反映出“以生為本”,課堂教學應當突顯出學生的行為主體影響力,教學方式能夠越來越多樣化,學生有了興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許霽.以學生為本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校園:閱讀版》,2015
[2]張云.淺談高中歷史教學要以學生為本[J].《祖國:教育版》,2014.
[3]李倩倩.“以生為本”的高中歷史課改實踐分析[J].《高考》,2016.
[4]王汝惠.淺談以生為本的高中歷史課題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