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摘 ?要: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不僅涉及到大量文化知識的傳播,還關系到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育。本文首先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愛國精神培育和踐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總結,之后制定了符合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工作具體實施情況的改良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的培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在新課改對愛國精神培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制定愛國精神的優(yōu)化培育策略,成為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愛國精神培育和踐行存在的問題
(一)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組織水平較差
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一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設計缺乏對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重視,在應試教育考核體系的影響之下,教師更多地會按照功利性思維將提升文化知識傳播質(zhì)量作為唯一關注的問題,導致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無法得到有效推進,并很有可能產(chǎn)生形式主義偏差。一些高中語文教師缺乏對現(xiàn)階段高中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重視,沒能對“拜金”“享樂”等不良思想對高中生思想的廣泛影響加以總結,導致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開展僅僅停留在空洞口號的學習層面,無法在滿足高中學生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切實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也使得愛國主義精神無法獲得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實踐。
一些高中語文教師雖然嘗試將愛國主義專題教育與語文課堂教學相融合,但由于對專題教育內(nèi)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愛國主義專題教育僅僅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道德榜樣的事跡陳述,無法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形成有效的影響。一些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組織設計工作對于傳統(tǒng)愛國思想的局限性缺乏充分總結,導致愛國思維與忠君思維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剝離,難以保證傳統(tǒng)文化糟粕的負面影響得到有效規(guī)避,也使得愛國主義專題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有可能會遭遇外部質(zhì)疑。
(二)愛國精神教學資源整合應用不足
現(xiàn)有的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嚴格按照教材的內(nèi)容制定教學方案,雖然進行了愛國精神的探索融合,但由于對教材以外的其它教學資源重視和應用存在不足,因而無法為愛國精神的深入觀測提供幫助。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的過程中,僅僅引導學生進行高層次愛國理念的學習,缺乏對當前社會實際狀況的關注,沒有將民生疾苦作為重要問題加以定位,導致高中生的愛國精神過于片面,僅局限于發(fā)展軍備或維護領土完整等層面的表面,無法為在社會各項正義事業(yè)開展的過程中如何具體承擔更多的責任多加思考與指導,也使得愛國主義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難以得到有效開發(fā)。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愛國精神培育和踐行的改進策略
(一)提高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組織水平
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愛國主義專題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并對愛國主義精神對高中生思想的實際影響加以總結,根據(jù)高中生成長的歷程和當前社會的主流思維,制定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使愛國主義理念可以對高中生形成更加全面的影響。務必加強對傳統(tǒng)美德教育情況的關注,并對當前高中語文教材當中的教學資源進行靈活應用,使愛國主義專題教育在組織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與高中語文課程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機結合,以便愛國主義精神可以構成對學生的深刻影響。
在愛國主義專題教育設計過程中,要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愛國思想局限性進行深入考察,尤其要對愛國思想與忠君思想的差別進行詳細總結,使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實施可以避免向?qū)W生傳播封建糟粕思想,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價值的顯現(xiàn)提供幫助。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各類文學作品的構成情況,對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的教學資源進行收集,并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網(wǎng)絡文化影響情況加以研究,使愛國主義專題教育可以與高中生的具體生活實現(xiàn)有效融合,確保愛國主義思想對高中生形成深刻的影響。
(二)提高愛國精神教學資源的整合應用水平
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進行作用分析,尤其要對高中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各類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并結合當前社會的實際狀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資源的應用方案,使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與高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現(xiàn)有效結合。高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單純愛國情感的培育,更要結合高中學生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制定生活引導策略,使學生可以在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對樸素的愛國思想進行實踐,確保愛國精神能夠與實踐活動形成更加充分的結合。
教師需要將民本思想的數(shù)量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尤其要將民生福祉與愛國主義精神進行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改善民生相關活動的積極意義。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涉及到“民貴君輕”的傳統(tǒng)思想時,結合現(xiàn)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nèi)涵,對民本思想加以傳播,使學生可以在語文教材相關內(nèi)容的閱讀過程中,具備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理解,并在愛國精神的指引之下,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項事務,確保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得到完整開發(fā)。教師還需要對抽象化愛國思維的影響力進行總結,避免學生將愛國等同于發(fā)展軍備等事務,而是可以與維護日常生活中具體正義事業(yè)相銜接,使高中生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具體的公共事務當中,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憑借力所能及的行動為國家的發(fā)展建設做出貢獻,以此彰顯出愛國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三、結論
愛國精神的培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還對國家的發(fā)展和建設具備積極而又深遠的意義。因此,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對愛國精神培育和踐行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并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改進策略,對確保學生愛國精神的高水平培育,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莉. 大學語文教學與軍校學員戰(zhàn)斗精神的培育[J]. 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4(08):168.
[2]張云云,賈紅蓮. 軍校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紅色基因傳承[J]. 漢字文化,2020(07):22-24.
[3]周來宏. 語文教學要著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J]. 中國德育,2010,5(09):34-35.
[4]彭早霞. 在軍事文學教學中凸顯戰(zhàn)斗精神培育的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