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媒體時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國交往呈現(xiàn)多元化,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已成為高層次外語國際化人才必備的素質。高校的外語教學應在注重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的基礎上融入跨文化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提高高校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關鍵詞】外語教學;跨文化素質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作者簡介】蔡建平(1969-),女,漢族,陜西岐山人,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管理系,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外語教師教育和高職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省教科院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POA理念的大學英語PEC混合體驗式金課研究”(課題編號:SGH20Y16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由語言來呈現(xiàn)的,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有效和得體的跨文化溝通,英語的語言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密不可分。新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要求外語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或專業(yè)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已成為教學目標。外語教育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外語教學本質上就是跨文化教學,外語教育本質上就是跨文化教育??缥幕芰ε囵B(yǎng)已成為《大學外語教學指南》重要的教育和教學目標。
二、跨文化素質能力的含義及學生的現(xiàn)狀
學習語言就是在學習不同民族的文化,學習外語就是在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中西文化思維的差異表現(xiàn)在聯(lián)想上的不同,制度、信仰和世界觀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風俗上的不同,社交禮儀上的不同,文化上的空白和意義上的沖突等方面。
跨文化的英語翻譯為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和transcultural,這三個詞的細微區(qū)別之處在于:intercultural側重互動,cross-cultural關注比較,而transcultural強調文化。跨文化能力就是具備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順利溝通的能力。跨文化素質能力主要是在跨文化情景下進行有效而得體交流的能力??缥幕芰Πǎ壕哂锌缥幕急嬉庾R,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熟悉所學語言目的國的歷史與現(xiàn)狀,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點和異同;能闡釋和評價不同文化現(xiàn)象;能得體和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能幫助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高校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重語法、詞匯的學習,忽略了對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這與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語言時的側重性有關。教師教學過程中對文化知識和非語言交際的缺失影響了學生跨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沉淀,主觀上輕視了對學生跨文化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英語教學應該如何與時俱進,提升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出色思辨能力、英語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高層次外語國際化人才呢?
三、跨文化素質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素質能力,就要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知曉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具備跨文化意識。學生具備了跨文化意識,才能與不同文化的人們有效、得體地交往。外語教學在夯實學生語言基本功的基礎上,同步提高跨文化能力??缥幕芰Φ呐囵B(yǎng)應當是一個不停留于表層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應從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三個層面著手,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各種不同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和深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1.教學目標。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跨文化的交流、交際活動。而僅僅具備語音、語法和詞匯等語言能力并不能完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導致的隔閡誤解成為交際的障礙。英語教學的目的應實現(xiàn)學生思辨能力、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步提升??缥幕虒W最終的目標應教會學生換位思考。激發(fā)學生從自我出發(fā)考慮問題的本能,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教學中要將語言目標與跨文化能力目標有機融合,教師應將考察點細化到語言技能和跨文化技能兩個方面。
2.教學材料。英語教學材料的選篇兼顧經典性與可讀性,難易度和詞匯量都要控制,選擇英語教學材料時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英語教材的選擇要結合英語學習者的實際狀況與當前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各種英語教材中要具有呈現(xiàn)鮮明對比性的中英文化內容;二是教材的體例體現(xiàn)出英美文化體制,且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其形式可以是全英文,也可以是中英文對照;三是教材不僅重視讀、譯、寫的學習,而且將聽與說加入其中,并配置相應的電子讀物與音像制品,以此增添英語教材的可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四是教師依據自身需求從教材提供的材料中選擇章節(jié),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調節(jié)任務布置,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深度鉆研。
3.教學活動。如何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從英語課堂的導入、精讀、小組討論(或辯論)、模擬活動、泛讀和作業(yè)等具體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和反思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梢栽谕ㄓ糜⒄Z課程內容中適當加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識。比如:要求學生通過搜索互聯(lián)網,了解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信徒慶祝的節(jié)日都有哪些,再組織小組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節(jié)日的異同;讓學生分析評價西方電影里的人物及情節(jié),闡釋電影的意境,并與相同題材的中國電影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些極具思辨性的課堂活動,教師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素質能力。通過外語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不同文化現(xiàn)象,探究不同的價值觀念,并進行中外跨文化比較。培養(yǎng)學生開放、多元的跨文化態(tài)度,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得體、有效地交往。
4.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每一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目的,將跨文化交際意識融入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就一個問題進行一系列啟發(fā)式追問,如以“I used to think... now I think...”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進行跨文化思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透過跨文化現(xiàn)象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促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早已積累了跨文化交際的體驗,給學生反思自我跨文化經歷的機會。“模擬游戲”(simulation games)、“跨文化對話”(intercultural dialogue)、 “關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s)、 “跨文化故事分享”(sharing intercultural stories)、“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等多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為跨文化外語教學設計提供了有益借鑒。
5.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跨文化教學的維度和廣度。一是開展跨文化知識的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和演講等活動,加強中西文化教育的滲透,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與水平;二是通過觀賞優(yōu)秀的中外影視作品來擴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擴充學生的英語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分析跨文化文本和跨文化事件;三是通過媒介和各種文化傳播方式,拓寬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廣度和深度;四是舉辦英語角、英語文化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表述中西文化的能力與水平;五是在實踐場合,教師具有更多可利用的跨文化教學資源,利用目前越來越國際化的學情,借助留學生和外教給學生創(chuàng)造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機會。
6.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是檢驗跨文化能力最好的活動。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識和能力后,可組織學生參與跨文化實踐。可以充分發(fā)揮外教和留學生的作用,建立跨文化工作站,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利用短期出國、海外志愿服務、海外夏令營等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學生的跨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7.教學評價??缥幕芰ε囵B(yǎng)的評價方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評價法,即通過收集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學習證據,如課程任務(assignments)、反思(reflections)、觀察報告(observations)、同伴反饋(peer feedback)、測試(tests)和作品集(portfolios)進行評價;另一種是間接評價法,即收集學生在課堂外的感受或看法,如調查問卷(surveys/questionnaires)、采訪(interviews)和焦點小組(focus groups)。評價方法的選擇應當與學習活動和學習產出密切結合,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否獲得提高。
8.教師素質。英語教師不僅擔負著英語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承擔著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化傳播的任務,英語教師應具有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在教授跨文化類課程時,自身也應當具備一定的跨文化能力和素養(yǎng),要提升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就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通過參加各種與中西文化知識相關的專題培訓、專題研討會等,提升跨文化交際的水平和能力;二是長期堅持參加專業(yè)化培訓,提升英語教師跨文化傳播的意識與素質;三是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跨文化知識,配合教學平臺和教師用書等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學能力;四是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跨文化知識的傳播,增強自身在跨文化交際方面的敏感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及價值觀。
四、結語
語言學習離不開跨文化知識的滲透,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跨文化批判意識,有了跨文化意識能力,他們不僅能夠理解中外文化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更能夠超越中外文化的局限而建構更加寬廣的世界觀和文化觀??缥幕急娼虒W能夠幫助高校轉變人才培養(yǎng)思路以提升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貫中西的人才,為世界多元文化作出中華文明應有的貢獻,能夠豐富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和體驗。
參考文獻:
[1]孟秋菊,程慶方,李敏.外語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J].校園英語,2019(47):27.
[2]崔樹茹.基于跨文化交際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9(11):37-40.
[3]孫有中.外語教育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J].中國外語,2016(3):1,17-22.
[4]劉君紅.在英語教材編寫中貫穿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校園英語,2020(31):31-32.